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菜瓜,那是盛夏的果實

2020年08月24日 2:37 PDF版 分享轉發

來源: 饕客小館 作者: 饕客小館

每年的這個時候,老家的菜瓜該熟了。記得在童年盛夏時,鄉村裡沒有冰棒,唯有菜瓜可以給我們消暑和零食。菜瓜的脆嫩多汁和它帶給我們的滿足感,便是那時最美的記憶了。

炎熱的夏天,菜瓜是在田間地頭揮汗如雨農人隨手可摘的解暑佳品;也是村民們忙碌一天後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佐飯下酒菜。那時小康之家的晚餐,大多是這樣的:一鍋玉米糝兒粥,一盤蒜頭拌菜瓜,一份蔥花攤餅。此三樣東西一上,幸福感即刻提升!就是這樣的記憶和情懷,讓我一直以來對菜瓜情有獨鍾,難以忘懷。

提起菜瓜,相信多數人並不熟悉。它在眾多中只能算是小眾類甚至生僻類。菜瓜,無論是樣子還是本味,真的是貌不起眼、平淡無奇。然而即便如此,它也一樣從不缺少堅定的粉絲群。

前段時間,在網上欣聞某位名人的訪談。他說「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瓜,兒時常到河對面去摘,味道特別爽口。幾十年過去,自己對家鄉的菜瓜依然念念不忘,無論去哪工作都會在當地尋找,但一直沒有找到那個味道。」這次回鄉辦展,主辦方特意贈送他兩隻老家的菜瓜,這讓他感慨萬分,「來寧波辦展,有幸吃到了這種菜瓜,當然味道有些不同。我知道其實那是歲月釀成的味道。」

菜瓜在老家也叫梢瓜,與江南的一種水瓜相似,但與黃瓜、甜瓜等截然不同。不知什麼原因,這種瓜在的菜場里卻很少見。我仔細分析,原因可能在於一是菜瓜個體外型差異較大,不統一,不利於銷售;二是口味平淡,城裡人大多又不會製作,故難以推廣。而它為何在我的老家卻頗受歡迎呢?原因在於一是好種植,房前屋后樹下溝旁都可以栽種,產量又高,且對栽培技術要求不高;二是本來就是自給自足,所以外觀已不太看重;三是一代一代人從小口味的傳遞影響深遠;四是這東西實實在在,也不會浪費,吃不完可以腌製成咸瓜子,可供長期食用,佐餐配菜均佳。

也許,最為重要的是,越是樸實平淡的東西,越有可能創造出驚喜。好比西瓜,本來外觀有型花紋有致,打開更是驚艷,甜蜜無比。但它就是甜,你幾乎不可以改為鹹的或者做成菜。而菜瓜,本身無味,但可以入百味,呈現不一樣的美味,滿足你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菜瓜除了與一般瓜果一樣可以直接食用外,作為廚房食材,用途更廣。它可以隨意搭配各種魚蝦肉禽蛋等炒燒燉煮;可以做成糖醋味的,也可以做成辣味的;可以燉瓜湯,也可以煎瓜餅;總之無論生拌熟炒,還是擔當主料輔料,它都可以勝任。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食物真的有地域特點和差異。長期以往,便成為了經典傳奇的鄉愁味道。

菜瓜,我還是好那一口!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趙凌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