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貫明文集】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第9集

2015年04月01日 3:12 PDF版 分享轉發

   下 載連接: 16K

   下 載連接: 128K 6分25秒

繁華三千 看淡即是雲煙
煩惱無數 想開就是晴天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聽眾朋友,您好!歡迎您收聽希望之聲國際的【】節目。
我是甄靜
我是田園

今天我們為您播講的是古代名句中的人生智慧,題目是「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古橋煙雲】 范民峰畫作

「一場危機就是一次機會,一次跌倒就是一次磨鍊,人的心態決定了人的精神境界,學會轉換角度看問題,就能不斷地發現新世界。」

每當讀到的詩詞,心中總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縱觀他的作品,七言古詩是他最為得心應手而且意境深遠的詩禮,然而仔細品讀,蘇詩另有一絕。在宋朝詩壇上堪稱獨步的,就是他的七言絕句。與波瀾壯闊、氣象萬千的七言古詩相比,他的那些清新絕俗的小品詩更有高雅、優美的內涵。
蘇東坡在一千多年前偶然行游至江西盧山西林壁,有感於山勢之奇美而寫下了〈題西林壁〉一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此詩的后兩句傳誦久遠,因為它以淺白的語句講出了一個含義深刻的

開 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是作者游山所見。廬山是一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遊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后兩句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猶如畫龍點睛,說出了游山的心得。為什麼無法看到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作者自己身在廬山之中,他的視野被眼前的峰 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局部。觀山所見如此,分析事物的本質、辨別正邪也是如此。

由於每個人所處的生活環境不同,前生今世的因緣不同,個人修養的程度不同,所以每個人的精神境界也不一樣。對於一個相同的事件,每個人的反應不同,其看法評價也不一致。這兩句詩給人們提示了一個哲理:由 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只有跳出自我的小圈子,以旁觀者的身份冷靜觀察,才能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

人生猶如行路,有時可能走入死胡同之中,懷疑前途無路,因此心神不安。此時如能轉換自己的視角,也許就能看到一片新的天地。如果只是低頭行路,難免遇到山窮水盡的境地,而此時轉換思維,抬頭看天,就能發現另一種婉轉的自然之美。

紅塵迷失之中充滿了各種誘惑,使人們誤以為吃喝玩樂、追求名利是人生唯一的樂趣 。然而,生老病死如影相隨,痛苦與挫折無法避免。一場危機就是一次機會,一次跌倒就是一次磨鍊,人的心態決定了人的精神境界,學會轉換角度看問題,就能不斷地發現新世界。

蘇東坡所寫的這首哲理詩,不是抽像地發表議論,而是緊緊地圍繞著游山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了人生哲理,讓人感覺親切自然,耐人尋味。一首好詩,勝過一盤美餐,歷經千百年,仍然讓讀者回味無窮。

聽眾朋友,您正在收聽的是【貫明文集】節目。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裏,感謝您的收聽。咱們下次節目再會。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李心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