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從新疆到澳洲,維吾爾警校生見證近三十年生活變遷

2020年01月13日 0:58 PDF版 分享轉發

來源: ABC中文 作者: Iris Zhao

依力哈木在警校的照片

1991年,還在烏魯木齊讀高中的依力哈木·艾依提作為品學兼優的維族學生代表參加了世界紅十字會在哈爾濱舉行的青年夏令營,當時一起代表新疆青少年參加活動的還有5名漢族學生和另外一名維族學生。

近30年後的2019年底,作為生活在的海外族人,依力哈木在參与會議作為骨幹建立了「澳大利亞維吾爾學院」 (Uyghur Academy Australia),討論民族科學和教育的發展,會上幾十位各個學科領域的參与者全部都是維吾爾族學者。

這三十年間,依力哈木的家鄉烏魯木齊經歷了很多。截至2017年,漢族人口比例已經佔到烏市總人口的74.91%。

2009年,烏魯木齊發生了大規模暴力衝突導致超過200人死亡的七五事件。 2014年,在中國國家主席烏魯木齊行的末尾,烏市火車站發生爆炸襲擊,造成死傷。2018年,國際組織報告稱超過100萬維吾爾族人被關 「再教育營」,對此政府則反覆表示「境外抹黑新疆報道充斥謊言」,「再教育營」根本不存在。

根深蒂固的歧視

在依力哈木看來,早在他離開前的八九十年代,生活在烏魯木齊就已經讓他感到 「沒有前途」。

「我很多同學大學畢業沒工作。去找工作的話,一是歧視,二是工作都被內地或者新疆大學畢業的漢族佔了,對於維族人來說,如果你的父母是政府官員的話,你可以找到一些工作,如果中等平民的話就沒希望了。大學畢業證就是個紙。」

「他們特別坦白,就說我們不雇維吾爾族。他們[生意人]都在安全廳的紀錄里,如果你有十個職位, 要雇十位僱員,你起碼要雇五六位漢族。如果你不雇的話,他們會把你紀錄到黑名單。」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據中國政府官方樂觀的統計,2017年新疆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生初次就業率為52.5%。同年統計數字顯示,內地高校新疆籍應屆畢業生就業率84.44%,而北京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到了 97.46%。此前,2010年的數字則更加極端,新疆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僅有20%左右。

依力哈木的父親曾經是新疆大學的維吾爾語教授,但從小依力哈木就被父母送去了漢語學校。

「他們知道上漢語學校以後前途比上維語要好。維語班畢業你很難找到工作,漢語班畢業你還有機會。在那裡我們的民族普遍被認為是拉後腿的,很不文明的一個民族。這嵌入了中國教育系統——這個民族文化低。」

也是同樣的原因,依力哈木的父母親選擇讓他上警校。「當警察、當官員,工作好、工資好。上警校你畢業了就不用去找工作,花錢浪費時間。」 依力哈木說。

失業率在依力哈木看來同樣解釋了新疆,即依力哈木和許多維吾爾族認同的東突厥斯坦,頻繁發生暴力衝突的原因。

「我堅決反對使用暴力手段,這是反人道不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我也能理解,失業率太高。畢業生沒工作,農民生活困難。中國政府逼得人沒有出路。」

「我的家鄉,從歷史上就是叫做東突厥斯坦,清朝以後才叫新疆。從本地人的角度來看,這是個歷史稱呼。中國政府利用媒體將這個名字和疆獨、犯罪聯繫在一起。漢族人一聽就覺得恐怖,但這個名字本身並不是所說的危險的名字。」

「寶貝」和出境風波

大二那年,依力哈木和早已舉家移居南澳阿德萊德、小時候的玩伴鄰居阿爾達娜結婚,並決定離開家鄉去澳大利亞和她一起生活。

對依力哈木來說離開並不是一個多麼困難的選擇,然而怎麼拿到護照,怎樣離境赴澳對於維吾爾族人來說卻不容易。

「去國外收垃圾、在餐廳做洗碗的工作我都願意,能出國的話我什麼都能幹。」

依力哈木在採訪中對ABC表示:「93年的時候是好的,可以出國,政策不像現在,對我們民族也很寬容。在那個時候,即使你遇到些麻煩,你還是可以出國的,現在護照都沒有。」

「拿護照我爸媽花了很多的錢行賄。你有門路的話花錢可以,沒有門路的話,花錢都沒法拿到護照。在北京上海、在內地,拿護照很容易。」

「新疆在八十年代[取得護照]已經是很困難的了。2013到2016年有段時間特別容易,2016年後又變得很難。」

早已成為公民的依力哈木到現在都還收藏著他那本1998年就已經過期的中國護照。

用他的話說:「我好不容拿到的,是個寶貝。」

「我出來的時候很困難。在北京機場把我查了兩個多小時。把我的護照拿過去查,給新疆打電話,這個人為什麼要出國。我給他們講的很清楚,我要出國結婚,我的澳洲簽證在我的護照上,他們就說這個護照真的假的,我差點誤機了。起飛前十五分鐘,允許我登機了。」

「當時我就想為什麼我受到這麼大的歧視,我什麼也沒做,我父母親還是大學老師。我們在新疆也屬於中上層,也有不少漢族朋友,關係都挺好的。 在新疆的時候,受到歧視我會有點不高興,但是出國的時候在機場,我是真的體會到了做維族人很難。」

維吾爾族警校生

來澳大利亞前,可以說流利的維吾爾語和漢語的依力哈木在警校上大二,學習如何在新疆成為行政官員。

在學校,成績不錯的依力哈木是一個30人左右區隊的中隊長,和另一個漢族學生書記一起管這個區,但為了出國結婚,依力哈木從警校退學了。

「我上了一年警校就感覺到不能繼續。這個工作跟我想象的不一樣。」

「一個有尊嚴的人就不想留。人和人不一樣,有些人有尊嚴但他沒辦法養家糊口。」

「我們的一門課叫政治偵查,在那個課上他們教我們,政治偵查就是你要在每一個朋友圈裡確定一個人作為耳朵,給他們發一點工資,讓他們去監視他們的朋友圈。就是蘿蔔和大棒政策,如果他願意做,那麼好,如果他不做,也要逼他做。」

「我聽了就特別驚訝,在這裏還有沒有人權,人沒有自己的選擇?我在那時就想不通,我們怎麼可以這樣做偵查,這不是正義的工作,每一個人都有良心的阿。這個就是對新疆的特別政策,在內地漢族可能也有,但是不是像在新疆這邊這樣。」

「一些大班的學生在監獄實習,他們就給我們說監獄發生了什麼事情。我聽完以後就流淚了,我就想不當警察了,我要出去。監獄的那些事情,他們都不把犯人當人看。那些監獄的犯人,他們也是人啊。」

「學校還不允許你自己退學,編了個理由把我開除了,說我不好好學習,在學校打架喝酒鬧事。然後護照上還得寫無業人員。如果我說我在警校上過學,我也拿不到護照出不了國。」

白天刷盤子,晚上學政治

在澳大利亞的阿德萊德,依力哈木有個寬敞明亮的家,院子里種著檸檬、橘子各種果樹,家裡還養著一隻叫石榴的高齡老貓。自從1993年和太太阿爾達娜結婚來到阿德萊德,澳大利亞已經徹底成為依力哈木的家。

依力哈木和阿爾達娜的五個孩子都出生在阿德萊德,父母也早在1997年就搬來澳大利亞和他們一起居住。不過在依力哈木心裏,烏魯木齊仍舊是他的故鄉,那些在微信上刪除了他聯繫方式的人仍然是他的同學、朋友,他仍舊有家人生活在那片土地上。

在澳大利亞,依力哈木在餐廳刷過盤子、開過炸魚薯條店、做過紅十字會的審核官員,現在在為果汁公司做商務拓展,期間還用六七年時間兼職完成了一個國際關係的本科學歷。

「我有房子,有汽車,想起我那些親戚朋友,我就內疚,他們在怎麼活著呢?我在這裏很自由,在這個國家你要是不懶的話就沒有歧視。像我找到工作,做的好,同事也尊敬我。我內心卻始終不是特別高興。特別是我聯繫不上我那些親戚朋友。」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周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