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薩姆攜帶型肩射地對空導彈(1/2)

2017年03月19日 6:31 PDF版 分享轉發

來源: 博客 作者: 薩沙

一支數十人的美軍小分隊,在密林中遭遇了北越游擊隊的伏擊。美軍一時間措手不及傷亡慘重,小分隊指揮官很快控制住局面。他一面命令部隊縮小防線架起機槍頑抗,一面立即呼叫的支援。很快幾架美軍直升機趕到,接著美軍直升機上用機載大口徑機槍,壓制住了北越軍隊的火力。緊接著美軍直升機緩緩開始降落,準備接走這些大兵。

就在此時,從密林中突然飛出2枚拖著白煙的小型飛彈。眼尖的美軍飛行員立即緊急機動,巨大的機身猛烈抖動,僥倖躲過了飛彈的第一次衝擊。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二枚飛彈隨即轉了一個彎,飛回來準確的擊中了美軍直升機,將它變成了一團火球,另一架靠近的直升機也被波及冒出了黑煙,餘下的美軍直升機見狀立即火速逃走。

這並不是電影,而是真實的歷史。

這些僥倖生存的美國飛行員都明白,他們的同胞死於的最新科技產品——薩姆攜帶型地對空導彈。

前言

二戰期間,各國進行的轟炸主要以二種為主:一是中高空水平轟炸,一是低空戰術轟炸。

相比起來,高空水平轟炸的飛機不容易被敵人擊中。

二戰以後,隨著防空武器(尤其是防空導彈技術)的飛速發展,在中高空執行轟炸任務的飛機開始遭遇嚴重的威脅。

戰爭爆發的1965年到1972年,蘇聯共向北越提供了95套薩姆2防空導彈系統。這種現在看來極為落後的導彈系統,在幾年間摧毀了美軍多達1300架各種型號的飛機,沉重的打擊了陷入泥潭的美國空軍。

遭受如此的損失,美軍痛定思痛,尋找解決的辦法。

只是,真的沒有對付越軍中高空防空網的好方法,美軍只能採用低空突襲。

這一下,擊中了北越軍隊的要害。

北越軍隊嚴重缺乏可以快速反應的高射火炮和大量部屬的低空導彈。美軍機群低空高速飛過北越的某個防空陣地,一般只要幾秒鐘。這麼短的時間內,北越軍隊很難作出反擊。

低空飛行有一定的危險,但總比成為薩姆2導彈的靶子要好。

美軍空襲戰術的改變,對北越低空防空武器提出了新的要求。這種武器要能夠迅速反應,還要能夠大量和機動部署;當然,造價低廉也是必須的。

實戰一直是軍工研發的指揮棒,攜帶型地對空導彈由此誕生了。

薩姆7

在蘇聯第一款攜帶型地對空導彈為薩姆7。在薩姆7出現之前,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已經成功研製了『紅眼睛』攜帶型地對空導彈(FIM-43)。「紅眼睛」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攜帶型防空導彈,它採用了光學掃描和紅外冷卻自導引頭技術,這些科技是非常先進的。

紅眼睛的生產和裝備,讓冷戰的另一個巨頭蘇聯大受刺激。

蘇聯很快也推出了自己的紅眼睛——箭2(Strela-2)攜帶型防空導彈(9K32型),於1966年開始裝備蘇聯部隊。蘇軍的摩托化步兵營、傘兵營和空降突擊營都編有一個防空導彈排,每排3個導彈班,每班裝備3具箭2。各摩托化步兵團,坦克團及炮兵團的團部,傘兵團屬防空連,空降突擊旅屬防空連等單位也編有一個防空導彈班。

空降師屬防空營則編有一個防空導彈排(12具)。

這些部隊的作用主要是掩護前沿部隊,可以單兵攜帶隨步兵推進,也可以裝在越野車上伴隨摩托化部隊機動。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箭2出現以後,美國根據自己的習慣給它起了個自己的名字薩姆7,北約給它起的名字是聖杯。

薩姆7的設計上和紅眼睛很相似。整個薩姆導彈系統由四個部分組成,分別是9M32式導彈、9P54 式發射筒、9P53式擊髮結構和9P17式地面電源。導彈部分包括頭艙、舵機艙、戰鬥部、、尾翼等。

頭艙中的紅外導引系統由目標跟蹤座標儀和自動駕駛儀組成,它的有效殺傷半徑6米,最大射程3400米,最大射高1200米。它打擊的主要目標是速度260米/秒以下的噴氣飛機、螺旋槳飛機和直升機。

優點

1.重量輕,易於攜帶,方面運輸

薩姆7的發射筒由輕制玻璃鋼製成,全長不過1.5米,重量不到15公斤,體力一般的士兵也可以長時間攜帶。

薩姆7是一次性使用產品。出廠時導彈密封在廉價的發射筒中,發射完以後發射筒就可以隨地丟棄,非常方便。

發射筒為全密封,平時運輸時多裝在特定的箱子中,戰鬥中由士兵背負攜帶。

這便於基層步兵在一線使用,彌補了單兵空中火力的欠缺。

2.操作簡單,便於學習

薩姆7 的操作非常簡單,由於長度短、重量輕,從背負狀態到發射狀態不過10秒鐘時間。

發射導彈時,射手首先將發射筒扛上肩膀,然後接通導彈上的紅外引導系統的電源,就完成了發射前的準備。

之後就可以對空進行搜索,一旦發現敵人飛機發出的紅外高輻射,薩姆7就會對射手發出聲音警告。此時射手扣動扳機,完成導彈的發射。

發射以後,啟動發動機點火,僅工作0.055秒,在導彈飛離發射筒前就會用盡燃料,並將導彈加速到每秒30米的速度。0.3秒后,導彈上的續航發動機點火,將導彈加速到每秒430米的高速,直到擊中目標為之。如果導彈飛行14秒后還沒有擊中目標,彈體上的自毀裝置將引爆導彈。

整個發射過程對於射手要求極低,堪稱傻瓜式操作。士兵作戰前,只需要多看幾遍使用說明書就可以了,非常適合游擊隊員和第三世界國家文化較低的士兵使用。

3.造價低廉,技術簡單,可以大量裝備

薩姆7的造價很低,按照現在的價格不過幾千美元,造價非常低廉。

薩姆7打擊的對手如武裝直升機、固定翼攻擊機的單價一般在幾百萬到幾千萬美元,薩姆7的價格優勢一目了然。

同時,薩姆7相比高精尖的大型防空導彈來說,技術非常簡單,有一定軍工科技底子的國家都可以毫不費力的大量仿造。

4.隱蔽性和生存力強

單兵在戰場上的目標極小,很難被敵軍各種戰場探測平台發現,加上導彈兵發射薩姆7之前可以通過地形和現有工事進行隱蔽。發射前,所需時間不過幾十秒到一分種。發射導彈以後,導彈兵就可以立即丟棄發射筒繼續隱蔽。一般來說,敵人在發射之前和整個發射過程中,都根本無法發現導彈兵,薩姆7的突襲性是很強的。

同時由於是單兵攜帶,薩姆7幾乎可以在任何地形發射。從越南的亞熱帶叢林到中東戰場沙漠漫天的曠野,從阿富汗層巒疊嶂的山地,到車臣的冰天雪地,薩姆都有非常良好的表現,生存能力是可以滿足需要的。

薩姆7第一次使用是在1969年8月,的蘇伊士運河戰鬥中。初次表現很不錯,一舉擊中了以色列10架飛機中的6架,擊傷4架擊落2架,讓西方世界大為震驚。

1972年的越南戰爭中,北越方面首次用薩姆7就取得不錯的戰績。

1972年4月,在越南東河地區上空,一枚薩姆7將正在低空飛行的美軍UH-1武裝直升機擊落。這是薩姆7的在越戰中的首個戰例。

之後北越在三個月內發射70多枚薩姆7,擊落美國和南越各種飛機24架(主要是直升機),擊落概率超過35%。

隨著美軍開始重視薩姆7,並針對其進行細緻研究制定對策,薩姆7的戰績一落千丈。

從1972年到1974年,北越軍隊共發射薩姆7多達528枚,只擊落美機約50架,擊傷150多架。也就是說從1972年8月到1974年,北越一共發射了400多枚薩姆7,只擊落了20多架飛機,擊落率不到5%。

薩姆7的缺點主要在於以下幾點:

1.追蹤能力一般

薩姆7的座標儀,採用比較落後的硫化鉛熱敏元件作為跟蹤探測裝置。其工作波段為一點八到二點九微米,對攝氏1000度以上的高溫熱源有很高的靈敏度,可以自動、連續測量飛機相對於導彈的角度。

這個就很要命。

紅外導引頭靈敏度不高,僅對噴氣式飛機尾部排出的強烈紅外輻射探測有著好的追蹤效果,而對飛機的其它部位基本無法追蹤。

也就是說,薩姆7隻能從尾部對敵機追擊,無法迎頭攔截。

而薩姆7導彈的採用推進系統,又是兩級小型固體火箭發動機。導彈的速度較慢,一般追不上敵軍高速飛行的飛機,只能追擊敵軍低速飛行飛機和直升機(對付直升機還是很不錯的,北越向美軍直升機發射32枚,擊落15架,擊落率接近50%),這讓可以打擊敵機的範圍非常有限。

2.紅外導引頭技術落後,非常容易受到干擾

薩姆7的紅外導引頭易受紅外誘餌和太陽光的干擾。當飛行方向與太陽之間的夾角小於二十度時,導彈很容易受到太陽發射的紅外線影響;而當發射仰角小於二十到三十度時,導彈又很容易受地面反射的紅外輻射源影響。

在越戰後期,美軍飛行員發現遭到薩姆7襲擊時並不驚慌。他們只需要立即釋放紅外誘餌彈,就能輕鬆保證自己的安全。這種紅外誘餌彈可以輻射出強烈的紅外線,只要投放到被保護目標周圍,就可以讓薩姆7無法分辨出誘餌彈和飛機自身輻射的區別,從而迷失方向。

其實,由於薩姆7的辨別能力非常差,,美軍飛行員甚至不需要施放攜帶的誘餌彈。他們只需要變換方向,朝著太陽急速飛行,飛行幾秒之後急轉,薩姆7就會傻頭傻腦的朝著太陽飛去。

如果沒有太陽,美軍飛行員也只需要朝地面俯衝,之後緊急上拉(這樣飛多少有些危險),薩姆7也會撞向地面,這丟盡了薩姆系列的臉。

3.沒有裝備敵我識別裝置

薩姆7是沒有敵我識別裝置的,它只要上天就會追蹤任何最近的飛機,而不管是鬼怪還是米格。這很容易造成意想不到的誤傷,北越的米格飛行員對滿天亂飛的薩姆7非常不滿。

這個缺點顯然是無法忍受的。

薩姆7B

蘇聯方面針對北越提供的亂七八糟意見,隨即對薩姆7進行了改進。

他們很快推出了『箭2M』型,西方給它的名字叫做薩姆7B。

早期的薩姆7性能太差很快全面停止生產,我們現在所稱的薩姆7指的就是薩姆7B。

薩姆7B改進了最要命的導引頭,在導引頭上增加了新式的紅外濾波器和弱紅外輻射跟蹤裝置。這使導彈在搜索和跟蹤過程中,不太容易受誘餌彈和其它紅外信號的干擾(至少不會自己朝著太陽飛)。

薩姆7B還全面改進推進系統,採用了全新設計的發動機,增加了導彈的續航能力和導彈的最大速度。薩姆7B飛行速度增加到了每秒500米,最大射程增加到了4200米,最大作戰高度增加到了1500米。

另外,薩姆7B增加了敵我識別裝置。只是該系統效果很一般,實戰中仍然存在較多誤傷現象。。

薩姆7B定型以後,繼續交給北越軍隊使用,也大量裝備蘇軍和華約國家軍隊。此外,還大量出口給埃及、敘利亞、南斯拉夫等20多個國家。

中國方面也曾經大量仿製,編號為「紅纓」5(HN-5)。這是第一代攜帶型防空導彈,目前仍在服役,主要裝備二線摩托化步兵師,高炮團中的防空導彈連,預備役高炮部隊,東南沿海城市的民兵防空部隊和船運部隊。

薩姆7B誕生以後,很快就接受了實戰的檢驗。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埃及深知自己落後的空軍無法和以色列空軍對抗,所以投入巨資購買蘇聯最新型防空導彈系統和自行高炮,建立了全方位的防空火網。除了薩姆2、薩姆3、薩姆4、薩姆6和數量眾多的高炮以外,還有多達1200枚薩姆7B導彈和八聯裝自行薩姆7導彈車。

以色列空軍在這個防空網前,碰得頭破血流。因無法對付蘇聯先進的薩姆6型導彈,以軍飛機被迫在低空高速飛行。結果,這些飛機都落入薩姆7B和自行高射炮的火力範圍。整個18天的戰爭中,以色列被擊落多達114架飛機,其中前三天就被擊落80架。整個戰爭中,薩姆7B一共擊落擊傷80多架以色列飛機(大部分是擊傷)。

初期,以色列飛機發射的普通誘餌彈無法干擾薩姆7B,飛行員只能通過急速機動加以躲避。誰都知道,飛機在低空的每一次機動,都非常的艱難和危險。

飛行速度較低和反應稍慢的以色列飛機,則紛紛中招,一時間以色列強大的空軍遭遇重創。

不過,薩姆7B的破壞能力較差,很多被擊中的以色列飛機不過是輕傷。只要飛機能夠飛回基地,修理幾天後就可以重新披掛上陣。阿拉伯方面對此抱怨不止。

到了戰爭中期,以色列開始掌握戰爭主動權,他們推出對付薩姆7B的新辦法——噴油誘餌。

燃油燃燒時發出的紅外線很強,且與飛機尾氣產生的紅外線特性相同,這就使得薩姆7B導彈分不清哪是飛機哪是誘餌。整個戰爭後期,阿拉伯國家共發射了數百枚薩姆7B,只擊傷過幾架敵機,再沒有擊落過一架飛機。薩姆7再次在對抗中處於下風。

中國仿造的「紅纓」5攜帶型防空導彈,生產數量也很大。這種導彈目前早已過時,曾經廉價向外傾銷。

著名電影《戰爭之王》中,還對此進行了調侃:

在武器展銷會上,一個軍火掮客攔住主角尤里:先生…有沒有興趣看看薩姆7單兵飛彈?中國製造,過時的型號,對付現代戰機或許不行,不過打打商業還是挺不錯的。850美元而已,等於是白送給你了。

電影裏面說的倒是很準確,薩姆7現在真正就是恐怖襲擊的工具。

1978年9月3日,羅德西亞航空公司一架維克斯子爵客機,在辛巴威卡羅伊,被辛巴威人民解放軍薩姆7肩扛防空導彈擊落。機上56名乘客和機組人員中有38人在迫降時死亡,另有10人在地面被襲擊者槍殺,8人生還。

1979年2月12日,還是羅德西亞航空公司的一架維克斯子爵客機,在辛巴威卡里巴水庫上空,被辛巴威人民解放軍的薩姆7肩扛防空導彈擊落。機上59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1993年9月21日,喬治亞蘇呼米德蘭達機場,喬治亞航空公司圖134客機,被南奧塞梯軍薩姆7肩扛防空導彈擊落,27人全部遇難。

1993年9月22日,喬治亞航空公司圖154客機,被南奧塞梯軍薩姆7肩扛防空導擊落,機上132人中108人遇難。

2002年11月,兩名乘坐一輛越野車,埋伏在肯亞首都內羅畢國際機場附近。當看到一架以色列客機起飛后,只用了不到30秒的時間就連續發射了兩枚薩姆7,然後迅速逃走。幸虧薩姆7導彈只能從飛機尾部發起攻擊,再加上客機駕駛員曾在空軍服役,採取了快速轉向措施,使客機僥倖擺脫了導彈追擊。

目前國際安全專家認為,每年約有1000多枚薩姆7,通過非正規渠道流到危險組織和恐怖分子手中,對國際航空運輸造成極大威脅。

為了對付恐怖分子有可能的襲擊,美國國土安全部從2005年便開始推廣在本國6800架民航客機上安裝反導彈裝置,平均每架耗資達100萬美元之巨。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