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中國居民加槓桿是否已經走向了極端?

2017年09月13日 14:21 PDF版 分享轉發

來源: 博客 作者: 易憲容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歐美髮達國家進行了全面的去槓桿,而中國及亞洲國家則快速。比如美國的資產佔GDP比重由2002年的221%,到2015年下降到109%。及亞洲金融資產佔GDP的比重由2002年216%,上升到2015年328%,上升了100多個百分點。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所以,近幾年中國企業及地府的債務快速增加,去槓桿同樣成了政府經濟政策一個重要任務。但是中國的去槓桿,主要是對企業及地方政府去槓桿,比如要求企業債轉股、要求地方政府發展政府債券、銀行減少對債務負擔過重開發商的等。但是與此同時,對國內居民則在全面加槓桿。

因為,在2015年及2016年,就有央行領導來說,相對歐美國家居民的債務負擔來說,中國居民的債務負擔不重,國內居民的加槓桿根本就不會引發多少問題。試想,中國人口這樣多,而且有不少也是非銀族,如果中國居民的債務按人口來平均當然不會高了。

更為重要的是國內大部分企業都是有限責任公司,所以一旦企業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其債務是否能夠收回是不確定的。所以對這些過高債務的企業,肯定要減少貸款,要去槓桿。但是對中國的居民情況則不是這樣。中國沒有個人破產法,對個人債務也多沒有特別條款來限定其責任。所以中國居民的債務多以是無限責任。這對國內銀行來說,自然是一個天賜良機,自然願意把企業及地方政府的過高的債務轉移到居民手上。這就是這幾年為何國內銀行更願意對居民貸款的原因所在。

所以,這幾年國內各城市的價格快速上漲。居民的加槓桿也達到空前。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北上廣深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比2015年增長40%,二線城市增長16%,其他城市僅增長4%。CHFS數據顯示,過去半年,城鎮無房家庭新購住房的比例為4.9%,已有一套房再購房的家庭比例為5.3%,已有多套房再購房的家庭比例更高,為5.9%,特別是富裕家庭(總資產處於前20%)的買房比例高達8.1%。正因為,國內房市場的價格快速上漲,更多的有房的居民湧入房地產市場。居民加槓桿也自然走向的極端。

根據海通證券的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居民在股市上融資融券加了2萬多億的槓桿,靠著槓桿製造5,000點的槓桿大水牛,但去槓桿之後,短期牛市急轉直下,反覆上演千股跌停,幾次股災消滅的財富何止2萬億元。股市泡沫破滅之後的這三年中國的居民部門加了20萬億元的槓桿,居民部門的總負債已經達到42萬億元。居民負債占居民收入的比重超過90%,幾個特別重要的城市比如廈門和杭州,槓桿率已經超過了100%。這些城市的居民借的錢比收入還多。

2015年居民貸款3萬億元,2016年隨著樓市啟動,居民貸款6.5萬億元。本來市場認為,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政策出台,居民加槓桿的這種態勢會有所緩解。但是2017年的前7個月居民商業貸款達到4.3萬億元。也就是說,國內居民的加槓桿並沒有因為房地產調控政策出台而減少,反之還在增加。銀行對居民的住房按揭貸款進行限制,居民則通過信用貸消費貸來獲得銀行貸款,甚至住房抵押貸款把錢拿出來,繼續投入房地產市場。因為,房地產市場的價格還在上漲,在這些人看來,加槓桿是投資增值的最好方式。有數據顯示,居民貸款如今佔到總貸款已經超過了31%,而2015年只有27%,而企業貸款佔總貸款的比重倒是從70%以上,降到了65%。

國內居民全面加槓桿,如果以人口總量來平均,得出數據肯定是居民債務負擔不重。但是當前全面加槓桿進行房地產市場的居民則主要是1980-2000年代的,是擁有更多的住房的城市居民。對於這些城市居民來說,他們手上持有幾套住房已經是常事。而且所持有的住房基本上都是通過銀行槓桿進入市場的。如果房價在上漲或沒有下跌,這些持有住房者肯定會認為其銀行債務負擔不會有多高,更不會認為有多少高的風險。但是如果房價下跌,其情況則完全不同的。有分析認為,當前這些城市居民「自殺式」資產配置將給他們帶來巨大的風險。因為,這些居民的債務加槓桿已經走向了極端。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