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北京空氣污染超標20倍 新華社稱空氣質量在改善

2013年01月14日 8:29 PDF版 分享轉發

  在兩年多以前的一個周五,北京大使館安裝的空氣質量監測裝置監測到了極其恐怖的數據,以至於大使館在其現在已是盡為人知的那條Twitter留言上稱污染水平“糟糕透頂”(Crazy Bad)。那一天,運用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所設定標準的空氣質量指數(Air Quality Index)超過了500,即這一指數的頂點。

  那麼,在周六晚間8時,當北京變得像機場的吸煙室一樣,其指數達到了駭人聽聞的755時,該用什麼語言來形容呢?儘管一名大使館發言人稱,他暫時還沒有比較數據,關注相關Twitter賬戶的北京居民稱,周六的數字似乎達到了大使館自2008年啟動這一套監測系統以來的最高點。

  美國大使館在Twitter上的@BeijingAir賬戶稱,空氣中的污染水平“超出了測試範圍”,這是描述污染水平達到500以上的術語。“糟糕透頂”一詞僅在2010年11月被使用過一次,但隨後大使館很快刪除了Twitter上的這條留言。據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稱,污染水平在301到500之間屬於“有害的”,意味著人們應當避免一切戶外活動。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所規定的標準,如果污染水平到達500以上,就意味著空氣中的顆粒物水平是安全空氣中的20倍以上。

  在網上對話中,北京居民試著解讀最新的數據。

  “這就是北京的歷史紀錄,”筆名Michael Anti的著名互聯網評論家趙靜在Twitter上寫道,“我關著門窗,空氣凈化器都自動開足馬力。”

  其他北京居民在互聯網上稱空氣質量為“末日後”、“恐怖”和“難以置信”。

  周六晚間,北京市政府根據一些監測站提供的數據,給出了最高值為500的污染水平。中國的系統並不報告500以上的數字。儘管如此,據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的標準,北京市中心的數據顯示,周六全天的北京空氣質量都處於對健康極其有害的程度。而比較而言,以同樣標準測出的市空氣質量指數,在周六早上6時是19。

  北京的空氣污染指數在近幾天來一直都在攀升,到周中時,數據常常會達到300以上。周四,熠熠生輝的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第3航站樓內充滿了厚厚的陰霾。第二天,在北京市區辦公大樓內工作的人們,發現已無法看清僅在幾個街區之外的摩天大廈。一些城市居民衝到商店裡去搜尋面具和空氣過濾器。

  不過,此前並沒有什麼徵兆顯示,周六美國大使館的數據將躍升至700以上。監測系統所監測的細微顆粒名為PM2.5,因為這些顆粒的直徑等於或小於2.5微米。有些人懷疑監測系統可能在級別超過500后失靈了。

  但使館發言人柯英豪(Nolan Barkhouse)稱,監測系統運轉正常。

  目前,除了在北京長期污染空氣的一些因素,人們對於顆粒物水平上升的原因尚不清楚。毗鄰的河北省的工廠環繞著這座人口超過兩千萬的都市。北京道路上汽車數量,一直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而且北京所處的平原為群山所環繞,在沒有多少風時污染物許多天都不會擴散。與此同時,在北京北部,一個在慕田峪長城附近爬山的人,卻可以拍攝到那裡清澈湛藍的天空。

  官方媒體在12月31日報道稱,北京的空氣質量在14年以來一直都在改善,主要空氣污染物的水平已經下降。一名北京市政府發言人告訴新華社,與一年前相比,2012年PM10(即直徑等於或小於10微米的顆粒物)的年平均濃度已經下降了4%。

  中國官員喜歡在公布空氣污染測量數據時僅提供PM10的數值,然而外國健康和環境專家稱PM2.5才是更加致命的,因而更加值得跟蹤。

  中國人的抗議正在日益增強,要求各城市政府發布更加全面的空氣質量數據,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美國大使館的相關Twitter賬戶。結果,北京在去年1月開始發布PM2.5數據。中國的主要城市都已經擁有追蹤該級別污染物的設備,但長期以來一直拒絕公布這些數據。

  對於中國官員來說,美國大使館的這套設備,以及@BeijingAir這個Twitter賬號的存在都是外交上的心病。據(WikiLeaks)獲得的一份美國國務院電報稱,2009年7月,中共外交部官員王書藹(音譯)要求美國外交官員停止在相關Twitter賬戶上發布消息,稱這些數據“不僅會讓人迷惑,而且還是無禮的”。王稱,大使館的數據可能會引發“社會後果”。

  黃安偉(Edward Wong)是《紐約時報》駐京記者。

  翻譯:林蒙克

來源:阿波羅網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藍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