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真實含義

2020年04月03日 16:22 PDF版 分享轉發

文:張元之
來源:正見網

遇財不貪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智慧。有人把「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當作座右銘,其實是一種非常可悲的事情。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明白這句諺語所蘊含的真意。

魏國的鮑子都有一天在荒野遇到一位書生突然發作心痛而死。鮑子都看到書生的口袋裡有一冊兵書和十個金餅,於是便賣了一個金餅,安葬了書生,並將剩下的九個金餅枕到書生的頭下,兵書放到書生的肚子旁邊。幾年後,鮑子都在路上發現有一個騎黑馬的人追趕他。追上他以後,非要說他是強盜。那人還問鮑子都他兒子的屍體在哪裡。鮑子都就將當時的情況告訴了來人,帶領那個人來到書生的墓地,挖開墳墓將書生的屍體取出來,看到九個金餅仍在書生的頭下枕著,兵書還在書生的身旁放著。書生的全家都非常感謝鮑子都的大仁大義,從此鮑子都名聲也響了起來。

鮑子都之所以能夠躲過一難,反而獲得好的名聲,是因為他不貪財。很多壞人做壞事的時候,給自己的理由就是那句「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其實很多人沒有理解這句話的真意。這句話的真意應該是說「人死往往都是因為貪財,鳥死往往都是因為貪吃」,警示人們為了生命不要貪財,今天的人把這句話理解反了。

而理解反的原因是人們信了,人一旦信了無神論就沒有了道德的約束,不再相不再善良,才會反著去理解諺語。最後害人害己。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石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