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警鐘敲響!北京不得不重新考慮與俄羅斯關係

2023年07月03日 13:41 PDF版 分享轉發

總統和中共領導人今年3月在克里姆林宮。ALEXEY MAISHEV/SPUTNIK

就在三個月前,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還在莫斯科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碰杯,並表示對普京在俄羅斯人民中享有的「堅定支持」充滿信心。

如今,瓦格納雇傭軍組織在俄羅斯發動叛亂,動搖了普京堅不可摧的形象后,人們對這種信心有了疑問。密切觀察的人士稱,這次兵變雖然只持續了很短的時間,但可能會導致習近平對沖與俄羅斯的密切關係,這種關係已使中國政府在全球遭受批評,威脅到中國在海外的一些利益。

中國將俄羅斯視為挑戰主導的全球秩序的必要夥伴。但普京的冒險慾望——從入侵到依賴私人雇傭軍等做法中都可看出來——迫使頂著西方壓力,為中俄關係辯護。

習近平的長期賭注只有在普京繼續掌權、從而維護兩國共同利益的情況下才會有效。但這場叛亂已引發人們對普京權威的質疑:瓦格納士兵向莫斯科挺進時幾乎沒有遇到來自俄羅斯正規軍的抵抗。普京讓白俄羅斯為兵變領導人葉夫根尼·普里戈任提供庇護的決定帶有妥協的意味,並不像一個權力穩固的強人所為。

「中國認識到普京政府其實內部政治上是比較脆弱的。這種脆弱性以前就存在,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後,這種脆弱性被加大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肖斌說。

瓦格納雇傭兵組織的成員在其領導人發動了短暫叛亂后,準備撤離位於俄羅斯頓河畔羅斯托夫的一個軍事總部,攝於6月24日。ROMAN ROMOKHOV/AGENCE FRANCE-PRESSE— GETTY IMAGES

中國在叛亂髮生后公開重申了對克里姆林宮的支持。分析人士稱,因為兩國領導人的利益一致,兩國關係可能會保持牢固,至少從外部來看是這樣。

但這次兵變可能也已迫使北京考慮,如果普京突然被推翻的話,自己的地緣政治、經濟和領土利益將受到怎樣的影響。這可能會導致中國與俄羅斯保持某種程度的距離。

在普京執政的23年裡,俄中關係與蘇聯時代和葉利欽總統時代相比有了顯著改善。俄羅斯與中國的邊界線長達4000多公里,兩國曾派幾十個師在邊界兩邊嚴陣以待。

俄羅斯現在發生任何政權更迭,都會馬上令中俄重新評估兩國關係。肖斌說,中國會擔心俄羅斯的新領導人重新調整國家,對美國採取更友好的姿態。這可能會使中國在與美國的競爭中陷入孤立,並面臨更大的壓力。

在更極端的情況下,北京與莫斯科的關係惡化可能會迫使中國在與俄羅斯接壤的邊境地區重新部署軍隊,這會損害中國在其他地區的利益,曾在美國任中國情報分析師的約翰·卡爾弗說。

「減少中俄邊境的軍隊數量,這使得中國能夠為台灣海峽、南海,或與印度可能發生的更大衝突作準備,」卡爾弗說。「我認為俄羅斯已經發生的事情還不足以讓中國重新思考軍事部署問題,但這讓他們第一次有理由思考,是否需要這樣做。」

台灣東洲島附近的一艘中國海軍艦艇,攝於今年4月。中國可能正在考慮,如果普京下台的話,自己的地緣政治利益將受到什麼樣的影響。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俄羅斯的任何不穩定也會警告中國,在保護本國進口俄羅斯能源的供應方面存在緊迫性。

與此同時,較軟弱的普京可能讓中國有機會獲得一些利益,國立大學政治學家宋文迪說。

北京也許會考慮加快努力,讓俄羅斯做出更多讓步。中國的首要目標可能是獲得更多的俄羅斯技術,併為擬議中的西伯利亞力量2號天然氣管道爭取更優惠的條件,這會有助於將以前流向歐洲的俄羅斯天然氣供應轉向中國。

有關普京政治前途的問題突顯了他和習近平在實現削弱美國的全球實力、重塑全球秩序,以更好地保護各自國家利益這個共同目標上採取的不同做法。

俄羅斯遠東阿穆爾地區的一條天然氣管道,攝於2019年。中國也許會考慮試圖從俄羅斯獲得更多的讓步,例如在擬議中的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道的交易中得到更好的條款。MAXIM SHEMETOV/REUTERS

普京的做法一直更具侵略性,他在歐洲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規模的戰爭。毫無疑問,習近平近年來也在領土主張上採取了更加強硬的立場,尤其是在台灣問題上(北京聲稱這個自治的民主島嶼是其領土),其做法是用經濟制裁和軍事演習讓台灣處於緊張狀態。但迄今為止,習近平一直比較謹慎,避免將對峙演變成一場可能使美國及其盟國捲入的戰爭。

習近平也一直致力於鞏固國內權力。從2015年起,這名中共領導人開始對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重大調整,通過免除幾名被認為不忠誠或腐敗的指揮官,提拔自己的盟友,來加強對軍隊的控制,從很多方面來看,他避免了普京如今面臨的忠誠問題。

一些人把瓦格納叛亂視為最新跡象,表明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越來越像中國與朝鮮的關係。朝鮮是一個臭名昭著的不穩定國家,利用自己反覆無常的行為試圖向中國施加壓力,要求中國提供更多的支持,這樣才肯停止挑釁做法。

從頓河畔羅斯托夫的軍事總部撤軍的瓦格納集團頭目葉夫根尼·普里戈任,攝於6月24日。ALEXANDER ERMOCHENKO/REUTERS

俄中貿易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后創下歷史新高。中國政府也確保了莫斯科在外交上不被完全孤立。

「俄羅斯的主要動機是抬高其友誼的價格,從與中國的交往中獲得更多利益,」宋文迪說。「當俄羅斯顯得魯莽和不可預測時,它就能做到這一點,這與朝鮮沒有什麼不同。」

中國已為支持俄羅斯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俄烏戰爭加劇了中國與美國的緊張關係,損害了中國改善與歐洲關係的努力。烏克蘭的反擊也令全球更加關注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侵略立場。

中國已在國內小心翼翼地應對這些不利條件。中國官媒淡化了其稱之為「瓦格納事件」的重要性,讚揚普京化解了危機。中共小報《環球時報》指責西方媒體對叛亂進行「炒作」,歪曲了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但似乎沒有報道普里戈任的說法,即政府欺騙俄羅斯公眾,讓他們相信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應對俄烏戰爭負責。

「中國政府仍然相信普京控制著俄羅斯,也相信俄羅斯社會的長期穩定性,」位於北京的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表示,他跟蹤俄羅斯的動態,曾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后訪俄。

「認為瓦格納事件會分裂中俄是戰略誤判。」

民眾在莫斯科與用硬紙板剪下的普京和習近平像合影,攝於今年6月。NATALIA KOLESNIKOVA/AGENCE FRANCE-PRESSE— GETTY IMAGES

儘管中國的主流支持俄羅斯,但其他值得注意的中國專家認為,俄烏戰爭已損害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持這種觀點的人包括中國名校清華大學的國際關係高級學者閻學通。

閻學通上個月在北京對記者表示,美國沒有派兵保衛烏克蘭,但相比之下,北約的歐洲成員國已增加了他們在亞太地區的存在。

「從安全形度來看,這場戰爭並沒有增加中國的國家安全,反而使中國面臨更多的安全威脅,」據Pekingnology新聞電郵的翻譯,閻學通這樣說。

來源:紐約時報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藍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