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這些動物厲害了!中國將把14%國土給它們

2017年08月13日 10:32 PDF版 分享轉發

中國是世界上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今年1月1日新修訂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將保護野生動物,維護生物多樣性,與推進生態建設挂鉤。

保護大熊貓、麋鹿、丹頂鶴、藏鈴羊、中華鱘、江豚、這些野生動物,到底和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的關係有多麼密切?野生動物應該如何保護?生態環境又將如何恢復?

盛夏,早晨五點,扎龍自然保護區的天已經大亮。徐惠,總是第一個來到丹頂鶴基地。這對新婚丹頂鶴6個月前被老徐選中,是保護區第8對“鶴”。

丹頂鶴,因頂有“紅肉冠”而得名,體態優雅、黑、白、紅三種顏色鮮亮、分明。在傳統文化【小編推薦:探尋復興中華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里,丹頂鶴被賦予吉祥、忠貞、長壽的象徵,傳說中被叫做“仙鶴”。目前,世界上野生丹頂鶴僅存2000多隻。

丹頂鶴非常愛乾淨,打掃籠舍是徐惠每天清晨第一項工作,丹頂鶴是直腸子,吸收能力強,邊吃、邊拉,體內部存留食物。這幾天,正趕上天氣持續高溫,徐惠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趁著一天中最涼爽清晨。讓丹頂鶴走出籠舍,出來溜溜,在野外找點小蟲,吃一些葦根來增加營養。同時也能起到降溫的作用。

43歲的徐惠,是附近扎龍村的村民。原來是居住在核心保護區內的村民,現在已經搬遷到保護區外。徐惠做了飼養員,他愛人成了當地的導遊。

細心的徐惠在飲水桶里,加了適量的糖水,防止丹頂鶴高溫中暑。

明星鶴是每年3月中下旬,也就是丹頂鶴搭對的季節,徐惠就要跑到丹頂鶴放飛區挑選明星鶴,雄鶴叫一聲,雌鶴兩、三聲符和,只有夫唱鶴隨,一起跳舞的丹頂鶴,才能被選為明星鶴。

這對“明星鶴”經過徐惠6個月的飼養、馴化,現在可以讓遊客靠近,近距離欣賞它們的舞姿,與它們合影,這是人與野生動物親近的新方式。

丹頂鶴有四長,脖子長,嘴長,腿長,壽命長,一般丹頂鶴的壽命都可以達到一個甲子年,也就是六十年。能與它們朝夕相伴,徐慧覺得是一種福氣。

業餘時間,徐惠喜歡背起相機,拍攝丹頂鶴和保護區里的各種。學習,徐惠是跟來保護區攝影發燒友們學的,看到別人拍到的丹頂鶴照片,徐惠也想自己學學,於是他也花了2萬多元,買了一套二手的專業照相機,現在他不光拍攝丹頂鶴,由於保護區的生態環境的不斷修復,現在200各種禽類都來這裏棲息,他的攝影範圍也擴大到大雁、鳥類。

徐惠,現在也是明星了,他創作的丹頂鶴、野生動物等攝影作品,多次參加各種攝影比賽。

上午,老徐還有一項任務,就是接待的同學們。每年暑期,都是老徐最忙的時候。初中畢業的老徐,講起丹頂鶴的故事,讓小同學們個個聽得入神。孩子們最開心的,就是和會唱歌的“明星鶴”合影。

齊齊哈爾市光榮小學張春艷教師是夏令營的領隊,她們組織丹頂鶴夏令營,就是希望同學們來到大自然,接觸大自然,感受自然風光,同時,讓同學們通過丹頂鶴有關知識的講座,來讓同學們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扎龍自然保護區是同學們最好的課堂,在這裏同學們,可以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飼養員夏艷輝,專門負責餵養人工孵化的幼鶴,人稱“鶴媽媽”。幼鶴們吃過早餐,“鶴媽媽”就帶著這43隻不到3個月的幼鶴,開始了每天3公里的走。這群幼鶴,都是2017年人工孵化的。這裏的丹頂鶴人工孵化成活率,已經達到98%。

鶴媽媽,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扎龍濕地,高溫、潮濕,紫外線強,但早晚還算涼爽。即使選擇戶外晨練,幼鶴們似乎也不太喜歡。

這幾天連續高溫,鶴媽媽只能用哨子來催促幼鶴們加快腳步,不能掉隊。人工餵養的幼鶴長得快,但要是運動量不夠的情況下,幼鶴的腿會彎曲、變形,最後還是會死亡。每天帶領幼鶴出來徒步走,主要是活動幼鶴的腿腳,增加幼鶴體質,這樣對幼鶴飛翔有好處。

雞蛋、玉米面、青菜是幼鶴們的主糧。幼鶴們到戶外練習徒步走,可以鍛煉覓食能力,小水窪是它們最喜歡的覓食地。

在飼養員夏艷輝看來,人工餵養幼鶴,最難的就是育雛階段,小的時候,幼鶴只有手巴掌那麼大,幼鶴怕冷、怕熱,怕餓,幼鶴還經常打鬥,鶴媽媽稍微疏忽一點,幼鶴就容易受傷或者死亡。

過了橋,鶴媽媽讓幼鶴到河邊飲水。人工飼養的丹頂鶴分為三個階段,12個月以內是幼鶴,4年以內是未成年鶴,4年以後的成年鶴就可以放歸大自然了。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幼鶴把夏艷輝鶴當做自己的媽媽,常常夏艷輝嬉鬧,有時會拿嘴輕輕啄她,試著跟她玩兒,但當鶴媽媽有危險的時候,幼鶴也會跑到鶴媽媽跟前,守護你。

小樹林,是夏季最好的休息區。吃飽了、喝足了,幼鶴們懶洋洋地乘著涼。夏艷輝的老伴、兒子,現在都在保護區工作。15年來夏艷輝這位丹頂鶴媽媽,總共餵養了600多隻幼鶴。一心鋪在丹頂鶴身上,對自己的兒子,她卻有一份歉疚。

王威是夏艷輝兒子,當年兒子9歲的時候,鶴媽媽為了照顧幼鶴,經常顧不上兒子。丹頂鶴孵化、餵養,是從4月份一直住到10月末,將近半年的時間,鶴媽媽白天、晚上都跟著幼鶴,一直陪伴到幼鶴長大了,能飛了,渡過危險期,鶴媽媽才能回家。在這半年時間里,兒子王威就只能,今天在姨家吃,明天在姑家吃,就如同打游擊戰,至今,夏艷輝會自己的兒子總有一些歉疚感。

跟鶴媽媽在一起的,是90后的大學畢業生徐卓。這一年,徐卓已經掌握照料幼鶴的餵養技能。她隨身總是帶著一張照片,照片上的老人是他的爺爺,今年已經82歲徐鐵林。36年前徐鐵林是第一批扎龍保護區的丹頂鶴飼養員。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扎龍保護區人工飼養繁育的丹頂鶴有1000多隻了,放歸自然的近300隻。

徐卓她們飼養員,每天早晨三、四點就要起床,開始給幼鶴餵食,這時候就要特別注意,幼鶴有沒有打架,鶴籠里的濕度、溫度是否達到標準。吃過早飯後,幼鶴們才被飼養員們趕著出來晨練。

丹頂鶴,是衡量濕地水源質量的標誌性生物。保護丹頂鶴,首先就得保護濕地水源。扎龍地區連續十天高溫暴晒,科研監測中心的逢世良有些坐不住了。高溫導致濕地里的水大量蒸發,如果不能及時補充水源,濕地面積就會縮減。

這個水閘,距離丹頂鶴核心保護區只有6公里。水是從47公裡外的嫩江水引過來的。扎龍科研監測中心主任逢世良,每年夏天都要來水閘了解,給保護區補水的情況,扎龍濕地的水資源,直接影響著保護區內的鶴類、鳥類生存環境。如果沒有水,保護區濕地里就沒有魚,沒有魚,沒有蘆葦,大量水禽生物,就沒有食物來源,沒有食物來源,鳥類、鶴類就沒法生存。水是保護區最重要的因素。

每逢夏季高溫天氣,逢世良都要跑到水閘口觀察補水量。南京林業大學畢業的逢世良,來扎龍濕地保護區工作近30年,自從保護區建立了濕地補水長效機制,每年政府都要投入400多元補水基金,來修復濕地的生態環境。

扎龍保護區,南北寬80多公里,東西長50多公里,其中2100平方公里的蘆葦濕地,要維持濕地水位達到20厘米,這需要將近6億立方米蓄水總量。近五年來每到夏季,保護區內都要人工補水近2.5億立方米。中央財政已經累計投入近1.8億元。

王朝他們,每天都要靠小船擺渡,把魚和飼料送到丹頂鶴放飛飼養區。這條“護城河”將丹頂鶴的飼養區與遊客觀賞區分開。176隻次成年丹頂鶴每天要吃掉180斤鯽魚和60斤玉米。四個籠舍分別是2013年後,每年人工孵化的次成年丹頂鶴。

王朝他們將丹頂鶴的放飛區內的丹頂鶴,按照出生年份分成13年、14年、15年、16年四個籠舍,不同年齡段的丹頂鶴相互會打架。

四個籠舍,都沒有擋雨的屋頂,這是因為丹頂鶴喜歡陽光,喜歡通透的環境。

夏季,丹頂鶴開始退羽。王朝他們將羽毛收集起來統一處理,避免羽毛散落到蘆葦中。丹頂鶴的好身材,其實來源於它少吃多餐的飲食習慣。王朝他們不但要每天5次餵食,而且,還要分為早、中、晚三次給籠舍打掃衛生。

丹頂鶴是最漂亮的一種鳥,飼養了近10年丹頂鶴的王朝認為,丹頂鶴走路的姿勢,跳舞的形態,別的鳥類是沒有的,非常非常漂亮。丹頂鶴看見飼養員都非常興奮,遠遠地就叫,飼養員打開籠舍,丹頂鶴就會圍著飼養員們,跳、蹦、轉,但也有淘氣的丹頂鶴,淘氣有的時候也不回籠舍,在周邊葦塘里一呆好幾天,呆夠了再回籠舍。

夏季蚊蟲多。王朝他們得經常清除放飛區里的雜草,減少蚊蟲騷擾。四面環水的放飛區,潮濕、悶熱,蚊蟲也多。

放飛區內24小時都飼養員守護,夏天,大黑是這裏的特產,蚊子不但咬人,就連丹頂鶴也被咬的無奈,經常清除雜草,蚊子能減少許多。王朝他們以前偶爾可以看一些其它的禽類,但現在經常能看到,大雁、野雞、野鴨。

王朝正在給丹頂鶴,重新戴上環志。人工飼養的每一隻丹頂鶴,都有唯一的環志編碼。環志就是丹頂鶴的身份證,終身相伴。雌鶴戴在左腿,雄鶴戴在右腿。

這隻丹頂鶴是2016年冬天來到王朝他們這裏,當時丹頂鶴的脖子都是黃色,羽毛都是黃色,一年後,漸漸的黃色的羽毛會退掉,變成黑色,隨著丹頂鶴年齡的增長,它頭頂上的紅肉冠就越來越紅,紅的小帽子也是丹頂鶴健康的標誌。

測試風向、確定跑道,丹頂鶴的飛行訓練課馬上就要開始。王朝就是這樣,每天一次次的領跑、加速,來激發丹頂鶴找回,本屬於鳥類自己的飛行本領。

丹頂鶴小時候都是父母帶著它飛。但人工飼養的丹頂鶴,只能依靠王超他們影響它去飛,丹頂鶴剛開始是跟著人走,人上哪兒走,它跟人上哪兒走。漸漸的,人小跑,它會跟著你跑,隨著丹頂鶴骨骼長到一定程度,羽毛長到一定程度,它就會迎著風,張開翅膀,藉助風的力量,先是10米,再15米、20米,漸漸的,50米,就起飛。

王超他們,春夏秋冬,每天至少四次帶領丹頂鶴練習飛行,但當飼養員們看到丹頂鶴飛到藍天上,這對於每一個飼養員都是一件非常高興的事。

圍著籠舍觀察每一隻丹頂鶴,是王朝每天的重點工作。丹頂鶴在放飛區飼養時只有4年,不但要讓它們學會飛行、也需要讓成年後的丹頂鶴找到伴侶,結伴雙飛,回歸大自然。

丹頂鶴的翅膀很大,後面是黑色的羽毛,平時會誤以為它是黑色的,只有飛翔的時候才能看到的它周身裹著白色的羽毛。

王朝他們飼養的14年班,就是2014年出生的丹頂鶴,共有43隻,其中,雌鶴20隻,雄鶴23隻。到2018年冬天,2014班的丹頂鶴就到成熟期,就要自己選擇配偶,離開放飛飼養區,回歸大自然。

紅旗晃動,這預示著丹頂鶴飛行表演即將開始。成年丹頂鶴體重20斤,身上的骨骼全是中空的,但骨骼密度卻是人類的7倍,翅膀張開將近6米,瞬間起飛速度能達到每秒8米。這次領跑丹頂鶴放飛的王威,鶴媽媽夏艷輝的兒子。

就在人們欣賞丹頂鶴放飛的時候,齊齊哈爾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也帶著畫家們來寫生。

何偉林他們以往畫丹頂鶴,為了體現吉祥、長壽,這種寓意,創作中就選用東北的松樹結合到一起,傳統繪畫當中,這是美好的寓意。而現在他們的繪畫創作,往往把丹頂鶴跟荷花結合到一起。丹頂鶴是為濕地而棲息,沒有濕地,是不會存在丹頂鶴的。濕地是地球的肺,濕地環境的恢復,不但保護了生態環境,而且也給繪畫藝術的創作帶來更多源泉。

濕地、蘆葦、荷花、丹頂鶴,現在,扎龍保護區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的修復,吸引了200多種的鳥類來扎龍保護區築巢。

徐惠,每周還在堅持做20多對丹頂鶴家庭的追蹤巡查。2100平方公里的保護區濕地,要想找到放歸自然的丹頂鶴,需要依靠跟蹤定位儀。

高忠燕,這幾年一直在研究丹頂鶴跟蹤儀,現在他們可以從手機上查看丹頂鶴的具體位置。

跟蹤儀放置在丹頂鶴的背上,可以精準記錄每一對丹頂鶴的遷徙軌跡。

河對岸的丹頂鶴家庭,很快就被他們找到了。

扎龍鶴類馴養繁育中心副主任高忠燕,以前只能用無線電跟蹤儀器,來確定丹頂鶴的位置,由於,跟蹤距離只是控制在十公里範圍內,很難到達預期目標,現在這種依靠太陽能供電的新型數字跟蹤儀,重量不到丹頂鶴體重的3%,太陽板蓄電使用時間更長。

丹頂鶴是生長在沼澤、淺水地帶的大型涉禽。主要吃魚蝦、蘆葦嫩芽等雜食,在濕地環境中屬於食物鏈的上層,人們稱它為“濕地之神”,只有生態食物鏈完整,它才能存活。

一個多月大的兩隻幼鶴,還沒有掌握鶴媽媽教它們覓食技巧,鶴媽媽只有等到兩隻幼鶴學會了飛、學會了自己覓食,全家才能飛到野外覓食。

老徐,經常要帶一些小鯽魚,給野外剛出生的幼鶴送去,但這樣的幫助,也同樣讓雄鶴警覺。

小幼鶴自己覓食能力差,但每天的胃口卻很大,丹頂鶴是淺水動物,幼鶴不能進入水深的蘆葦中覓食,這也是為什麼野生小鶴成活率太低原因。

老徐他們就經常給這樣的丹頂鶴家庭送小魚。

腿上編號T16的丹頂鶴,是2016年底找到伴侶,搭對後放飛的。不過,它們倆還是選擇,在保護區內的濕地築巢產卵,2017年5月這對丹頂鶴在自然環境下,孵化出兩隻幼鶴。

丹頂鶴築巢,全都藏匿在蘆葦深處。每一對丹頂鶴家庭都有自己的活動領地,不管是鶴類,還是人類,一旦進入,都會被雄鶴驅趕,老徐也不例外。

這兩年,遷徙回到扎龍保護區的丹頂鶴種群明顯增多。核心保護區也需要不斷擴大。把村民們搬出核心區,給村民建,是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王文鋒現在的頭等大事。

大杏樹、菜園子,今年10月徐民佔一家就要從這個小院,搬遷到政府提供的安置房。

扎龍保護區,現在由一大片永久淡水沼澤地、扎龍湖和星羅棋布的淺水湖泊組成,濕地的周圍是草地、農田和人工魚塘,這裏已經是北方同緯度地區中,保留最完整、最原始、最開闊的濕地生態系統。

徐民占他們一家,是第一個帶頭搬出趙家屯的,給丹頂鶴留點空間,讓大自然恢復好點,讓丹頂鶴自由飛翔,這也是當地村民的願望。

今年,當地政府在保護區外蓋了100多套安置房。同時,政府還正在嘗試,將每年近50萬元的濕地承租費用,全部補償給搬遷的村民。

核心區村民搬遷,這樣一個艱巨的工程,現在以基本透亮了,也上王文鋒感到自身壓力減輕了不小。

“十三五”期間,王文鋒他們也將針對濕地資源的停止利用,對濕地中的蘆葦資源和漁業資源,嘗試建立長效的生態補償機制,通過補水機制的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完成,實現既保護丹頂鶴,也保護濕地環境,恢復扎龍濕地生態的完整性。

中國丹頂鶴野生保護,不只在扎龍保護區。

江蘇鹽城丹頂鶴保護區,也在加緊了保護區內核心區的巡邏。今年,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管護科科長李春榮他們,還新添置了兩艘水上巡邏艇,防止捕撈魚蝦。

鹽城海岸濕地保護區是三面環水,一面是陸地,以往一些漁民,通過海上的途徑,進入核心保護區,捕撈貝類、魚類等海洋資源,而這些資源恰恰是珍禽動物越冬的餌料。

巡邏艇每天兩次,不定時地對轄區內34萬畝濕地進行巡邏。

鹽城丹頂鶴保護區;是中國最大的海岸濕地自然保護區,海岸線587公里。

濕地里的魚類、貝類等食物豐富,是丹頂鶴遷徙越冬的食物。

2016年,核心區內共接待五百多隻丹頂鶴、幾十萬隻雁、鴨類等珍禽來這裏越冬,導致濕地內野生動物覓食的餌料供應不足,李春榮他們,只能緊急對濕地核心區進行人工飼料投放,來保障越冬的野生動物足夠的餌料。

2017年。李春榮他們,提前對核心區進行封閉管理,來保證海洋資源不被捕撈,確保證2017年的越冬珍禽類的餌料充足。

保護區的監控範圍,從1公里擴大到5公里,340萬畝濕地無死角監控。

北方的丹頂鶴到了秋季,會隨著寒流,逐漸向南遷徙。丹頂鶴先到遼寧,然後到山東的東營,最後一站到鹽城。江蘇鹽城的黃海之濱,有一大片海岸濕地生態保護區。這裏已經成為中國越冬遷徙丹頂鶴等禽類的主要聚集地。

像丹頂鶴這樣的珍稀野生動物,之所以珍貴,並不是簡單的因為他們數量稀少,瀕臨滅絕,它們的珍貴,在於它們都是濕地、森林等生態系統的標誌性生物。修復它們生存的環境,就是修復我們自己的家園。

“十三五”《全國自然保護區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強化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加大典型生態系統、物種、基因和景觀多樣性保護力度”。

中國未來將新建50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完成200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規範化建設。全國自然保護區面積占陸地國土面積的比例將近14%。

這些保護區,將為我們生產、生活提供更多的戰略資源、戰略空間。讓生命之河流淌,讓這片土地永續發展,是中國未來發展的本錢。

來源:美國中文網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趙凌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