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前美國務卿蓬佩奧將赴台參加賴清德就職儀式,批習近平欲摧毀台灣人民生活福祉

2024年05月16日 9:14 PDF版 分享轉發

來源:之音, 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 鍾辰芳
  • 張偉
前美國國務卿麥克·蓬佩奧在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發表講話。(2024年4月15日,美國之音鍾辰芳拍攝)
前美國麥克·在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發表講話。(2024年4月15日,美國之音鍾辰芳拍攝)

華盛頓 — 

當選總統下周一(5月20日)就要上任,拜登政府已宣布將派代表團參加就職儀式,各界對於北京當局會在這段時間有何反應極為關注。前美國國務卿麥克·蓬佩奧(Mike Pompeo)說,中國的反應不會是因為美國派了什麼人到台灣,而是「是一個邪惡的獨裁者」,一心想摧毀民的生活和福祉,他要告訴賴清德,只要他將台灣放第一位,就能有信心台灣能得到美國人民的支持。

拜登政府星期一(5月13日)在一次新聞簡報會上告訴媒體,將循前例派一個由前任官員布萊恩·迪斯(Bryan Deese)、理查德·阿米蒂奇(Richard Armitage)、前任及現任美國在台協會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及勞拉·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組成的代表團到台北參加賴清德的就職儀式。

白宮發言人卡琳·讓-皮埃爾(Karine Jean-Pierre)周三也在例行記者會上援引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賴清德勝選時說過的話,表示美國將派非官方代表團出席新總統的就職儀式。

「我們期盼與他的政府及台灣所有政黨領導人合作,共同推進我們的共同利益與價值觀,同時也推進我們長期以來的非官方關係。與過去的做法一致,美國將派一個非官方代表團去參加就職儀式,」讓-皮埃爾說。她表示,目前此事正由美國國務院處理中。

美聯社(The Associated Press)報道,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周二在白宮公開關於就職代表團的消息前對媒體表示:「美國在5月20日及在那之後如何對待台灣當局,將影響台海兩岸局勢以及未來的美中關係」,他敦促美方落實喬·拜登(Joe Biden)總統不支持台灣獨立的承諾。

不滿美派代表團訪台顯示中國核心弱點

前美國周三在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接受美國之音(VOA)採訪時說,拜登政府延續以往做法允許代表團去台灣,有意思的是,中國會對美國人到台灣訪問感到不滿,那只是顯示了他們的核心弱點。

「如果你連有人去台灣旅行都不能容忍,這說明習近平對自己的人民和他們可能擁有的自由感受到風險,這告訴人們,他認為自己對權力的掌控是脆弱的、有風險的,因為最終,習近平並不代表絕大多數的中國人民。」

目前也是哈德遜中國中心傑出研究員的蓬佩奧在該智庫舉行有關中國對台灣的《反分裂法》發表講話前告訴美國之音,他會以個人身份前往台北參加賴清德的就職儀式,不過如今他只是一介平民,如果有機會見到賴清德,他會對這位新總統表示恭喜,並告訴他:「我期待他能將台灣放在第一位,如果他能如此而且做得很好,他也應該有信心美國人民會繼續支持台灣人民的自由,」蓬佩奧說。

蓬佩奧還表示,他不知道中國會在賴清德就職前後做些什麼,但如果有的話,那不會是因為美國人去台灣。

「那是因為習近平是一個邪惡的獨裁者,他想要摧毀台灣人民的生活和福祉,而且他一直離不開心中的某些想法,就是他們一直是他的國家的一部分。這是錯誤的,是不道德的。這違反了國際法,違反了美台幾十年來存在的所有承諾,」他說。

中國過度反應不明智

曾在蓬佩奧領導的國務院任職、目前擔任哈德遜研究所中國中心主任的余茂春(Miles Yu)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舉辦《反分裂法》的討論是並不是要挑釁任一方,而是希望能促進台海兩岸的和平,因為美國在對華對台政策上有模糊不清之處,因此希望能通過許多討論,包括一國兩制、台灣的地位、歷史與現狀、台灣領導人的政治訴求等問題,將美國與台灣關係的基本底線釐清,如此對促進兩岸和平穩定將有幫助。

對於這段期間台海是否因賴清德的就職更為緊張,余茂春說,賴清德已強調不會宣布獨立,中國沒有理由作出過度的反應,如此不僅不明智,對中國的國際形象也不好。

「賴清德新當選人在他選舉勝利的第一次講話就說,在我的任期內我不搞公投,就是台灣的地位問題不搞公投,也就是說不宣布獨立,因為沒有必要,現在要承認現狀,就是這個事實上的一個獨立自主的政治實體,他選的是中華民國的總統。所以說,這個是名正言順搞了幾十年了,所以說他沒有什麼重新對台灣的現存地位做一個界定的。現在問題就是國際承認的問題,當然這是比較漫長的路,在國際上對台灣的民主程序,它的自由發展的程度是非常非常感到欣慰的。」

至於賴清德上任后兩岸關係的前景會如何發展,雙方是否有對話的可能,余茂春說,中國共產黨有很多文件、對台灣同胞的講話都提到,要以同等身份與台灣人民對話,但台灣2300多萬人民需要的是尊嚴與國際上的承認,還要對自己的選民負責,「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國家」,蔡英文政府也一直想要與中國對話,只是「中國的政治領域沒有這種政治膽量,也沒有這種政治雄心。」

他說,中國指稱民進黨是台獨「一小撮分子」,但台灣人民的民主訴求是非常明顯的,在所有新興民主國家也是參選率最高的。

「台灣人民不是吃飽了沒事,他對自己有權決定自己國家的命運有一種主人翁的感覺,這應該是好事情,大陸人民也希望這樣,所以有朝一日的話,我覺得台灣和中國大陸,它的政治制度、它的自由程度都達到相等的地方時,統不統一這是水到渠成的問題,」他說。

《反分裂法》合理化中國對台文攻武嚇

做過賴清德競選辦公室發言人的台北市議員趙怡翔(Vincent Chao)因參与此次研討會的籌備而專程前來出席會議。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台海和平是國際社會關注的議題,美國希望台海雙方都能負責任地維護這個和平穩定的現狀,但人們見到的是中國持續以軍事、經濟等各種方式破壞台海現狀。

「包括《反分裂法》,其實就是在透過法律來合理化中國對台灣的文攻武嚇,所以我們需要清楚的盤點中方做出的這些現象,我們才能清楚責任的歸屬。當台灣非常努力在維護現狀的時候,中國又同時在破壞現狀, 各界都應該非常清楚,並不是民進黨政府或是台灣造成兩岸的問題,而是中國本身。再來也是要釐清,讓大家更清楚美國可以如何協助台灣提升我們的嚇阻,讓兩岸可以處在永續的和平穩定,」他說。

曾任台灣駐美代表處政治組組長的趙怡翔對美國政府和政壇的思維有極為深入的掌握。他說,他相信華盛頓已向北京清楚傳達美國不希望見到台海緊張升級的訊息。

「當然華府他們非常重視台海的和平穩定、非常重視我們現在新政府的就任。我想美方,我相信也會持續透過不同的管道,無論是私下,無論是公開的,去呼籲北京第一個要克制;第二個要了解,賴清德總統會持續維持兩岸現狀;而第三個呢,就是讓他們清楚說,任何軍事行動將會造成他付出沒有辦法承擔的代價與風險。」

在《反分裂法》的座談會上,兩位美國共和黨聯邦參議員湯姆·科頓(Tom Cotton)與瑪莎·布萊克本(Marsha Blackburn)都提到,中國的《反分裂法》只是北京用來對台灣發動武裝攻擊的借口,美國應該加強自己的軍事能力並協助台灣增強遏阻,與台灣增加經濟接觸以提高台灣的韌性,並幫助擴大台灣的國際參与。

「當然中國並非依法治國,而是由中國共產黨的念頭來統治。因此《反裂法》被用來作為一個有傷害性的宣傳工具,讓中國官員能夠以表面的合法性來掩飾其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的威脅,」參議員布萊克本說。

(美國之音記者樊冬寧和黃耀毅對本文有所貢獻。)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