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這個歐洲小國景美人少 還與中國有著不解之緣

2018年01月09日 11:00 PDF版 分享轉發

國家的神秘風情、名揚世界的酸奶、玫瑰精油、上等的葡萄酒,巴爾幹山地和黑海的瑰麗風光,前社會主義國家的遺迹尋蹤……無一不吸引著我來到這個略顯神秘的東歐國度。

然而,保加利亞從何起源的,似乎沒人能說得清。它不像德國、法國那樣有著條理分明的高貴血統,也不像西西里那樣被多個王朝所統治過,印象中這裏數千年來一直就叫保加利亞,卻不溫不火,就像保加利亞人的性格:一面是超強的忍耐力,另一面卻是過度的謹慎與世故。在異族統治下的漫長歲月里,亡國之時,信仰被打壓的情況下,還能夠忍辱負重地生存下去。

三千多年前,這塊土地被稱為“色雷斯”,我們中學歷史課本上所學的“斯巴達克斯起義”的領導者斯巴達克,就是色雷斯人。

公元375年,大名鼎鼎的匈奴騎兵向西擴張,橫掃中亞地區,匈奴人以兇殘聞名於世,一直經過波斯和敘利亞,進佔到匈牙利草原才定居下來。當時南匈奴的一支名為“稽胡”的也跟隨其中。公元433年,有著“上帝之鞭”的阿提拉成為了各部首領,建立起一個東起伏爾加河,西至萊茵河,南抵多瑙河的龐大帝國。二十年後,阿提拉暴斃,匈奴帝國也隨之土崩瓦解,殘存的匈奴舊部稽胡在亞速海北部與東部的一個弧形地帶定居下來,也就是今天喬治亞以北的南部和烏克蘭東南部地區,分為“科特拉季”、“薩拉古里”、“奧諾古恩杜里”等部落,統稱為“保加爾人(Bulgar)”。公元6世紀時,保加爾人總與東歐森林的斯拉夫人聯合,不斷對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的多瑙河流域發動攻擊。

許多美劇電影中塑造騎兵的英姿颯爽,想必迷倒了無數有著英雄夢想的影迷。但這些電影中大多犯了一個致命的細節錯誤:在公元6世紀之前,歐洲是沒有馬鐙的。

毫無疑問,馬鐙是最重要的革新,極大的增強了騎兵的馬上格鬥能力,可以更有效的控制坐騎,可以在馬上站起來,並且解放雙手。

阿瓦爾騎兵

把馬鐙帶到歐洲的這支游族就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柔然後裔,曾與北魏和南朝形成了長期的並立。阿瓦爾人(Avar)使保加爾人被迫加入他們,在庫爾特(Kurt,又稱為庫勃拉特Kubrat,公元605-642年在位)的統治下,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強大汗國,被拜占庭史學家稱為“大保加利亞”,以庫班河為南部邊界。

阿瓦爾人和保加爾人

庫爾特死後,大保加利亞隨之瓦解,他的五個兒子各率一支部落。其子阿赫(Asparuch)率領的一支保加爾人南下渡過多瑙河。

線路1即為阿斯巴魯赫的遷徙路線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斯拉夫人的7個部落擁有大量土地和人口,保加爾人驍勇善戰,二者一拍即合結成聯盟,679年打敗拜占庭帝國,迫使拜占庭在681年承認保加利亞為獨立國家,史稱“第一保加利亞王國”,也是今天保加利亞的起源。

阿斯巴魯赫

保加利亞第一王國(黃色部分)

王國東起黑海,西至伊斯克爾河(後來又擴展到提莫克河),北起多瑙河以北地區,南至巴爾幹山。

它定都於保加利亞東北部的普利斯卡(Pliska,距現在蘇曼市25公里)。

普利斯卡遺迹

畢竟講突厥語的游牧民族文明程度低,征服者反而成了被征服者,保加爾人由遊牧轉向定居,接受斯拉夫人文化和生活習慣,共同採用斯拉夫語。國家名稱仍沿用“保加利亞”,實際上已成為斯拉夫化的國家。

所以,現代保加利亞人,應該是匈奴部落+阿瓦爾人,並且斯拉夫化了的後裔。從那時起,保加利亞和就有著不解之緣。

別小看現在窮的叮噹響的這個東歐小國,它可是足足有三千年的歷史。從公元1018年起,第一保加利亞王國滅亡,先後屈服於信奉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公元1018年-1185年)和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公元1397年-1877年),終於到19世紀(1878年)才在俄羅斯的幫助下獨立,欠下了俄羅斯一個大大的人情。遺憾的是,保加利亞在兩次世界大戰都“站錯了隊”,與德國結成了軍事同盟,更諷刺的是還站到了俄國的對立面。直到1944年,紅軍入侵保加利亞,推翻了法西斯,1946年9月15日宣布成立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國家領導人,就是中國人熟悉的格奧爾基·季米特洛夫。它還是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國家(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國家是蘇聯,但蘇聯已經解體)。近現代史上的保加利亞,一直依附於蘇聯這個“超級大國”,還曾與蘇聯一同入侵過捷克,可以說是蘇聯最忠實的“小跟班”。蘇聯解體后,它的命運可想而知。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總會有人指責保加利亞“牆頭草”,但公平地說,巴爾幹半島處於基督教文明、東正教文明、伊斯蘭文明和共產主義陣營多種宗教權力的交織下,小小的保加利亞,想要生存下去,只能依附於大國。

今天的保加利亞,基本上看不到亞洲文化的影子,街頭巷尾都是看不懂的斯拉夫文,西里爾字母。它的首都,卻有個好聽的名字——索菲亞。

索菲亞(Sofia)意為“美麗”“智慧”,可索菲亞這座城市,怎麼看怎麼無法和“美麗”沾上邊。它很像上世紀80年代的北京或上海,沒有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馬路上叮叮而過的是年代久遠的有軌電車,市中心廣場上是社會主義氣氛濃郁的雕像和紀念碑,街道兩旁都是水泥的公寓樓房,外牆已經斑駁的不成樣子。沒有搞點“面子工程”修一下的原因很簡單,沒錢。

這些在我們眼裡看上去很落後的城市建設,絲毫不影響保加利亞人的快樂。咖啡館從午後就開始高朋滿座,人們悠閑地漫步於市中心的維托莎步行街上。街巷掩映在樹叢之中,是世界聞名的花園城市。

我抵達索菲亞時,已是傍晚,老城區西北角的獅橋,是進入中心城區的標誌。

張牙舞爪的雄獅是保加利亞國家的象徵。在19世紀末的巴爾幹戰爭中,保加利亞軍隊就已經開始使用繪有獅子圖案的軍旗了。今天的保加利亞國徽上,也同樣用兩頭雄獅簇擁著繪有獅子圖案的盾牌,下方一行西里爾文字意為“團結就是力量”(Съединениетоправисилата)。

國徽的顏色,同樣也是保加利亞國旗的顏色,白、綠、紅三色分別象徵了和平、農業和烈士的鮮血。

我是最不喜歡去旅行攻略里提到的用餐的,但這次在保加利亞卻破例了。這個古老的東歐民族,總感覺矇著一層面紗。從民族服飾到傳統歌舞,都與我們印象中歐洲國家大相徑庭,更不像我們熟悉的亞洲文化,似乎獨成一派,神秘莫測。

經民宿主人的介紹,我來到這家位於索菲亞市中心的餐廳,它有個長到拗口的名字:Hadjidraganov's Houses Restaurant。組成餐廳的4座房子始建於1866年,代表了保加利亞四個不同地域的古老建築風格,每晚8點開始,餐廳內都有保加利亞傳統民族現場音樂表演。

我到餐廳的時候,歌舞表演還沒有開始。餐廳的牆壁上,用傳統民族服裝做裝飾。

菜單也是用木板做封面的。

等菜上桌的時候,表演就開始了,三名保加利亞大叔手持不同的樂器開始了他們的表演。羊皮風笛是保加利亞傳統樂器之一,必須先將羊皮吹鼓,用羊皮慢慢漏出的氣通過插在上面的笛子演奏出來,旋律悅耳動聽。

而保加利亞傳統美食,就帶有明顯的俄國和土耳其風格,無處不在的烤肉就是最好的證明。

來源:搜狐旅遊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金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