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她居然在翻白眼...百年前畫作爆火

2023年11月28日 10:03 PDF版 分享轉發

這畫出自法國現實主義流派畫家奧古斯特·圖爾穆什(Auguste Toulmouche)之手,創作於1866年,名字叫做《猶豫的》(La Fiancée Hésitante)。

這幅畫的公開資料很少,但所描繪的主題卻相當明確,即便是藝術小白也能輕鬆get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婚禮前,一位肉眼看起來就很不情願的子坐在客廳里,根據她身上相當華麗且時尚的新娘禮服就能看出來,這姑娘多半是來自一個富裕的家庭。

畫中的其他的三位也都衣著華麗,新娘左邊的姑娘穿著絲質灰色連衣裙,搭配毛皮鑲邊棕色披風,右邊的姑娘則穿著焦橙色天鵝絨毛皮鑲邊連衣裙,就連背景中的也同樣經過精心渲染。

不過,雖然這些色彩和紋理很有細節,但這幅畫最引人注目的方面是新娘直視觀眾的目光,準確來說,她在

她身邊的姑娘們,一個牽著她的手,另一個正在親吻她的額頭,可這些看起來帶著點安慰意味的舉動都沒能左右新娘子的情緒。

她的注意力很明確,眼神充滿挑釁。

很明顯,這是她對困境的反抗,對包辦婚姻的反抗。

至於最右邊站著的姑娘,是個巨大的反差,她年紀輕輕,天真爛漫,試戴著新娘的花冠,幻想著自己未來的婚禮,在她心中,仍然認為婚姻是未來的夢想。

講真,這幅畫很圖爾穆什。

這位畫家特別擅長描繪優雅、富有的法國女性在家庭環境中的場景,記錄她們的浪漫經歷。

在當時,他的畫一度很受歡迎,成功的部分原因,大概是他描繪出了女性對於生活的幻想。

不過,不久之後,圖爾穆什這個名字就被克勞德·莫奈和埃德加·德加等印象派畫家所掩蓋,這幅現實主義作品《猶豫的未婚妻》也在藝術史上黯然失色。

但,風水輪流轉。

150多年之後的現在,這幅畫居然在Tiktok上火了。

各大博主們紛紛變成鑒賞大師,開始探尋隱藏在畫面中的秘密,順便也開了不少腦洞……

有人說,這新娘的眼神代表著「女性的憤怒」,但網友立刻就反駁了:我真的懷疑男性是否能準確描繪女性的憤怒!

不不不,真正的女性憤怒是阿爾特美西婭·真蒂萊斯基的《朱迪思殺死霍洛弗尼》?

嗯,說的是這幅畫?

有人說,這新娘是個叛逆者,根本就沒有進入她不滿意的婚姻;

有人說,她可能壓根就不喜歡男人,畢竟,同性戀【小編推薦:我所知道的地球歷史與奧秘篇(十):同性戀與吸毒】在19世紀的法國仍然被視為是不道德,所以公開出櫃在當時幾乎是不可能的。

當然,也有人從社會現實里來理解這幅畫,比如,藝術愛好者Kira就表示:我最喜歡的藝術主題之一就是閑逛的漂亮女士,冷漠地過著生活,很少有人能體會到她們的生活,但幾乎所有人都能體會到她們的蔑視。

這畫就是這樣。這個女人被困住了,我們都曾經歷過這樣的情況。我每次一看到她就想,是的,寶貝,翻白眼吧。

或許,我們可能永遠也不知道這個坐在扶手椅里的女人的完整故事,但任何曾經不得不忍住憤怒的人可能都熟悉她那厭倦的表情。

好吧,無論真相是什麼,這幅畫是真的火了。

聽完這麼多網友們的分析,不如再來聽聽專業人士,來自拉夫堡大學藝術史和視覺文化系的凱瑟琳·布朗(Kathryn Brown)就在她書中講了自己的看法:從當代的角度來看,《猶豫的未婚妻》展示了女性的團結,在當時壓迫性的制度中相互支持。

雖說,圖爾穆什絕不是什幺藝術畫家,但他畫中的女性在今天被解讀為顛覆者。

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他在1865年的創作的《禁果》( Le Fruit Défendu)。

這幅畫中有三名年輕的女子在圖書館里興奮地翻閱書籍,而第四名則在守門。看樣子,她們是偷偷溜進了這個房間在尋找一些信息,在布朗教授看來,她們想知道的信息,毫無疑問是關於性的。

與此同時,布朗教授還認為,《禁果》中的四位女性在《猶豫的未婚妻》中再次出現,支持著她們中的一位,不快樂地走向婚姻。

從兩部作品展開的敘述來看,《禁果》中的年輕女子似乎知道自己將要發生什麼。

不論這種聯想究竟是不是真的,有沒有發現,藝術其實真的很有故事啊。

來源:新歐洲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周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