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華夏黑奴史

文:胡錦成

閑讀雜書《中國未解之謎》,讀到其中一節:《「崑崙奴」之謎》。

「崑崙」一詞,在中國古代除指外更多的是指黑色的東西。《晉書·孝武文李太後傳》上說:「時後為宮人,在織坊中,形長而色黑,宮人皆謂之崑崙。」(說李太后長的又高又黑,宮人管她叫李崑崙);《舊五代史·慕容彥超傳》:「嘗冒姓閻氏,體黑麻面,故謂之閻崑崙。」(說慕容彥超曾經假冒姓閻,因長的黑還是個大麻子,故自稱為閻崑崙);《舊唐書·南蠻傳》上說:「在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崑崙』。」(在越南以南,也就是現在的柬普寨,那裡的人都是捲曲頭髮,黑黑的身體,人把他們都叫「崑崙」)。

所以,古人所說的崑崙人就是

而「崑崙奴」就成了「」。

崑崙奴在中國是一個遙遠的存在,遙遠到很多人都不知道曾經有過。但我要是說起一部電影——《無極》,你也許會想起劇中人的一句台詞:「跟著你,有肉吃」。

說這句台詞的人就是一個崑崙奴。

崑崙奴是什麼人?這本書里說,崑崙奴就是黑奴,唐朝的許多達官貴人家中就蓄養崑崙奴。

然後,作者引了杜甫的一句詩:家家養烏鬼,頓頓食黃魚。

作者繼續解解道,杜甫所說的「烏鬼」就是黑人。

什麼?杜甫把黑人叫做「烏鬼」?這是明目張胆地赤果果地種族歧視呀,這要叫BLM們知道,那還得了?!當心成都的BLM們把杜甫的茅草房都給一把火燒了。

你也許會說,烏就是黑呀,這沒錯,烏鴉就是黑鴉,烏雲就是黑雲,但烏鬼就是黑鬼?呵呵,讓俺先笑一會。

烏鬼不是黑鬼,那是什麼?烏鬼是鸕鶿呀,這東西有的地方叫墨鴨,有的地方就叫烏鬼。都叫了一千多年了,難道你不知道么?

宋人錢時有詩云:

出沒雲根上下浮,蘸蒲清溜十分幽。

前灘烏鬼能撩亂,爭似盤魚得自由。

這分明是鸕鶿捕魚的場景,換成黑人男女在河灘上翻來翻去,想想是什麼畫面?

烏鬼捕魚

《無極》里的崑崙奴雖名為崑崙奴,但與前人文字里描述的形象實在是出入甚大。

反倒另一部影響不是很大的影視作品《長安十二時辰》里有一個崑崙奴出身的黑社會的黑老大葛老,反而在形象更接近歷史上的崑崙奴。

在唐宋兩代的都市大街上,黑人即使沒有現在的廣州多,也比現在的鐵嶺多。在王小波的小說集《唐人祕傳故事》中,第一篇就是《立新街甲一號與崑崙奴》,王小波是這樣描寫黑人的出場的:

地上的雪越來越厚,天快黑了。有一個黑人從對面人家的後門里出來。天寒地凍,他卻只圍一塊腰布;肌膚黑如墨亮如漆,在雪中倒算是相映生趣。黑人身上的肌肉才叫肌肉,塊塊隆起又不粗笨。他頭上一層短短的捲髮,圓鼻子圓臉,一雙圓眼睛,看上去很好玩。那黑人說:「王老闆,你賣完了沒有?如果賣完了還有湯剩下,請給我一碗。我冷得受不了,你的湯真是禦寒的妙品!」

為討一碗狗肉湯暖身,崑崙奴給老闆王二講述了自己的悽慘身世,讀這一段文字時你最好配上黑人的RAP音樂:

「我生在東非草原上,哪見過雪,哪見過冰?這都是因為酋長賣我做奴隸。我在地中海上搖船,背上挨了鞭子,又澆上海水!人家把我在拜占庭賣掉,我又渡過水色如墨的黑海,赤足走過火熱的沙漠,爬過冰川雪山,涉過陷人的流沙河。如今在偉大的長安城裡,天上下著大雪,我卻沒有禦寒的衣服。貓和狗都有充足的食物,可是我在挨餓!真主啊,請你為我的苦難做證!難道人身為奴隸,就不配在隆冬喝一碗禦寒的狗肉湯?你讓我向誰去求得憐憫?主人嗎?富人的心是皮革做的。王老闆,一碗湯對你算得了什麼?你不會因此變窮的!」

寫″行人臨發又開封」唐人張籍(不是寫″夜半鐘聲到客船」的張繼),也曾寫了一首《崑崙兒》,這回寫的才是黑人:

崑崙家住海中州,蠻客將來漢地游。

言語解教秦吉了,波濤初過郁林洲。

金環欲落曾穿耳,螺髻長卷不裹頭。

自愛肌膚黑如漆,行時半脫木綿裘。

這首詩譯成白話就是:

崑崙兒的家住在海洋深處的大陸

他們是被的客人帶到中國來旅遊

他們的話聽起來就像「秦吉了」這種鳥的鳥語

他們本是乘著船漂過了海上的仙洲

崑崙兒的耳朵穿了孔墜著金環

彎曲如螺貝的髮髻不用頭巾裹頭

他們喜歡自已黑亮如漆的肌膚

行走時半脫半掛著木綿的衣裘

膚黑如漆,螺髻捲髮,典型的黑種人特徵。

唐代崑崙奴俑

在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鉉等人所編的《太平廣記》里,也有對崑崙奴的描繪,《太平廣記·蘇顳》中形容崑崙奴:「指頭十頲墨,耳朵兩張匙。」(十根手指又直又黑膚,兩個招風耳朵)。

新羅婢、、崑崙奴」是一千年以前唐宋朝人才市場上的最搶手的人力資源。

新羅婢是指從朝鮮半島來的女家政師,菩薩蠻是指從或南亞來的女演藝家,崑崙奴則是指從海上來的黑皮膚的勤雜工兼保安員。在唐宋,誰家裡要是有這三種人力資源,他出來進去帶在身邊就可以鼻孔朝天了:特牛叉!因為價格都不菲。

在唐宋,來自東南亞和南亞的崑崙奴,一種是作為年貢送往西都長安與東都洛陽的外來勞工,一種是作為土著」蠻鬼」被掠賣到沿海或內地的俘虜,還有一種是跟隨東南亞或南亞使節入華被遺留者。而來自非洲的崑崙奴則是阿拉伯國家的奴隸販子擄掠販賣到中國的。

這些崑崙奴體壯如牛,性情溫和,忠義耿直,不像後來的軍閥孫傳芳說的漢人奴僕那樣不是想偷主人錢財,就是想拐走主人的姨太太,所以貴族豪門都搶著要。

唐末裴鍘的傳奇小說《崑崙奴》講了一個唐代宗大曆年間的官二代崔生與崑崙奴的故事:小崔到一個高官家中做客,與伺酒的紅綃妓一見鍾情。臨別,紅綃妓示崔生以手語,小崔茫然不解。歸家后他家蓄養的崑崙奴磨勒為崔生解釋手語含意,並幫助小崔潛入高官府中與紅綃妓幽會。隨後,磨勒背著小崔與紅綃妓飛越十幾重高牆,成就了一段美滿姻緣。

過了幾年,事情真相泄露。高官派兵丁包圍崔府,捉拿磨勒。磨勒竟在飛蝗一般的箭矢之中飄然而去。又過十幾年,崔家有人,見磨勒在洛陽街頭攤地攤賣胡葯,「容顏如舊耳」。

胡商擺地攤

自裴鍘《崑崙奴》之後,文學作品中描寫崑崙奴的特別多見,尤其是後代戲曲作品中,崑崙奴的俠義便成了後世文學戲曲中的一種常見題材。

因為在文學馬戲曲中頻繁出現忠肝義膽的崑崙奴,所以崑崙奴才成了俠義之人的代名詞,古人也便常以「崑崙」自比,所以你該知道,古人自比的「崑崙」是是「崑崙奴」而不是「昆崙山」。

當年譚嗣同在獄中寫的絕命詩里有「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有人對后兩句的解釋是:即使屠刀架在了脖子上,我也要仰天大笑,出逃或留下來的同志們,都是昆崙山一樣的英雄好漢。」

呵呵,瞎掰呀,昆崙山只有一個,哪來的兩崑崙?只有崑崙奴才要多少有多少。何況張儉和杜根都是「忠肝義膽」之士,是兩個「崑崙奴」。

雖然中國人嘴上讚美崑崙(黑)奴,但內心裡其實是不喜歡黑膚色的,所以才會有「一白遮百丑」之說,才會有「白富美」之說。可如果當年的外來奴僕都是白種人的話,在我們的審美意識中,也許就會是以黑為美了。

古時的崑崙奴其實並不是都來自於非洲,唐宋兩代的崑崙奴大部分是原居住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安達曼群島上的尼格里託人。只有少部分才是來自非洲的桑給巴爾人。

今天的桑給巴爾少女

今天到了位於東非坦尚尼亞的東部的桑給巴爾島的人會驚訝于那裡少女的黑里透黃的膚色與帶有明顯亞裔特徵的美,這是不是與她們的祖先曾經來過中國有關呢?

天知道。

明以後,實施海禁,「新羅婢與菩薩蠻」或許還有,崑崙奴這種人力資源自然是漸漸枯竭了。他們的後人,或者拖家帶口的回了故鄉了,或者留下來漸漸地被漢人同化和融合了。

然後,崑崙奴們的基因也漸漸地沖淡了,淡到他們的後人也把自已當成炎黃子孫了。就像今天的胡姓都把自已當成黃帝的後人胡公滿的後裔,其實有的可能是波斯人的後裔(長的白的),有的可能是崑崙奴的後裔(長的黑的)。

記憶雖然淡了,但黑人曾經在天朝為奴這事是肯定發生過的,只是這種事還是不要讓BLM們知道為好,不然會有麻煩的。

畢竟蓄養黑奴是一件令他們不愉快的事。

噓……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禁聞網責任編輯:石方嵐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