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宇宙盡頭 韋伯拍下驚人一幕

2024年05月22日 8:51 PDF版 分享轉發

科學家通過韋伯太空(Webb Space Telescope),發現在7.4億年前的初期,也是目前所了解到的最遠距離,有兩個人們所知的巨大質量正在合併。

這個發現不僅刷新了人們所知的黑洞合併最遠距離,也表示黑洞的成長比科學家想像的更早更快。

的學者烏伯勒(Hannah Ubler)負責撰寫,在皇家會(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月刊Monthly Notices發表的報告說,合併是黑洞之所以能夠迅速擴大增長的原因,即使「在宇宙黎明時」已是如此。

大多數星系中心都存在超大質量黑洞,它們的質量是太陽的上百萬甚至上億倍,但黑洞的增長方式,一直是科學家研究的課題及難題,到目前為止仍無法確定。韋伯望遠鏡這次發現,表明在宇宙剛誕生不久,黑洞就已經非常龐大,也說明黑洞的體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增長。

至於韋伯望遠鏡是如何發現兩個巨大質量黑洞合併?就是科學家透過韋伯強大的探測能力,觀測到一個叫「ZS7」的星繫系統,並發現了兩個正在合併的超大質量黑洞。所謂星繫系統,是由、恆星遺骸、星際氣體、塵埃和等組成,並受到引力綁定的一個系統。

過去由於距離實在太遙遠,地球上無法觀測到黑洞周圍氣體的微弱特徵光譜信號,只有韋伯才能捕捉到。

分析這些信號后,科學家推測其中一個黑洞質量達到太陽的5000萬倍,另一個黑洞的質量也可能相近。

電腦模擬生成的兩個黑洞景象(路透)

這次發現除了可能解開黑洞合併是快速增長之謎外,也指出在宇宙剛誕生不久的時期已是如此,加上結合韋伯之前發現的其他遙遠活躍黑洞,因此烏伯勒在報告發表后表示,巨大質量黑洞從一開始就影響著星系的演化。

科學界一種理論認為,早期的黑洞都非常活躍以及「飢餓」,能夠吞併及控制周邊的一切星體,隨著時間的推移,當黑洞「吃飽了」,星系也就穩定下來。

來源:世界日報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