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中國新聞管控升級 「觸線」記者遭噤聲

2018年09月01日 1:31 PDF版 分享轉發

旗下記者遭受打壓的《浙江日報》(Public Domain)旗下記者遭受打壓的《浙江日報》(Public Domain)

中國新聞記者的調查報道空間日趨萎縮,原因是他們觸碰了當局「底線」。近日,《浙江日報》、《南方都市報》有欄目記者被「拉黑」,而因報道江西事件的「財經」記者站也遭到封殺。

中國各地當局正在圍剿記者的所謂負面報道。據記者站網消息稱,8月24日,記者站公號(ID:jizhezhan001)報道了浙江日報《一線調查》欄目記者被「拉黑」。在浙江日報對杭州西湖九溪景區旅遊廁所存在「髒亂差」現象做了報道后第二天,采寫這次報道的記者被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記者群移出,原來的媒體聯繫人也不再回復記者任何微信。

四天後,深圳發生記者正常報道被拉黑事件,這次中招的是廣東《南方都市報》。8月27日,深圳政府信息公開「金秤砣獎」揭曉。有關這個獎需要說明的是,它是由深圳第三方民間組織馬洪經濟研究發展基金會發起,旨在對政府的信息公開履行情況進行評價的獎項。獎項依次為金秤砣、銀秤砣、銅秤砣、紙秤砣。

此次評獎中,深圳前海管理局繼2016年獲評墊底的「紙秤砣」后,再次被評為態度最差。《南都》記者8月27及28日,對事件做出連續報道。《南都》跑線記者在與前海管理局媒體對接人微信溝通時,發現微信已被對方刪除。

對於一周內,發生兩起記者被「拉黑」事件,廣東惠州網路活躍人士葉曉崢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表示:

「媒體記者被政府部門官員拉黑,說明官員們對記者的輿論監督感到心虛,官員們害怕監督,才會拒絕記者。拉黑記者還算客氣的,地方官員辱罵,甚至毆打記者的案例,經常可以看到。地方政府對媒體的打壓和限制是常態」。

另外,因不久前報道江西搶棺材事件后,財經記者站微信公眾號被永久封閉。在人民網強國論壇,本周四晚有財經記者表示,他們本月因報道江西搶棺材事件,當時收到的通知是微信公眾號要「屏蔽一個月」,但近期接到「永久屏蔽」的通知。

一位要求匿名的大陸記者對本台說,當前形勢下,各地官員都在全力監視自己的工作範圍,防止出現所謂負面報道。一些以往可以報道的內容,現在卻受到限制,他們必須謹慎面對報道內容,尤其有地方上所謂「髒亂差」等報道,均屬「負面」新聞

中國的微博、微信成為民眾在傳統媒體之外的重要信息平台。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僅在今年7月份,就已刪除6000多個微博賬號。

民間組織「中國人權觀察」秘書長劉興聯對本台表示:「這已經是進一步打壓的明確指示。我認為不僅僅是這樣,而實際上對普通老百姓在微信和QQ上,都是嚴加控制的了」。

不願公開姓名的大陸媒體人對記者表示,很多記者將寫報道當成普通的謀生工具,而不是監督官員的一種方式。很多帶著社會責任感入行的記者,在漸漸失去他們的理想和社會責任心。因為,媒體已經成了「高危行業」。

特約記者:喬龍 責編:胡力漢、何平 網編:瑞哲

來源:RFA, 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周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