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川普猛攻媒體 振奮基本盤 激發新聞活力

2017年10月11日 8:03 PDF版 分享轉發

作者/記者/主持人:

  • 海因萊因

來源:之音, 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美國川普總統在白宮玫瑰園舉行的記者會上講話(2017年9月26日)

美國玫瑰園舉行的記者會上講話(2017年9月26日)

究竟是「假新聞」還是「問責新聞」?

唐納德·以推特為驅動力的獨特總統風格在全美重新激起了有關憲法第一修正案的辯論,並使這場辯論帶上個人色彩。

川普在右翼名嘴和評論家們的支持下,把美國主要新聞媒體形容為一心要以不實報道破壞總統執政的「人民公敵」。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新聞職業的辯護者反駁說,媒體毫不客氣地捏住行政當局的軟肋,讓總統惱火,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在現代美國史上,川普的每個前任都不例外。

這次的不同之處是,川普嫻熟地利用社交媒體助長民間反媒體情緒,而同時美國各大媒體也當仁不讓,增強人力,並動用一系列的高科技平台,試圖對本屆政府實行問責。

在一波又一波的推特中,川普把自己稱為受害者。

他寫道:」哇,今天這麼多報道。不管我做什麼說什麼,他們都不會寫出或說出真相。假新聞媒體失控了!」

毫無疑問,有關川普的報道嚴重地倒向負面。非營利的皮尤研究中心進行的一項內容分析顯示,川普出任總統頭一個月的報道有62%是負面的,只有5%是正面的。

相比之下,皮尤中心說,對巴拉克·奧巴馬總統2009年執政初期的報道有42%是正面的,20%是負面的。比爾·柯林頓總統和喬治·W·布希總統的負面報道超出正面報道,但跟川普的情形不可同日而語。

川普的批評者認為,川普做錯的事和說錯的話不勝枚舉,有案可查,負面報道鋪天蓋地也就不足為奇。但是,川普總統和他的支持者則把這解讀為,這證明了媒體充滿惡意。

川普總統在一條接一條的推文中把矛頭直接指向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新聞機構,指責他們曲解事實甚至公然撒謊,並暗示有一場有組織有預謀的運動,要破壞他的執政。

「臉書總。各電視網於是也總反川普。假新聞、@(道歉了)和@華郵反川普。勾結?」

直話直說

上星期,NBC新聞報道說,國務卿蒂勒森稱總統是「白痴」,這讓川普大為憤怒。川普要求道歉,並呼籲國會調查。

「@NBC新聞的報道剛剛被蒂勒森國務卿和@彭斯副總統徹底駁回。這是#假新聞。他們應當向美國道歉!」

「NBC新聞是#假新聞,比CNN還不誠實。他們讓優秀報道蒙羞。難怪他們的新聞收視率大跌呢!」

「參議院情報委員會為什麼不調查我們本國的假新聞網絡,看看為什麼我們的新聞有這麼多純屬編造——假貨!」

雖然參議院調查媒體的可能性渺茫,但是總統對媒體的抱怨重新激發了右翼媒體批評人士的鬥志。

保守派的媒體研究中心的媒體分析主任蒂姆·格拉漢姆說:「全國級媒體對川普有種戲劇化的蔑視。他們不僅沒投票給他,而且覺得他是危險的白痴,因此(NBC)的報道引起了他們的共鳴。」

格拉漢姆對美國之音說:「討論的調門是,川普被迫否認自己是白痴。對他們來說,這一天好爽啊。」

自我評估

格拉漢姆發出的這種批評在媒體圈內引起了一波捫心自問。

前《紐約時報》執行編輯吉爾·艾布拉姆遜在《哥倫比亞新聞評論》刊物上撰文說:「新政府堂吉訶德式的本性、總統的系列謊言……和白宮每天傳出的不實之詞,呼喚這種問責新聞。」

與此同時,艾布拉姆遜警告她的前同事們說,某些評論以及連篇累牘的報道有可能被批評者解讀為「幸災樂禍」或「出手過重」。

這位《紐時》前主編寫道:「這並不意味著按下不表、吞吞吐吐或者發表錯誤地把雙方等量齊觀的乏味報道。這意味著不搞廉價攻擊,不刊登有偏見的標題……不過分以免破壞《紐時》的權威並讓人們對其報道不屑一顧。」

波因特研究所新聞倫理學紐瑪克主任英迪拉·拉克什瑪南爭辯說,川普對媒體的攻擊威脅著人們對真正「假新聞」的合理擔心。人們最初使用「假新聞」這個詞來形容意圖在網上騙取影響力甚至只是掙點廣告費的虛假報道。

拉克什瑪南在給美國之音的一份聲明中說:「川普把威脅民眾知情以及我國民主的真正禍害顛倒了過來,將任何他不喜歡的、對他提出批評的報道都視為『假新聞』,以此來破壞華盛頓政治報道以及以事實為基礎的總體主流新聞的信譽。」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川普的怒火從長期來說也許反讓媒體受益。川普每次提起《紐約時報》,必稱「走向破產的《紐時》」。可《紐時》等報紙的讀者和收入卻明顯增加了。

艾布拉姆遜提到:「每次我聽到他發推說『走向破產的@紐時』或者使用那種爛大街的外號『假新聞』時,我同時就聽到所謂『川普豐收』的收款機進賬的聲音,這幫助《紐時》數字版訂戶在選舉后越過兩百萬,這個收入流是支持報道部門維持現有人力的關鍵。」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