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紅色教育】港府要求香港電台多播央媒節目 評論憂長年洗腦令港童變小粉紅

2021年08月09日 22:54 PDF版 分享轉發

來源:RFA, 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紅色教育】港府要求香港電台多播央媒節目 評論憂長年洗腦令港童變小粉紅
評論指出,中共已掌握的教育和意識形態等武器,未來將更容易向港童,培育港版

中共當局長年透過央媒,進行意識形態教育,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周一(9日)表態,要運用頻道,讓更多央視節目在香港大量播放。評論指出,新做法會令香港電台失去公共廣播的功能。而中共已掌握香港的教育和意識形態等武器,未來將更容易向香港的幼童洗腦,培育港版小粉紅。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周一(9日)在香港,舉辦「建黨百周年精品節目展」活動,香港中聯辦等中國駐港機構和特區政府多名官員都有出席。 

京官:倡港媒播央視節目 激發港人歸屬感

香港中聯辦秘書長王松苗致辭表示,播放央視的節目,能進一步激發香港市民對中國的歸屬感、以及對的認同感和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也是落實愛國者治港的重要一步。 

王松苗說:作為一位國民,如果對自己國家和國家執政黨的歷史都沒有全面準確的了解,國家觀念和愛國情懷如何形成?長此以往,「愛國者治港」又如何落實落地?久而久之,「一國兩制」又如何行穩致遠? 

出席同一活動的特首林鄭月娥,在致辭時亦讚揚央視的節目,又說自己是央視忠實粉絲,大力支持安排央視的製作在香港播放,藉機會要求香港電台積極配合,令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香港電台多年來在香港都扮演公共廣播機構的角色,將來要播放更多中國央視製作節目,對香港電台的功能和香港的言論空間有何影響呢? 

學者:只唱好中國故事會扭曲是非觀

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前助理教授杜耀明對本台表示,林鄭月娥明顯不認識公共廣播對社會的重要性,以宣傳為主導下,會扭曲社會的價值觀。 

杜耀明說:公共廣播最重要是令到市民在知悉的情況下,認同自己的身份,以及發現有不足便要促進公民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來自中國大陸、特別是來自中央台的節目,說好中國故事,即代表不是好的故事也要說成好的故事,多做宣傳,減少批評,只會將是非觀念模糊化,甚至是將是非觀念扭曲。 

香港電台過往製作不少監察和批評政府的節目,例如皇牌節目《鏗鏘集》、《頭條新聞》等。根據《香港電台約章》,香港電台的使命,包括廣納意見,鼓勵社會共融及多元化,堅持編輯自主,不受商業、政治和其他方面的影響。杜耀明認為,如果香港電台變成如同深圳電視台般的角色,會令香港電台失去作為公共廣播的功能。 

杜耀明說:公共廣播的另一個使命,是提供一個讓人無畏無懼意見交換的平台,當越來越多的一面倒,會形成一種政治正確,這樣的情況明顯會排除原有的節目,《鏗鏘集》已變成名存實亡,會窒礙暢所欲言、無畏無懼和不偏私等意見交流的方式,港台作為這種意見交流的平台也會失去了過去的功能。 

評論員:不排除中共借港台向幼童洗腦 培養港版小粉紅

熟悉中國的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表示,中共重視意識形態的工作,在2019年之後,已決定要逐步讓香港電台,脫離以前的角色,當時香港政界已有傳聞,官方要放棄用引導的方法,改變香港三代人的思想,對高中生、剛進大學和大學畢業的學生,實施高壓管治,相信官方想借用香港電台等傳媒平台,對年幼一代的香港人,實施洗腦教育。 

劉銳紹說:他們的宣傳理論是從小做起,1949年之後一代的大陸人民好抗拒共產主義的意識,但經過一代一代去洗,就會慢慢的適應,特別是過去幾年的小粉紅和五毛,大家可以看到官方對(香港)思想已經成形的一代,靠高壓方法,引導和洗腦的方法,由更年輕一代開始,直情是由有意識已經開始,不排除經過一代時間,香港新一代會受到中國這種宣傳模式的影響。 

劉銳紹表示,香港的公民社會已形成多時,只要香港人堅持既有的價值觀,不容易靠傳媒宣傳,達到與中國大陸一樣的洗腦作用。相信特區政府的做法,只會令香港電台流失原有的觀眾,外國政府和在海外的華人也注意到香港的快速變化,不會再相信香港電台作為公共廣播的角色。 

記者:陳妙玲 責編:羅燕雲 網編:林詠華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趙凌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