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為民興利 務在富民的召信臣

2016年05月23日 0:24 PDF版 分享轉發

2016年12月25日

召信臣治理地方皆視民如子很有政績,受到人們的讚揚、稱頌。

【轉自人民報】西漢人召信臣,字翁卿,九江郡壽春縣人。應明經考試,取為甲科,任為郎,外放地方官,任谷陽縣長。在考績中列為高等,遷為上蔡縣長。

召信臣治理地方皆視民如子,所擔任的兩地縣長都很有政績,受到人們的讚揚、稱頌。召信臣提升為零陵郡太守后,因病回家。病愈后復征為諫大夫,調遷為南陽郡太守。他在南陽郡的治理,如同在上蔡縣一樣視民如子,很有政績。

召信臣非常勤奮,講究條理謀略,喜歡興辦各種於民有利的事業,努力使老百姓富裕。他經常親自到田野里勸導農民耕種,也經常行走在田間小路上,住宿在鄉間村野。他知道促進農業生產,水利灌溉很重要,所以他親自巡視郡中各處,勘察水源,組織農民開通溝渠,修建水門、閘堰、坡塘等數十處以增加灌溉面積,年年都有增加,達到三萬多頃。

老百姓在水利、農業中得到利益,家裡都有了積余。召信臣還為老百姓制定「均水約束」,這是分配用水的制度,把它刻在石碑上豎立在田邊,以防止為了爭水而發生紛爭。

他倡導節儉,禁止在嫁娶、送終的紅白喜事中鋪張浪費和講究排場。郡守、各縣官吏的子弟如果有喜好遊樂、不努力耕作的,就對其家長加以訓斥,並罷免其官職,嚴重的就加以法辦,以此來顯示人品的好壞。召信臣的這些做法使全郡都受到教育感化,大家無不努力耕作。

老百姓也很擁護召信臣,郡里的戶口增加了一倍,盜賊、獄訟的事件日益減少,甚至不再發生。全郡的官吏、百姓,都愛戴召信臣,把他稱做「召父」。

荊州刺史上奏朝廷,說召信臣為百姓興利,南陽郡因此而殷實富裕。朝廷為表示獎勵,賜給他黃金四十斤。遷為河南郡太守,在考績中他常常被列為第一,多次被增加俸祿和獎賜黃金。

竟寧年間,朝廷徵召召信臣到中央政府任少府,負責對宮廷的供應,職位列於九卿之一,他上奏請求對上林苑、各個比較偏遠、皇上不常去的宮館,不要再大肆修繕和增加傢具設備了。又奏請宦官主管的樂府的一些歌舞雜技,以及宮館中的兵器什物等也要減少一半。

太官園種植冬天生長的蔥、蔬菜,要在暖房裡種日夜燒火要有溫氣才能生長,召信臣認為這些都不是按季節自然生長的,吃了會有害於人,不適宜用這些產品供皇宮使用,以及其它不按節氣種植出的作物都上奏請予撤銷,每年節省開支達好幾千萬錢。

後來召信臣年老,在官任上去世。

元始四年,漢平帝頒發詔書,要祭祀已故百官卿士中曾造福於民的人。蜀郡以文翁、九江郡以召信臣應詔書。每年的祭祀日,郡太守率領下官司屬到召信臣冢墳前行禮奉祠。並且在南陽郡也建立召信臣的祠。

中國歷史人物大辭典》中,寫有召信臣「喜好為民興利,務在富民」之語,令人感佩。

(參考數據:《漢書》)△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劉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