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劉曉波骨灰撒大海,家屬記者會上「感謝黨」

2017年07月17日 11:01 PDF版 分享轉發

劉曉波

獲得者遺體7月15日早上在火化后,骨灰撒入大海。劉曉波的妻子等六位親友出席遺體告別儀式,劉生前好友無法送行,官方安排人員以「好友」身份給劉曉波送行。當天下午,劉曉波的大哥劉曉光在官方安排的記者會上表示,感謝和政府完成了家屬心愿。

15日下午四點多,瀋陽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劉曉波的兄長劉曉光在官方的安排下見記者。政府發言人張清洋稱,劉曉波的骨灰中午已撒入大海。面對境外記者,劉曉光兩度感謝黨和政府,他說他們家族早有的先例,他和幾名家人已簽名進行海葬,都是發自內心:「我帶領幾個親屬在自願海葬申請書上簽字,是我們真實的簽名,都是發自內心的」。

劉曉光表示,劉霞沒有到場原因是劉霞身體虛弱:「她現在身體及其虛弱,回去可能又要打吊針。所以說她今天不能到場,很遺憾。但是她跟我說,我可以代表她,尤其是她對這麼多家媒體來和我見面,她要我轉達對媒體各位記者發自內心的謝意」。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稍後,張清洋說,劉曉光年邁,需要休息。劉曉光被請離會場。

當天早晨劉曉波的遺體被火化。兩個小時后,瀋陽市政府發言人稱,劉曉波的遺體告別儀式于早晨6時30分按照北方地區死亡三天內火化的習俗舉行;劉曉波的妻子劉霞、大哥劉曉光等親屬及其生前好友都有參加;按家屬意願,告別及火化在瀋陽渾南區舉行。發言人還稱,火化遺體一個小時后,將骨灰盒交給劉霞,劉霞接過骨灰盒緊緊抱在懷中。

在殯儀館外,警察設置路障盤查過往車輛。現場畫面可見,參加告別儀式的不足20人,其中包括6名親屬。身穿黑衣的劉霞向劉曉波遺體告別時,因悲痛過度,需要弟弟劉暉攙扶。劉曉波親屬在莫扎特的《安魂曲》旋律中向遺體行三鞠躬禮。

劉曉波及劉霞的眾多朋友當天則遭到公安警告,不準前往瀋陽參加告別儀式。劉的一位朋友當天對自由亞洲電台記者說:「在殯儀館舉行遺體告別儀式。警察來我家了,不讓我去瀋陽」。

維權人士胡佳稱,劉曉波的朋友均被禁止前往瀋陽;為劉曉波送行者中,沒有他「真正的好朋友」。而在照片上看到的弔唁者大部分是年輕人,其中一名男子的臉部被「打馬賽克」,無法辨認。有網民認出,參加遺體告別式的所謂劉曉波的「好友」都是國保以及政府方人員。

劉曉波的朋友莫之許稱,在官方發布的照片中,沒有一個是劉曉波和劉霞的朋友:「14日凌晨以後,劉霞、劉暉等人都與外界失去聯繫。關鍵是我們沒有家屬的邀請,也不知道在瀋陽哪一個殯儀館。當局至少在遺體告別儀式上達到他們的目的。就是讓劉家答應不邀請友好出席遺體告別。告別式上沒有一個是劉曉波或劉霞的好友。從年齡上也可看出都是年輕人,不可能是他們的好友」。

61歲的劉曉波今年6月證實患上獲保外就醫,7月13日因為器官衰竭在瀋陽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逝世,引起美國、德國及法國等國政府關注,批評政府。諾獎委員會就此發表聲明稱,中國政府對劉曉波的早逝負有重要責任。

本周六,官方《》英文版發表評論,稱西方把劉曉波「奉若神明」,但這並不能抵銷他所犯的「罪行」。文章還說,劉曉波是中國改革與開放的「破壞分子」。一位退休教師對本台記者說:「環球時報簡直是胡說八道,一派胡言。環球時報說現在是中國發展的最好時機,那麼法制呢?環球時報這麼做,又是給自己加了一條罪行。很令人憤怒。我們失去了劉曉波等於是失去了一面爭取民主自由、走憲政道路的一面旗幟。但是劉曉波給我們留下了巨大的政治遺產,後來的人會繼承他的遺志」。

劉曉波的代理律師、北京莫少平律師事務所尚寶軍律師對記者說,目前尚無法聯繫到劉霞;如果劉霞願意委託,他將為劉霞爭取應有的基本權利。他說:「只要劉霞有需要,我們會盡所能去幫助她」。

北京「天安門母親」群體則在網上發悼文。其中寫道,曉波:您雖然失去了自由、失去了生命,但您擁有的人間大愛,是世上誰都無法比擬的。在我們的心目中您是永生的。劉霞:為了曉波、為了您自己、為了世上所有摯愛你們的人,您一定要堅強地、有尊嚴地活下去!

前一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被問及劉霞狀況時,他說將會依法處理有關問題。有記者追問能否讓劉霞赴挪威奧斯陸領取劉曉波2010年獲得的諾貝爾和平獎,耿爽回應稱,對劉霞能否出境「不要做任何預判」,又重申中國反對將諾貝爾和平獎頒給劉曉波。

另外,諾貝爾委員會主席安德森7月14日向奧斯陸中國領事館申請簽證到中國參加劉曉波葬禮,被拒。她向路透社表示,中國官員要求她要獲得被探訪人即劉曉波或家屬的邀請,才可獲發籤證。她說劉曉波已去世,也無法聯絡他的妻子劉霞。

特約記者:喬龍/責編:吳晶/網編:景銘

轉自:自由亞洲

來源:新公民運動, 文章取自網路,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金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