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大數據殺熟難以捉摸了

2020年12月16日 23:15 PDF版 分享轉發

來源: 越女事務所 作者: 越女事務所

我想很多人都遇過這麼一個事:

你和朋友網上買同一個東西,價格不一樣。

比如,我今年原本要去舟山看,和幾個朋友,同一航班價格有高有低。

我刻意的調查了一番,發現這現象還挺普遍。

比如。

我和夏夏在同一個APP上訂酒店。

同一家酒店的同種房型,我倆都是新用戶,第一次訂。

但價格差了64塊。

看來現在不只是殺熟了,新人待遇也有差異。

我們又用另一款軟體試了下,我再次被「殺」。

我的價格不僅比夏夏貴了40塊錢。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還有紅字顯示「房量緊張」。

哈?就好像身旁有一個邪惡的小人在沖我喊,趕緊買!

催我趕快下單呢。

其實第一次搜索房價時,一切正常,還只是價格不一樣;

但第二次搜索時,再點進去,就出現了「房量緊張」的標識。

呵,有心機。

同一產品、同一個APP有價差,我遇到了很多次。

還有一種情況——

同一個產品,大家在不同APP買,價格不一樣。

這個可以理解。

畢竟不同平台定價不一樣,補貼不一樣,導致價格不同。

但我覺得,這可能提出了一個難題——

我買一個東西時,難道要先去不同平台比較一番?

太麻煩了,怪不得比價平台那麼火。

比如下面這個圖。

我和夏夏還有另外的朋友,點同樣一家湘菜館的炒牛肉。

三個人三種價格。

52.8塊錢;48.8塊錢;53.8塊錢。

當然,我還是覺得,不同APP價格不一樣可以理解的。

畢竟平台定價和補貼不一定。

但——

后兩張圖明明是同一個APP,我們都是一樣條件的用戶。

但兩個人的優惠卻不一樣。

一個減18塊,一個減13塊。

憑啥呢?

調查一番的感覺是:

這大數據殺熟也太飄忽不定,難以捉摸了。

毫無感情可言。

在無知無覺間,你就比別人多花了幾塊錢、幾十塊錢,甚至幾百塊了。

像我朋友,一直開開心心的在某平台上訂,看完認真評分、寫影評,還是高級會員。

結果這次一對比,她搜到的票價永遠都是最貴的。

心碎的一片一片…

所以吧,大家如果不嫌費事兒。

在網上訂機票、酒店、外賣、電影票時,可以對比下不同平台之間有沒有價差。

可以拉上朋友一起對比,誰更便宜。

畢竟打工人賺錢也不容易。

我朋友和她老公,作為小白領,倆人已經養成了一個習慣——

在家點外賣時,一定會先比價。

誰便宜由誰下單。

也不錯嘛,又會省錢過日子,夫妻感情也更和諧。圖片

所以有個對象也挺好,還能一起比比價。

一起省點錢。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