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中美貿易爭端壓力下 珠三角外貿企業紛紛作「最壞打算」

2018年04月14日 12:53 PDF版 分享轉發

圖為在中國一家服裝廠中,工人正在作業(AP/美聯社圖)
圖為在一家服裝廠中,工人正在作業(AP/美聯社圖)

記者/主持人:凌杉

中美仍在持續,在當前長期嚴密的貿易壁壘發出反擊、關稅「大棒」還沒有落下的時刻,有中國民營企業所有者提前發出了「在夾縫中生存」的感嘆,並表示不得不未雨綢繆,為「最壞的結果做打算」。

他們警告,這次貿易摩擦可能導致小工廠的關閉潮,有些生產業務可能從中國轉移出去,或者採用有問題甚至非法的做法來規避高關稅。

路透社引用中國東莞一家工廠的總經理周傑浩的話說,如果美國徵收25%關稅的條例按計劃開始實施,自己公司生產的精密金屬零件將首當其衝。周傑浩表示,他的公司在國內辦廠已有三十多年,主要合作客戶都在美國,現在已經不得不考慮在馬來西亞、越南或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建立倉庫得以再出口,或者直接在東南亞設廠避開新增關稅。

另一家小型LED製造商業主何東旭表示,美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中國一些缺乏競爭力的企業,可能因此會被淘汰。

在中國,為數眾多的出口工廠位於珠江三角洲區域,而這裏被稱作是「中國製造」的核心區域,約佔中國出口的四分之一,各種各樣的商品從這裏產出再經由廣州及香港出口到美國。

陸媒中國經濟網說,近年來不少該地區中小企業生存變得艱難,而其原因是創新不足、產能過剩而且不足。與西方社會以技術創新、研究室為產品製造基礎的公司不同的是,中國的不少企業缺少這樣紮實的基礎,企業經營缺少長期規劃。該網站提到,因不少民企對土地沒有所有權,導致企業價值評估不足,無法在銀行獲得更高的融資額度維持生存。此外,由於年輕勞動力越來越不願選擇製造業等職位,未來的勞動力也成為問題。有分析說,中國的人口紅利將在10年後消失。

國內許多出口業企業主和周傑浩的想法不謀而合。在中共不改變做法、中美互相加征500億關稅的壓力下,不少國內出口商乃至外資企業都在考慮轉移工廠至沒有關稅增長威脅的地區繼續生產。這次香港也不再安全了,企業主們轉而望向其他亞洲發展中國家並開始投資,而大批企業的撤離預計也會直接造成大量資金從中國流向海外,許多就業機會隨之流失。

一些收入不佳的出口商甚至考慮改行。一名網友表示,他是個搞出口工廠的業主,前幾年受騙損失百萬,近年企業剛剛上路又遇到這樣的情況,不得已只好選擇改行。

中國海關總署在周五公布了3月的對易情況,該月貿易的美元計價出口下降2.7%,進口增長14.4%,月內呈現49.8億美金的,是去年2月份以來的首次貿易逆差。雖然外界目前無法證明該數據屬實度,但是外界普遍認為,3月的外貿形式受到美中貿易摩擦的影響。

路透社引用多個分析認為,按現有數據分析,由於海外不確定因素風險大幅增加,而期間人民幣的大幅波動也影響了出口增速,這給未來的出口和經濟基本面下行都帶來壓力,目前風險已經值得注意。

而目前局勢仍然撲朔迷離,這對中國出口業從事者不是個好消息。周五(13日)有知情人士告訴華爾街日報,白宮方面或將再度出台對中國1000億價值商品徵稅方案,清單最快下周放出。而川普則在一天前公開提及,美國考慮重回TPP。《香港經濟日報》報道說,美中將來到什麼程度,關鍵問題在「信」,在於在博鰲論壇上的承諾能不能早日兌現。

南卡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認為,或許中共現在伸出的橄欖枝還沒有好到讓美國就此收手、撤回制裁的地步。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中國民眾認為,關稅壓力的背後並不像中共宣傳的那樣極端。有網民表示,中共一直以來不考慮別人的利益,追求一家獨大,到最後導致自己的利益也保不住。

大陸評論人士說,這次貿易戰反而是「西方人沒有侵略我們,如果是之前八國聯軍,他們是侵略方」,但「這次貿易戰我們未見得是正義的一方」,「換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讓貿易逆差永遠持續下去」,「設身處地的想,你也一樣」。不少中國網友呼籲中美兩方協商解決問題,「不存在你死我活的戰爭」,「而中國目前的很多市場都不對西方開放,這並不是公平的」。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