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海外黨媒被刪除原文:周永康恐成破「刑不上常委」魔障第一人

2013年08月13日 10:19 PDF版 分享轉發

在重慶事件之初即已進入公眾視野的前中共、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再次成為輿論主角。隨著原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即四川省郭永祥涉嫌嚴重違紀被免,與關係密切的原湖北省常委、政法委書記吳永文應聲落馬,中央的視角逐漸從旁敲側擊走向核心。如無意外,周永康恐成打破中共“刑不上政治局常委”魔障的第一人,其從政近30年的數宗罪,包括貪腐、濫用職權、生活作風腐化糜爛、目中無人等將悉數被坐實。此舉能在一定程度上挽回對劉志軍和薄熙來案“從輕”處理所失的民心,更能成為第五代領導集體主推的整風、肅貪強有力宣傳武器。

習近平自十八大擔任總書記后,多次宣示要嚴厲反腐,先後掀起的整風運動、以捉老虎、打蒼蠅為主任的中央巡視組轟轟烈烈奔赴各地盡顯中央反腐動真格意旨。新任王岐山也屢屢展示反腐決心,風頭一度蓋過了新任總理,引得坊間將“時代”戲說為“習王時代”,足見中央反腐力度之大。在此氛圍下,周永康眾多親信的倒台落馬,自然會令人聯想到此類“小動作”背後的“大計劃”、小蒼蠅背後的大老虎。尤其是曾經擔任過周永康秘書的郭永祥的落馬,更被看做是捉拿周永康這隻背後“大老虎”的前奏。

如果新一屆領導人有意在反腐問題上向公眾表決心,周永康無疑是最佳人選。首先,周永康曾官至政治局常委級別,對他的處決有助於打破中共在反腐領域“刑不上政治局常委”的慣例。坊間流傳的一個說法是,“刑不上常委”已成中共潛規則。從江澤民時代起,就再無政治局常委落馬。胡錦濤任內,北京、上海、重慶3個直轄市的一把手陳希同、陳良宇、薄熙來先後鋃鐺入獄。雖然十七大前夕有傳言稱時任政治局常委的和黃菊分別涉及賴昌星走私案和陳良宇貪腐案,但最後的結果卻再一次應證了“刑不上常委”——賈慶林在十七大上成功連任;黃菊雖然病逝,但也獲得了“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封號。

雖然在習上任后的次年,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被判處死緩,原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也很快將被判決,但此二人東窗事發於胡錦濤執政期內,即便審判于習時代,頂多也只能算是“掃尾”。在歷史的功勞簿上,顯然不會將其划入習近平名下。另一方面,雖然劉志軍官至正部級、薄熙來為政治局委員,但均不歸屬於中共核心領導層——政治局常委,所以對他們的依法處置,也無助於打破“刑不上常委”的魔障。民間輿論場對“刑不上常委”附帶著的官民隔閡和不公平的怨氣和怒氣,恐將繼續累積。至於在反腐大潮中紛紛落馬的李春城、劉鐵男、衣俊卿、雷政富等,只能算作是“蒼蠅”而非“老虎”了。更何況,他們的落馬,並非中央主動出擊后的成果,而是被檢舉后的倒逼產物,將其與中央反腐決心強行嫁接起來,顯然有點不夠份量。

薄熙來東窗事發伊始,中共喉舌《人民日報》曾發表題為《誰都不能存有“刑不上大夫”的僥倖》一文,當時即被套上了暗指“誰都不能存有‘刑不上常委’的僥倖”深意和內蘊。薄熙來被提起公訴的次日,該報延續了前文基調,在《法治沒有特區反腐沒有例外》的本報評論員文章中再次提到“誰都不能心存‘刑不上大夫’的僥倖”。

黨報如此之說,雖則直接肇因為薄熙來,但要想讓這句話不再成為“空談”,還需得在比薄熙來更高一級別的常委身上動刀子。另據消息稱,習近平在一次中南海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上對“大老虎”的概念做了定位,即升級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時,習建議取消十五大以來“常委不得立案調查”的內部規定,只要舉報證據確鑿、國內外影響惡劣者,無論現職的還是退位的政治局常委,都必須接受立案調查。如此看來,習近平任期內拿常委級別高官開刀的可能性很大。

其次,先拿已經退休且負面傳聞頗多的常委開刀,不僅能避免已有核心領導層的震蕩,同時還能加大對腐敗官員的威懾,顯示整風運動絕非在喊口號、走過場。多維新聞在《身陷貪腐醜聞中共治罪周永康跡象明顯》一文中披露了周永康的數宗罪,其中包括貪污腐敗、濫用職權、目中無人、不維護黨的核心,以及周本人的生活腐化奢靡、作風不正、用人失察等。其中涉及的諸多違反黨紀國法的“罪名”,可謂統和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尤其是目中無人和不維護黨的核心的罪名,更是觸犯了中共的紅線和禁區。這一點,在薄熙來的身上也有明顯體現。

而在加大對反腐官員的威懾力方面,則不得不提到剛剛被審判的劉志軍以及即將面臨審判的薄熙來。如果論罪,以劉志軍受賄6,900萬元人民幣(1美元約合6.14人民幣)、374套房產,濫用職權8個多億,理應判處死刑。事實上,劉志軍該死未死不僅讓中共反腐民心盡失,更是連帶著為薄熙來的審判埋下隱性炸彈——不管薄熙來怎麼判決,都會留下諸多口實。個中邏輯關係,多維新聞曾在《劉志軍該死未死為處理薄熙來埋“炸彈”》中有過詳細論述。回到周永康身上來,正是因為中共對劉志軍的處置留下諸多隱患,對薄熙來的處置又將淪為一場政治交易,所以社會不穩定因素不斷湧現、中共執政合法性屢屢告急的當下,習近平急需要拉出一位份量級人物祭旗,而醜聞纏身的周永康無疑是最佳人選、眾望所歸。

不過也有坊間聲音對習近平查辦周永康持保守意見和看法。此類擔憂的考量是,中共至今沒有查處一名退休政治局委員的先例,更別說退休的政治局常委。作為“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人”,政治局常委即使退休,其影響力也非同小可,真要查辦會面臨巨大壓力,尤其是來自黨內派系的壓力。薄熙來案發至今,中國正在潛移默化清除著這位“政治流星”的痕迹。對一向重視黨史“純潔性”的中共來說,如果查辦了一位政治生涯近30年的常委級別高官,如何重塑歷史,如何將周永康的政治痕迹徹底抹去,都將是一樁大工程。當然,這比起處置周永康帶來的“紅利”,還是略遜一籌。

所以,是否處置、如何處置周永康,對習近平來說,是比“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里”、“老虎、蒼蠅一起打”、“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物必先腐而後蟲生”這些口號都更能說服民心的實打實作為。處置得好了,反腐動真格自不必言,被上海法院4名法官集體招妓拖垮了的整風運動也會挽回些顏面。更重要的是,長期以來被民眾詬病的“刑不上常委”的魔障將徹底終結。更進一步講,空喊一百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不如撂倒一個周永康效果好。處置得不好了,則很可能延續劉志軍、薄熙來留下的話柄。此二者之外,也有更偷懶的選擇——對坊間傳言置之不理充耳不聞,待到公眾的遺忘症起效,即可萬事大吉。不過,付出的代價,恐怕要比“處置不好”更大、更不可預測。

阿波羅網來源: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