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抗藥性「耳念珠菌」肆虐全球!氣候變遷恐是罪魁禍首

2024年05月15日 20:00 PDF版 分享轉發

(Candida auris)是真菌的一種(圖:台視新聞臉書)

【2024年5月15日訊】2009年,日本醫生在一份報告中,描述了一種從70歲病患外耳道中發現的新型真菌,命名為「」(Candida auris)。當時,沒有人意識到這種真菌會帶來多大的威脅。有科學家推測,可能是罪魁禍首。

據澳洲科學媒體《科學警報》(ScienceAlert)11日報導,然而,短短几年後,耳念珠菌感染病例在全球各地爆發,而且這些病例彼此獨立出現,基因型別也不同,這表示耳念珠菌並非透過的人員流動傳播,而是另有原因。

更令人擔憂的是,耳念珠菌對現有抗真菌藥物具有極高的,超過3分之1的侵入性耳念珠菌感染患者死亡。這種原本不存在的真菌,如今卻成為醫院里的感染主要死因之一。

據報導,耳念珠菌的感染途徑與其他致病真菌相似,可以通過呼吸道吸入或經由傷口進入血液,並在醫院中經由醫療器械傳播。感染癥狀包括髮燒、不適等,但很難與其他感染區分。

耳念珠菌主要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傳播,它可以寄生在人體皮膚上,在物體表面存活數周,甚至能抵抗醫院的強力消毒劑。部分醫院甚至在患者出院或死亡后,仍然在病房中發現耳念珠菌孢子,其頑強的生命力令人擔憂。

短短10年內,耳念珠菌已在六大洲40多個國家奪走數千人的性命,而且感染病例每年都在增加,耐藥性感染的比例也在上升。(WHO)現已將耳念珠菌列為對人類最具威脅的真菌之一。

回溯研究了過去的真菌樣本,發現耳念珠菌可能早在1990年代後期就已存在,但在此之前,卻沒有任何關於耳念珠菌致病的紀錄。

那麼,這種致命的真菌是如何突然出現的呢?科學家推測,氣候變遷可能是罪魁禍首。耳念珠菌與其他真菌不同,它可以在高達42攝氏度的環境下生長,這意味著全球暖化可能為耳念珠菌的繁殖和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研究員洛克哈特(Shawn Lockhart)表示:「我們知道,新物種不會憑空出現。我們只是還沒有弄清楚,在它開始出現在世界各地的醫院之前,它究竟藏在哪裡?目前有很多猜測。」

耳念珠菌的出現,為人類敲響了警鐘。隨著氣候變遷加劇,我們可能會面臨更多新型傳染病的威脅,而人類的醫療體系是否能夠應對這些挑戰,還有待觀察。(自由時報)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喬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