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林忌書評】《不曾結束的一戰:帝國滅亡與中東歐民族國家興起》

2018年08月10日 21:14 PDF版 分享轉發

以往讀歷史,讀到漫長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由仔細閱讀戰爭的起因以至經過,其實已經有漫長的篇幅;由戰爭讀到戰後的巴黎和會,則幾乎無法避免「列強」背後的政治角力,以至國內政府的更替;然而除了各主要交戰國的前途之外,更可悲的問題,卻發生在戰敗的帝國各個部份;壓迫的帝國滅亡了,透過威爾遜十四點原則贏得「獨立」的新興國家,迎接其命運的卻往往不是勝利的果實,而是災難的開始。透過「民族主義」與「理想主義」所成立的國家,還有漫長的悲慘命運,而這本《不曾結束的一戰:帝國滅亡與歐民族國家興起》(The Vanquished: Why the First World War Failed to End, 1917-1923),就是探訪這些主流歷史旋律所沒有提及的部份。

製造這悲劇的源頭遠因,就是人類對「」這新興的怪物,往往被宗教狂熱式的洗腦,以為「國家」(其實全名是民族國家),是「自古以來」的事物,而非近世新興的發明;華人對此更加混淆,更是因為用西方的概念,翻譯到古文的「國」,再配之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觀念之上,變成不中不西的四不像。而混淆了國與「民族國家」,把民族主義視為「自古以來」最「自然」的現象,再加上20世紀初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於是把人類帶到互相自我毀滅的邊緣。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人類自有文明以來,絕大部份時間的國,無論是王國、帝國抑或大帝國,其常態是國的邊界,多數不會和族群或語言的界線重疊。巴爾幹半島各族的聚居,由捷克(波希米亞)到波蘭的東、西普魯士疆界,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然而「民族主義」被發明,再成為常態之後,人們卻認為這種狀態是不可容忍的,於是新興國家都要把這些「非我」變成「我」,於是「非我」就把這種變化視為壓迫──要更改語言,要更改自我認同,嚴重的就視為種族洗清,被強迫去愛一個不愛的文化或國家;原本這些做法是為了「穩定」國家,結果反而埋下更強大的分離炸彈,令鄰居變成了世仇,甚至變成血腥種族清洗的前奏。

作者Robert Gerwarth本書的主題集中戰敗國──德帝國、奧匈帝國、俄帝國與土耳其的鄂圖曼帝國的下場,但亦把表面上戰勝卻問題多多的義大利納入了討論;作者意圖透過詳述戰後這些國家的歷史與事件,去找出為何同一班人,為了近似的理念,經過一戰只是過了二十年,再步入二戰的原因;然而作者的比較卻無法避免一些基礎上的問題,即如義大利明明是戰勝國,卻為何出現與「戰敗國」類似的命運呢?為何捷克的民主政府能夠堅持到二戰發生之時?羅馬尼亞在一戰時屬戰勝國陣營,為何後來會變成「極右」參加反猶的陣營?

戰爭時期的暴力與戰後的衝突,當然是造成後來二戰的遠因,但其根本的因由,則更涉及個別國家及文化,對「國家」的定義與理解,對異族與異文化的包容程度,以至對鄰國的領土主張的異同;當然少不了是其國內的政治傾向,如人民關注自身的福祉還是「國家」的「光榮」;透過本書,當可以對歷史有更深刻了的了解。

來源:RFA, 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劉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