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掘開被軟埋的人性—讀方方的長篇小說《軟埋》

2017年08月16日 6:20 PDF版 分享轉發

作者/記者/主持人:

  • 初曉

來源:美國之音, 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小說《軟埋》的封面和中國土改景象(美國之音合成圖片)

小說《軟埋》的封面和中國景象(美國之音合成圖片)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大陸出產的文學作品中除了迎合宣傳需要的「遵命文學」和娛樂大眾的消閑文學,剩下一些所謂嚴肅的純文學。就是這些純文學也大多不敢直面現實、直面歷史,直面人心,只能在官方劃定的框框里創作。這樣的文學實在沒什麼看頭。

但是《軟埋》不一樣。

知道《軟埋》是因為網上看到的一張照片:幾個中老年人坐成一圈在開會,牆上的橫幅觸目驚心:「《軟埋》是一株大毒草!」 粗大的黑色筆觸像是絞刑架上的繩索。照片的說明是4月22日武漢工農兵讀者舉行批判《軟埋》座談會。看了這幅照片令人產生時空倒錯的感覺——它看起來太熟悉了!除了照片里的人物老邁、衣著非毛服之外,簡直就是從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報紙上複製下來的。而且,批判《軟埋》的語言是「為封建階級招魂」、「運動的反攻倒算」等等,完全是大批判的口吻。接下來,就是《軟埋》被下架、停止銷售的消息。小說的作者方方並不是一位普通,而是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是個官方欽定的文化界頭面人物。連她這樣的作家都受到如此待遇,可見《軟埋》批判者們的影響力之大。文革已經結束四十多年了,在現在的中國大地竟然還有這些文革的遺老遺少堂而皇之的呼風喚雨,不禁令人感慨中國人在文革中的罪都白受了!

小說《軟埋》的批判會(方方微博圖片)

小說《軟埋》的批判會(方方微博圖片)

土地改革運動是在成立之後就著手發動的運動,中共領導的第一次武裝鬥爭就被稱之為「土地革命戰爭」。「打土豪,分田地」就是這場戰爭的口號。毛澤東在《湖南運動考察報告》中有如下的描述:

「反對農會的土豪劣紳的家裡,一群人湧進去,殺豬出谷。土豪劣紳的小姐少奶奶的牙床上,也可以踏上去滾一滾。動不動捉人戴高帽子游鄉,『劣紳!今天認得我們!』」

毛澤東對於這樣的「痞子運動」大呼「好得很」。在國共內戰中,為了打敗國民黨的軍隊,中共開始土地改革運動,有效地鼓舞了前線官兵的士氣。這場運動一直持續到中共建政之後的1952年左右才結束。在土改中,大批的地主富農及其家屬被批鬥、殺害、趕出家門,土地家產被分給農民,甚至一些地主的女眷女傭也被強行配給窮苦的農民做老婆。這就是《軟埋》的故事背景。近年來,關於土改中的殘酷鬥爭和過火行為的披露時常見於中國大陸的報章雜誌,也沒見官方對此有什麼禁止的動作,所以中國的讀者對於這些將近七十年前的事情並不算太陌生。

《軟埋》究竟寫了些什麼,會在中國引發文革式的批判和懲罰呢?好奇心驅使記者通讀了《軟埋》,感覺這並不是一部石破天驚地全景式描寫土地改運動的小說,卻是一部以土改為背景解剖人性的作品。作品的情節離奇曲折,一共描寫了3個地主家庭,全都因為暴力土改,生命軌跡整個被改變。女主人公丁子桃因遭遇娘家人被殺,婆家集體自殺和軟埋(不入棺槨直接被泥土埋葬)的變故后,生活在悲慘的夢魘中,從一個鄉紳兒媳成為一個保姆。從一個失憶女人變成一個沒有知覺的植物人。在她的記憶深處,「軟埋」代表死亡和恐怖。晚年時,她的兒子吳青林為解開母親的心結和自己的困惑,在探尋真相的過程發現越來越多令他感到震驚和壓抑的歷史往事。但他感到無力承受複雜的歷史糾葛,最終選擇了逃避和遺忘。

許多評論者認為《軟埋》的要害是描寫了土改運動,這部小說之所以受到批判也正是因為描寫了土改的殘酷。但是記者認為,是否描寫土改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在這場大事變中通過人們的不同選擇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掙扎。這在中國作家當中是不多見的,中國作家的通病往往是過於專註于歷史大事件的描寫,而陋于揭示大事件中人性的閃光。

在《軟埋》當中,所有主要人物的真面目都是被掩蓋起來的。丁子桃被人從河水中救起得了失憶症,對自己的身世一無所知,連她的名字都是救她的吳醫生隨手起的。她終生都在和自己的記憶鬥爭,用吳醫生的話說,「你最大的敵人,不是外面的人,恐怕是那些你不記得的東西。」只有在吳醫生死後她下意識的哭喊「不要軟埋,我不要他軟埋」當中,人們才能竊見她沉浸在黑暗中的過去。

丁子桃的丈夫吳醫生自我「軟埋」得更加深厚。他本來姓董,是地主家的少爺,只是在回家的路上得知全家被害之後逃入深山,被一個姓吳的老獵人救起收養。後來他隨著劉政委出山,當了解放軍,又成為了軍醫,至死別人也不知道他的真正來歷。他絕不回老家,也在日記中囑咐兒子一定要忘記他家的歷史。

丁子桃和吳醫生的兒子青林是個循規蹈矩、孝順母親的當代年輕人。當他尋找發現父母那不為人知的秘密之後,權衡決定自己承受不起這麼沉重的歷史包袱,於是硬生生地扯斷了自己同家族歷史的聯繫,選擇了遺忘過去。

雖然時代不同,但是這一家三口人都在記憶與遺忘之間掙扎,都在被逝去的親情和現實中的生存兩種力量撕扯。應該說,作者方方是一位技巧嫻熟的作家,她精心搭建的小說結構被今昔對照的兩條情節線推動發展,每次都把故事的情節推到了絕路,然後再來解開死結,再加上針腳細密的細節鋪排,使得這部小說篇幅雖長,但是讀來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拿西方當代作家的作品來比照,《蘇菲的選擇》恐怕是同《軟埋》類似的小說。女主人公蘇菲也在終生與自己的記憶鬥爭。當然,《軟埋》同《蘇菲的選擇》並沒有太多的可比性,但是在小說結構和情節的發展推進方面,《軟埋》並不遜色。

如果認為方方只是在講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那就錯了。整部小說的色彩是灰暗沉重的。在描寫土改對地主的鬥爭時,作者並沒有迴避那場群眾運動的殘忍和人性的複雜。在描寫當今對於歷史的回望時,作者也沒有一味地歌頌或是妖魔化,而只是平靜地敘述生活事實。但是,在小說的結尾讀者發現青林選擇忘記過去,平靜地更好地生活下去時,那種無助和悲愴令人心情沉重、發人深思。記憶與遺忘、親情與背叛、自戕的勇氣和苟活的怯懦,這些莎士比亞式的人性主題在《軟埋》中都得到了令人信服的表現。即使作者寫的不是土改,而是內戰、抗日、文革或者是猶太人大屠殺,這些主題的光芒照樣會使得這部小說不同凡響。記者相信在目下的中國,除了像《許三觀賣血記》、《活著》、《白鹿原》等書的作者之外,不會有幾個小說家有方方這樣駕馭深刻悲劇題材的能力和技巧。當然,也不會有幾個作家願意寫這樣沉痛的小說,畢竟這不是什麼討人喜歡的事情。

相信《軟埋》的出版並不是中國出版界的常態,但是它出版后的際遇卻能清晰地反映出中國社會的進步與後退的軌跡。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由於文革結束不久,中國文壇出現了一大批反映文革、反右等建國后苦難的優秀作品,比如《芙蓉鎮》、《天雲山傳奇》、《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等。這些作品很受歡迎,大都被拍成了電影,在改革開放初期確實起到了反思過去的積極作用。現在三十幾年過去,且不說中國目前根本沒有什麼深刻反思文化大革命等建國后運動的作品出版,就是連《軟埋》這樣也說了一些土改運動好話的作品,卻遭到了文革式的大批判。中國目前政治生態鉗制的收緊,中國作家寫作環境的惡化已經再清楚不過了

但是,就在武漢的工農兵批判《軟埋》的座談會後的第二天,一個「路遙文學獎」竟然頒發給《軟埋》,頒獎詞稱這部小說「具有強大的歷史穿透力和美學的豐富性。」 可見,這部小說的遭遇同樣反射出中國社會的分裂和思想對立,反映出中國社會的進步所在。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宋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