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美國副總統哈里斯支持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進行戰爭罪調查

2022年03月11日 7:12 PDF版 分享轉發

來源:之音, 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 美國之音
美國副總統哈里斯與波蘭總統杜達在華沙舉行聯合記者會。(2022年3月10日)
與波蘭總統杜達在華沙舉行聯合記者會。(2022年3月10日)

美國卡瑪拉·哈里斯星期四(3月10日)表示支持世界領導人發出的呼籲,他們要求對入侵與轟炸平民、包括一家婦幼醫院的兒童與孕婦進行國際調查。

哈里斯在會晤波蘭總統安傑伊·杜達之前重申了展開調查的需要。哈里斯的波蘭之行是為了重申美國對北約東歐盟友的支持。

在她發出這一呼籲之前的一天,烏克蘭官員說,俄羅斯對烏克蘭城市馬里烏波爾的一處婦幼醫院進行了空襲,炸死至少三人,包括一名兒童。

「絕對應當調查,我們所有人都應當關注,」站在杜達總統身旁的哈里斯副總統說。杜達說:「對我們來說,明顯的是,俄羅斯方面正在烏克蘭犯下戰爭罪。」

哈里斯還宣布了一項聲明,表示美國將提供新的5千3百萬美元的人道援助,「以支持受俄羅斯無理入侵烏克蘭影響的無辜平民」。近兩個星期前,美國捐助了大約5千4百萬美元的援助,提供醫療物資、食品、取暖的毯子和其它基本人道救援。

星期三,國際特赦說,該組織對俄羅斯3月9日對切爾尼戈夫市的空襲進行的一次調查得出結論認為,這些事件有可能構成戰爭罪。空襲據報道打死了47名平民。

這家國際人權組織說,訪談和視頻分析顯示,俄軍使用了「傻瓜炸彈」,也就是無制導的空襲炸彈,多數打擊目標是排隊領取食物的平民。

與此同時,烏克蘭外長德米特羅·庫列巴與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星期四在土耳其舉行的會談在尋找烏克蘭衝突的外交解決方案方面沒有取得進展。這是莫斯科兩個星期前對鄰國發動入侵以來雙方首次舉行高層會晤。

土耳其外交部新聞辦發布的照片顯示俄羅斯、烏克蘭、土耳其三國外長在土耳其安塔利亞舉行會談。(2022年3月10日)
土耳其外交部新聞辦發布的照片顯示俄羅斯、烏克蘭、土耳其三國外長在土耳其安塔利亞舉行會談。(2022年3月10日)

庫列巴在會談結束后舉行的記者會上說,他和拉夫羅夫在調停達成24小時停火方面沒有取得進展。他還說,俄羅斯似乎將繼續展開攻勢,直到烏克蘭投降為止,而他說基輔方面絕不會投降。

庫列巴說:「我希望重申,烏克蘭沒有投降,不投降,今後也不會投降。」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另外舉行的記者會上說,俄軍行動按計劃展開,他指責西方在烏克蘭問題上「危險行事」。

拉夫羅夫說,俄羅斯做好了恢復會談的準備。他還說,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不會拒絕與烏克蘭總統沃洛德米爾·澤連斯基會面討論「具體」問題。他指責西方大國要為戰爭負責,並堅稱,俄羅斯是被迫入侵烏克蘭的,因為西方拒絕接受「我們有關安全保障的建議」。

土耳其發起的這項行動是好幾項試圖化解不斷升級的衝突的外交努力之一。以色列和法國都希望通過與普京直接會談而找到解決辦法。

烏俄外長會談在土耳其南部城市安塔利亞舉行,參加會談的還有土耳其外長梅夫呂特·恰武什奧盧。幾個星期以來,土耳其一直試圖發揮調停作用。但是在星期四的這次高層外交會談開始前,沒有多少人預計這項努力將取得任何有意義的進展。

根據白宮發表的聲明,美國總統喬·拜登星期四與土耳其總統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通了電話,隨後稱讚了土耳其「支持外交解決衝突的努力」。

聲明說,兩位領導人還「重申強烈支持」烏克蘭,「強調俄羅斯必須立即停止侵略,並歡迎國際社會有協調地回應這場危機」。

在外交活動不斷展開之際,國際社會星期三譴責俄羅斯空襲馬里烏波爾的婦幼醫院並造成人員傷亡。

俄羅斯否認入侵烏克蘭期間把平民作為打擊目標,稱轟炸醫院的指稱是「假新聞」。俄羅斯說,這座建築之前是婦產科醫院,但早就被軍隊接管了。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稱攻擊醫院是「種族滅絕」,並再次呼籲北約在烏克蘭實施禁飛區。他宣布:「你們有力量但是你們似乎失去了仁慈心。」

美國拒絕實施禁飛區的要求。美國指出,禁飛區以及波蘭提出的把俄制戰鬥機轉至一處美國空軍基地然後轉交給烏克蘭的建議實際上將讓美國捲入與俄羅斯的直接衝突。

增加烏克蘭的防禦能力

一名美國高級國防官員星期三對記者們說,美國正在與烏克蘭和其他「盟友與夥伴」會談,向基輔方面提供防禦武器。

但是,據美國歐洲司令部發言人、海軍陸戰隊上尉亞當·米勒說,美國已經向波蘭部署了兩套愛國者地對空導彈連。米勒在星期三的一項聲明中說,這些愛國者導彈連通常駐紮在德國,但在波蘭請求下進行了重新部署。

米勒說:「這一防禦性的部署是為了積極主動地反制對美國和盟軍以及北約領土的任何潛在威脅。」

(美國之音五角大樓事務記者巴布、國家安全事務記者塞爾丁對本文亦有貢獻。本文參考了美聯社、法新社和路透社的報道。)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石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