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原來你是這樣的禮儀之邦

2021年03月26日 8:02 PDF版 分享轉發

來源: 現代聊齋余少鐳 作者: 余少鐳

曹沫出手前,誰也沒想到,魯國會在齊魯盟會上放大招。

春秋多CP,齊魯如秦晉,一對歡喜冤家,在一起的時候恨不得為你而死,分了就亡我之心不死。

齊的締造者是著名的姜太公,魯的開國之君是周公姬旦,這兩人在的戰爭中功勞甚大,革命成功后,一個被封齊國,一個被封魯國。

等級上,魯國幾乎是所有諸侯之首。因為周公不但輔佐武王伐紂,後來還幫著周成王平了「三監之亂」,居功至偉,成王特別批准,周公的封國魯國也可以舉行祭天大典,並設太廟祭祀周文王,享受天子同等待遇。

不過,後來齊國走上了改革圖強之路,魯國則因循守舊,死抱周禮那一套不放,於是,齊強魯弱,差距漸漸拉開。

公元前681年,在魯國,是魯庄公上位第十三年。魯國立國已三百多年,是諸侯中著名的文明古國、,因為周王室不行了,周禮在魯。

在《史記》中對魯庄公的評價就倆字:好力(好讀hào)。也就是說,魯庄公也曾致力於軍事建國,做過強魯之夢。

可惜生不逢時,因為他的對手齊國,正是後來的春秋第一霸主在位。齊桓公名小白,治國可不是小白,再加上名臣管仲輔佐,齊國迅速成為東方諸侯中的超級大國,稱霸只是時間問題。

齊桓公有管仲,魯庄公有誰?

本文主人公:曹沫。

在《史記》中,曹沫的人設是有「勇力」,能打,魯庄公就封他為將軍。

但曹沫的「勇力」也許只能用在對內方面,對外完全不好使。按司馬遷的說法:「曹沫為魯將,與齊戰,三敗北。魯庄公懼,乃獻遂邑之地以和。」曹沫抗齊,屢戰屢敗,魯庄公怕了,無奈之下割地求和。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這對正做著強魯之夢的他來說,簡直就是啪啪打臉,換其他國君,肯定惱羞成怒,誅曹沫九族也是正常的。

奇怪的是,魯庄公「猶復以為將」。還是信任他,繼續任命他為大將。

曹沫呢?

本來,國君聽說你能打,高官厚祿重用你,你卻屢戰屢敗,不說自殺以報知遇之恩,引咎辭職的戲碼總該來一出吧?曹沫偏不,施施然繼續當他的乾飯人。

只這樣也就算了,畢竟歷史上臉皮厚的人多了去。偏偏曹沫這個人總是無法安分,總想搞個大新聞。沒多久,齊桓公的一個決定,又給了他搶戲的機會。

按當時齊魯之強弱態勢,魯庄公求和,齊桓公完全可以不鳥他,直接發兵把魯國給滅了就是,但他沒這麼干,因為他有著更宏偉的目標:稱霸諸侯。

魯國雖弱,怎麼說也是周王室的嫡系封國,正牌姬家人,滅魯,就是擺明了跟周王室對著干。雖然當時周王室已失去對諸侯國的控制,名義上還是老大,跟老大對著干,就給了其他小弟聯合起來懟你的理由。

所以,齊桓公應該是採納了管仲的意見,採取了另一個兵不血刃又能實現政治抱負的辦法:拉魯國坐下來談,條件只有一個,就是魯國必須認齊國為老大,不能再搞事情。

齊願意坐下來談,魯庄公求之不得。於是,兩國就在柯邑舉行會盟。

柯邑在哪兒?就在今天的山東東阿。這個地方自古以來本是衛國的神聖領土,但在九年前,即魯庄公四年,魯國悍然出兵,把它給佔了。五年之後,當時齊國的國君齊襄公打著為衛國討公道的旗號,發兵攻打柯邑,把魯國侵略者趕跑,然後把柯邑納入齊國版圖,連一句「擱置爭議共同開發」都懶得說。

你強你有理,齊國這麼干,魯和衛誰也不敢吭聲。現在齊桓公定柯邑為會盟地,明擺著,那是警醒魯庄公,別忘了,你也干過臟事,因為魯衛本來都姓姬,妥妥的同志加兄弟,你既然可以搶兄弟的地盤,為什麼我不可以?有本事,憑武力搶回去呀。

沒想到,就在會盟儀式上,曹沫還真這麼幹了。

先來看《史記·刺客列傳》的說法:

桓公與庄公既盟于壇上,曹沫執匕首劫齊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動,而問曰:「子將何欲?」曹沫曰:「齊強魯弱,而大國侵魯亦甚矣。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

當時魯庄公正發言呢:「我們很重視跟齊國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冷不丁曹沫突然跳上台,一手箍住齊桓公脖子,一手持著一把匕首,抵在齊桓公喉嚨上,大喝一聲:「齊國恃強凌弱,侵佔我國領土,太過分了,現在你說咋辦?」

看來曹大將軍打仗不行,偷襲還是頗有「勇力」的。

事發突然,在場所有人都傻眼了。齊桓公作為一個超級大國領導人,哪曾受過這樣的脅迫,但刀尖抵在喉嚨上,還是活命要緊,於是「乃許盡歸魯之侵地」,答應把侵佔魯國的領土全部歸還。

這話一出,曹沫將手中匕首扔了,又坐回原來的位子,臉不變色心不跳,依然跟周圍談笑風生,彷彿剛才只是抽了一次瘋。

臉皮厚的多了,心理素質如此過硬,也是沒誰了。

齊國那邊,刀一離開喉嚨,齊桓公就怒了,心想你一個戰敗的弱國,我願意跟你坐下談是給你面子,可你不但不珍惜,還讓一敗軍之將鬧這麼一出,我要不弄死你,以後還怎麼在諸侯面前發號施令……

關鍵時刻,還是管仲淡定,趕緊阻止齊桓公:「千萬別衝動,衝動就上他的當了。報復一時爽,但失信于諸侯,會壞了霸業,不如守諾言,把地還給他們,彰顯咱大國之風。」

齊桓公之所以能成功,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聽得進管仲的忠言,「於是桓公乃遂割魯侵地,曹沫三戰所亡地盡復予魯」。

整場鬧劇中,魯庄公是什麼樣的反應,過後對曹沫是封賞還是懲罰,司馬遷沒寫,不得而知。只知道,曹沫在歷史上就亮相這麼一回,此後,魯庄公在位還有十九年,但魯國史書上,再無關於曹沫的片言隻字。

那麼,柯邑之盟魯國或成最大贏家嗎?

表面上看,曹沫的目的達到了,齊國歸還了佔領地,魯庄公甚至還可以趁機在國內宣布,「我魯在外交上又取得一輝煌勝利」。

但實際上,這次劫持行動的後果,不是魯或最贏,而是齊已贏定。

試想,如果齊桓公不受要挾,曹沫敢不敢真的殺了齊桓公?

難說,因為誰都清楚,殺了齊桓公,只能是給他自己和魯國帶來滅頂之災,完全改變不了齊強魯弱的局面。

而齊桓公在脅迫之下歸還土地,此舉卻為他在諸侯中贏得了大撒幣也買不來的大信譽,各國紛紛主動前來認老大,坐實了春秋第一霸的地位。

可以這麼說,齊桓公的霸業,正是始於柯邑之盟,始於魯國將軍曹沫的神助攻。

所以,劫持事件過後,齊魯兩國強的更強,弱的更弱。而曹沫的行為,不但跟正義不沾邊,甚至比之前的三戰皆北還可恥。

春秋時期雖已「禮崩樂壞」,但軍事上干不過人家,卻靠流氓手段實現外交目的,這是絕無僅有的一次。尤其這事發生在魯國身上,更讓天下瞠目結舌——

原來你是這樣的禮儀之邦。

不可思議的還有司馬遷,居然讓曹沫名列《刺客列傳》,這讓豫讓、聶政、荊軻等真正的刺客情何以堪。泉下有知,棺材蓋肯定捂不住。

當然,曹沫的事迹,只見於《史記》,而在比《史記》更早的《左傳》里,「庄公十三年」對柯邑之盟的記載,只有一句話:「冬,盟于柯,始及齊平也。」冬天,跟齊國在柯地會盟,從此齊魯兩國講和。

而且,按《左傳》記載,魯庄公在位期間,只跟齊國發生過兩次戰爭,分別是乾時之戰和長勺之戰,兩戰一敗一勝,也沒割地求和,曹沫劫持齊桓公幹嘛?

還有一說,曹沫其實就是著名的《曹劌論戰》中的曹劌。這就更不可思議了,曹劌在長勺之戰成名,哪來的「三戰皆北」?再說,智商那麼高的曹劌,怎麼可能會在三年後變成了一個胸大無腦的莽漢?

所以很多史家都懷疑,曹沫其人其事,只是那些信口雌黃的自媒體作家的虛構,然後司馬遷採信了,以訛傳訛。

退一步想,如果曹沫這事真發生過,那可能是因為,齊魯會盟所在地柯邑,也就是今天的山東東阿,自古以來盛產驢,曹沫要不是腦袋被驢踢過,要不就是吃多了驢肉,以形補形,才如此擅長撒潑打滾。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劉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