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2018中國經濟大事

2018年12月31日 20:41 PDF版 分享轉發

來源:之音, 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北京一家零售和批發商場大樓前寫有「生意興隆,財源廣進「字樣的商場裝飾物。 (2018年7月9日)
北京一家零售和批發商場大樓前寫有「生意興隆,財源廣進「字樣的商場裝飾物。 (2018年7月9日)

臨近歲末,中共高層閉門舉行了為下一年經濟運行確定基調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議提及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即便是這樣不直白的表述,在過去的重要經濟工作會議中也是罕見的。美中貿易戰不斷升溫,令已經出乎意料迅速放緩的經濟情勢更為複雜。

官方媒體在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結束后發布的分析重點仍是積極傳播正能量,稱中國發展「擁有足夠的韌性、巨大的潛力,經濟長期向好的態勢不會改變。」官方文宣稱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的大變局,加快發展的外部環境依然具備;那些「懷疑中國」的戒備,或是「牽制中國」的意圖,實際上是「從不同角度映射中國國際地位的明顯變化。

此前,中共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將2019年定義為「關鍵之年」,因為中共政權將滿70周年,也是全面決勝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

中國官方通過此次會議強調要實行尖端製造崛起的意志,同時也對美國提出的要求做出表述,如保護知識產權、市場開放以及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具體措施方面,決策層確立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實施大規模減稅和擴大內需市場,以及穩健的貨幣政策等。

2018年驟然放緩,加之特朗普政府在貿易方面對中國不斷施壓,成為當局面臨的最重要的挑戰。事實上,中國經濟在過去一年顯現出眾多的問題,其中有官方不願談及的,也有更深層,甚至觸及中共意識形態根本的問題。

據稱北京的一群經濟學者私下交流,列出了2018年中國經濟十件要事。但相關文章很快在中國境內的各種媒體中消失。我們可以從這些經濟學者列出的問題中,對中國經濟的現狀得以較官方文宣更全面真實的了解。

2018年中國經濟難題中,首當其衝是美中貿易戰

特朗普總統星期六發推文說,他和中國國家主席講了很長一通電話。特朗普說:「交易進展很好。如果成了,那將會非常全面,涵蓋所有主題、領域和爭議點。正在取得重大進展。」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30日就中美建交40周年發表講話時說:「中美關係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新機遇新挑戰,中方願同美方一道,落實好習近平主席和特朗普總統阿根廷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在互惠互利基礎上拓展合作,在相互尊重基礎上管控分歧,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

12月1日,特朗普和習近平在阿根廷G20會議期間會晤。雙方同意暫停提高關稅稅率,擴大徵收關稅,在接下來3個月時間里進行談判。

在那之前,特朗普曾威脅1月1日將價值2,000億美元進口自中國的產品的關稅稅率從10%提高到25%,並不排除對其餘所有進口自中國的價值2,670億美元的產品徵收關稅。

特朗普在競選總統期間多次抨擊中國和美國在貿易上的巨大不平衡。任總統后,他責成貿易代表萊特希澤依照1976年貿易法第301條款,對中國強制性技術轉移等侵犯知識產權的貿易行為進行調查,並在調查得出結論后,以關稅形式懲罰中國不當貿易行為。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目前美國對價值500億美元的自中國進口的產品徵收25%的關稅,對另2,000億美元進口自中國的產品徵收10%的關稅。隨後,特朗普威脅如果沒有談成,將把針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所征的10%的關稅稅率增至25%,並可能對剩餘所有的價值2,67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徵收關稅。

特朗普對關稅的青睞引起很大爭議。經濟研究機構凱投宏觀在新加坡的資深中國經濟分析師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說:「對他來說,這(關稅)很管用,在投票支持他的選民中也很受歡迎。甚至一些民主黨人也贊成他的做法。」

特朗普堅持以關稅手段對付中國,儘管批評者指出關稅是把雙刃劍,會招致對方針對美國產品實施報復性的關稅。中國對美國大豆徵收關稅,導致大豆生產者面臨極大損失,進而形成政治上的壓力。

由於中國經濟急速放緩,當局也希望儘早結束貿易戰,因而表示願意做出讓步。特習會後,中國同意暫時取消對進口自美國汽車加征的關稅,並同意恢復購買美國大豆。

此後,雙方看起來都有意向在特習會90天後達成某種協議。繼此前有消息傳出美方將派出代表團於1月7日到北京進行貿易談判。但這次行程中沒有特朗普任命主持對話貿易談判的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分析認為,缺少有內閣級別官員參加的談判,不可能會有重大的進展。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一些熟悉談判狀況的人士認為特朗普的推文在雙方接近達成協議的程度上言過其實了。他們認為川是希望穩住近日來起伏不定的股市。

分析認為,這也表現出特朗普也會做出讓步。埃文斯-普里查德指出另一個與此相關的政治問題是川普面臨2020年競選連任。他說:「從政治方面考慮,他會急於達成某種協議。如果中方做出足夠的讓步,他會批准這樣的協議。如果無法達成協議,他就把關稅維持下去。那樣做的政治代價最糟糕也就是從關稅中得不到什麼好處。唯一的負面作用可能是會對股市造成影響。我想那應該是會讓特朗普擔心的事。」

埃文斯-普里查德認為,中方此次不會再給出一些粉飾性的讓步,而是會認真考慮。他說:「我不排除他們(的提議)足以讓特朗普同意暫時不把關稅駕到25%。或許像在6月時所做的那樣,他們會增加購買美國貨物。或者承諾改進知識產權執法,放寬市場准入限制。」

埃文斯-普里查德說,這些讓步其實都是中方原來就計劃要做的,是他們改革方案中的內容。我很難想象中國人會提出對其產業政策進行大改,減少國家對其經濟的干預程度。我認為,對習近平來說,有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

消失的中國製造2025

2015年發布的產業政策 – 中國製造2025展現了習近平希望中國在機器人、信息、清潔能源汽車等高科技領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的藍圖。

自從2015年宣布到2017年,中國政府一直將中國製造2025稱之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政策。

但這個雄心勃勃的產業政策引起美國和其歐洲盟友的擔心。外界反對這個中國產業政策是基於兩方面的擔憂:該計劃中所列的技術專長方面的進步依靠的不是中國本土創新,相反,是靠強制性技術轉讓和知識產權盜竊。反對中國這樣的做法,正是美國對中國進行第301條款調查的核心;另一方面,外界普遍認為,中國製造2025的實施是要讓中國能夠利用技術投射中國力量。

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的壓力下,中國停止公開談論中國製造2025。

12月12日,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的高層計劃部門和資深政策顧問正在起草一個新的產業政策,取代現有的「中國製造2025」。但目前並不清楚新的產業政策會有什麼實質性的改變。

一些觀察人士認為新的產業政策可能會改變「中國製造2025」的強勢姿態,在表述方面會低調緩和。但外界分析希望看到新產業政策會有一些實質改變。

凱投宏觀中國經濟分析師埃文斯-普里查德說,報道透露的信息中,有些是比較積極的舉措,例如新的產業政策將不再對某類產品的生產制定具體的目標。他認為,那樣的目標會令外界感到它在政策上傾向於扶植本國企業,因而外國企業會受到排擠。他認為放棄設定具體的目標是值得歡迎的。

但是,埃文斯-普里查德指出,這樣的改變難以消除美國的疑慮,尤其是中國以往在信守承諾方面的記錄並不好。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12月19日接受日本廣播協會(NHK)主持人花澤純一郎採訪時被問及若中方接下來對中國製造2025規劃做出一定修改,將會對美國釋放重要信號,希望了解中方的打算。陸慷說,中國製造2025目前只是規劃指南,還不算是正式的產業政策,外界報道有偏差。他還說,世界其他國家,包括日本和德國,都會對自己的某個產業領域有發展規劃,中國的類似設想沒有多大區別。但若要形成政策,需要經過充分論證。

陸慷說,中國根據自身發展和國際形勢變化,不斷對未來發展規劃做出符合實際的改進,是很正常的,但是否結合中美、中日的談判情況作修改,他認為沒有必然聯繫。

12月23日,財新報道,中國正在立法禁止地方政府迫使外國商業機構轉移技術或非法限制他們的市場准入。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資深亞洲顧問葛來儀就此消息發推文說:「當他們起訴違規者,施以重罰時,我將會相信中國在結束強迫技術轉讓方面是認真的。」

該智庫中國問題專家甘思德在推特上寫道:「中國法律草案禁止強制要求外國夥伴轉讓技術,但需要做的有很多,不只是簡單改改規則。」

中國雖然在科技方面普遍要落後於美國,但是在一些新的技術領域,中國有領先世界的技術,5G無線通訊技術目前處於領先地位的是中國民營科技公司華為。而近日因華為首席財務官、該公司創始人之女在途徑溫哥華時,被加拿大當局逮捕。加方是依照美國要求抓的人。美方稱孟晚舟與華為違反禁令,向伊朗出售產品有關。美方在尋求將孟晚舟引渡到美國。

掀起軒然大波。中國官方含有地以強硬姿態要求加拿大放人,甚至還逮捕了兩名在中國的加拿大,包括一名前加拿大駐華外交官。

華為是一家中國民營企業,也是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生產商。即便在當前民營經濟面臨「國進民退」大逆勢之時,它仍能得到當局強力的支持。這是因為它不是家普通的民營企業。從孟晚舟被拘捕后中國官方的強烈反應可以看出,華為對當局來說非常重要。

華為與中國政府,以及軍方的關係一直令美國擔心它的技術可能會給國家安全帶來危害。華為則否認其產品有安全問題。

美國擔心,如果華為在5G技術上最終勝出,美國將被迫購買它的設備。

沙伯力博士(Barry Sautman)是香港科技大學社會學系的訪問教授。他認為,美國毫無疑問會把華為視作發展5G的重要對手,因為美國想要確保在科技方面的全球主導地位。

沙伯力說,美國在談到中國科技發展時並不客氣。他說:「他們這樣說,部分原因是他們認識到中國在過去二十年裡發展很快,雖然還遠遠談不上超越美國。儘管如此,在某些領域,中國卻可能超過美國。美國政府對此而感到擔憂。」

今年早些時候,中國第二大電訊器材生產商中興因違反貿易禁令而被美國商務部處罰。中興因其晶元供應商被禁止向其出售,面臨關門,數萬工人也瀕於失業邊緣。中興事件讓中國人看到自己國家的技術公司的軟肋。

近日,路透社報道援引了解情況的消息人士的話,說美國總統特朗普考慮在新的一年發布一項行政令,宣布國家緊急狀態,從而緊緻美國公司使用中國華為和中興通訊生產的電信設施。

接下來的幾個經濟大問題是冰凍的房地產市場、人民幣幣值、GDP,債務和去槓桿失敗、地方政府債務、非銀行資本市場崩塌、公眾股市的崩塌、民營企業的衰退,以及經濟三大引擎到三駕馬車。

「國進民退」和習近平新時代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習近平執政后,大力扶植國有企業,要將這個在朱鎔基時代被削弱並退居次要地位的低效率、高負債部門再度推至中國經濟支柱地位。相應地,解決多數人就業的民營企業卻處境日艱。甚至在今年早些時候,有人開始建議民營經濟退場。

經濟增長急劇減速,市場也信心低迷,中共高層罕見齊聲挺私企,並表示提供資金管道。私營企業因為難以從國有銀行貸到款,只能依靠影子銀行。

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取得的成就時,對党進行了頌揚。在與美國貿易緊張關係不斷升級,而中國經濟增速極速放緩雙重壓力之下,習近平將黨推到至尊地位, 令許多期待他藉此次講話推動必要的結構性改革的觀察者頗為失望。

紐約時報報道說,「習清楚地表明,他對這一俗話所說的帶有『中國特色』的意識形態本身深信不疑。」

北京近代史學家章立凡認為,這與習近平的一貫想法是相符的。他說:「至於說,把國企做大做強,恐怕是他一貫的想法,就是說從他的知識結構,他的世界觀,他的『三觀』(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的時候,就是要搞這套東西,要把中共政權變得非常強大。」

當前中國經濟增長急劇放緩,習近平在談論堅持改革開放時,沒有強調市場,而是將黨置於一切之上。凱投宏觀的首席亞洲經濟學家馬克·威廉姆斯說,

「許多經濟體在那個時期都出現過由基層推動的更大程度政治自由化的要求。在中國,強調以國家為重心,我想是(當政者)對這方面的擔憂所做的回應。他們擔心開放會削弱中共的勢力。」

據報道,近期中國社交媒體傳出一篇「中國百余位學者對改革開放40周年的感言。」這些感言中,多是針對習近平在改開40周年大會中的「改與不改」的承諾。該 微信公眾號很快被當局刪除,官方也未對此做出回應。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石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