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美國版《活著》-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我就賭它圖

2017年02月10日 23:36 PDF版 分享轉發

來源:文學城

誰也無法預知,哪一天自己就成為了命運的棄兒。

版《活著》,今年的最佳影片我就賭它!

作者:正陽/ 最近,全球都在關注一部「非主流」影片——《海邊的》。因為,它幾乎包攬了目前所有熱門獎項的提名。在即將到來的第89屆奧斯卡提名名單中,它獲得了六項提名,其中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重大殊榮。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給予《海邊的曼徹斯特》高度評價:「一部大師級別的佳作,它以一種感人至深且完全原創的方式探索愛、失去、救贖。」影片將人生的真實和殘酷通過極其克制的鏡頭和表演呈現出來,如同一場欲言又止的傾訴,給人沉痛一擊卻不至於崩潰,留下廣闊的思考空間讓人回味。

《海邊的曼徹斯特》豆瓣評分高達8.7

影片可以用一句毒雞湯概括——生活關上了你的一扇門,又關上了你的一扇窗。

動聽的勵志金句,總是會把生活的磨難形容成幸福前的必要鋪墊:有個杯具的開頭不要緊,最後必定是happy ending等著你。但是,真實的生活卻殘酷地告訴你並非這樣:挫折不僅不是喜悅的前奏,更有可能是你整個人生唯一的主題。

《海邊的曼徹斯特》,就是這樣一部沾滿了小人物血淚的寫實之作——它真實得讓人發冷,以一種紀實的方式,記敘了一個小水管工Lee的跌宕一生。它是一碗辛辣的毒雞湯,將hard模式的人生,血淋淋地端在了觀眾的面前。

坦白講,過年期間觀看這樣一部電影,是有些喪氣的。影片里灰濛濛的色調,層層疊疊永遠也化不幹凈的雪地,破敗的街道,蒼涼的對白……無處不在提示著悲愴的氣氛。

編劇及導演肯尼斯?羅納根曾憑藉《你可以信賴我》和《瑪格麗特》兩度獲得奧斯卡提名,編劇出身的他很是擅長打磨台詞和角色,善於挖掘細膩的情緒,《海邊的曼徹斯特》中的眾多台詞都讓人拍手叫絕。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飾演主人公Lee的卡西?阿弗萊克,憑此片獲得第82屆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主角,以及第74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劇情類最佳最佳男主角,甚至創下24小時內拿下七個最佳男主角獎項的紀錄,更是奧斯卡影帝的熱門人選。卡西是著名導演本?阿弗萊克的弟弟,一直被哥哥鋒芒掩蓋的他,此次終於打了場漂亮的翻身仗。

卡西佔據了影片幾乎九成的戲份,挑戰極大,但他卻相當出色地完成了這個情緒豐滿、寡言少語的角色。他生無可戀的表情,也成為了影片里最出彩的點睛之筆——那是被生活操了多少次,才會有這樣故事滿滿的眼神。

《海邊的曼徹斯特》劇照

這樣一部「非主流」之作,成為力逐本年度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最大熱門,男主也成為影帝的熱門人選。片中沒有政治正確、沒有星際大戰、沒有英雄主義、沒有屌絲逆襲——僅僅是一個平凡的小人物,在無情的命運中浮浮沉沉,在厄運中孤立無援。

Lee的人生,就像他終日拂掃的積雪那樣,剛剛豁開了一個口子,馬上又被新的雪堆填滿。他執拗于那些無法隨時間淡忘的記憶,然後在兩點一線的生活里如行屍走肉一樣活著。

01

以下是劇透時間,請自備紙巾。

與其說,這是影片主人公Lee的人生,不如說,這是全世界小中產群體命運的濃縮——因災致貧,因病致孤……誰也無法預知,哪一天自己就成為了命運的棄兒。

Lee是海邊小鎮曼徹斯特(不是英超曼聯隊所在地)一個普通的藍領,做著不起眼的通下水道工作。但是,他也不算貧窮——家電齊全、帶火爐和地下室的小複式自住屋,一台代步二手車,一個溫柔的妻子+一雙女兒+襁褓中的兒子,足以說明,他的生活質量仍可媲美許多中國人羡慕的「中產階層」。

《海邊的曼徹斯特》劇照

生活的驟變,起源於一場無心之失——凌晨里剛剛送走了熬夜狂歡的一群豬朋狗友,意猶未盡的Lee還想出門買點啤酒零食平復下心情。沒想到這20分鐘,竟釀成一場彌天大禍。

僅僅是一個「忘記給壁爐放上隔火屏」的失誤,短短几十分鐘,他的家裡就揚起了漫天大火。睡在樓上的兒女們全部化成了灰燼。妻子被消防隊員救出,戴上氧氣罩送上救護車,仍痛不欲生地哀怨著……Lee只能眼睜睜地望著這一切。

他認罪伏法,想把自己送進牢獄來贖罪。可是警察對他的回復竟然是:「這是個遺憾的錯誤,但我們並不想把你往死里整」,他再也忍不住,拔槍對準了太陽穴,然而扣動扳機卻出不來子彈。他只能留下空空的軀殼,繼續接受命運無情的嘲弄。

悲痛欲絕的Lee舉槍欲自殺

進入低谷之後的生活,並沒有任何觸底反彈的跡象——另一個深淵還在等著他。他的哥哥joe,突然因心臟病暴斃,留下一份出乎意料的遺囑,讓他被迫成為侄子唯一的監護人。然而青春叛逆期的侄子並不服從管教。

偶然的邂逅讓他與前妻重逢,此時前妻早已另組家庭、重新懷孕生子。而他,僅剩下一副孤單的皮囊,偶爾在酒吧里酗酒滋事,偶爾在哥哥的遺產——一艘破舊的船上修修補補,連更換輪船馬達這樣的小錢,也要勒緊褲帶反覆掂量。

影片中,Lee與前妻重逢,可惜早已物是人非。

影片的最後,他坐在海灘的礁石上,懸著魚鉤,與旁人談笑風生——這是他為數不多苦中作樂的方式。曼徹斯特幽幽的大海,與他無法忘懷的記憶產生了緊密的勾連,他只能在這裏,回味或者迴避自己經歷的那些酸甜苦辣。

這就是生活的本相——它既不是勵志片,也算不上苦情戲。畢竟,每個人都要經歷生老病死,中年以後的人生,活著本身就是一條下行通道。但無論再苦逼,生活的路也沒有被完全堵死。Lee的人生,就像每一個艱難生存的平凡人一樣,在命運的波流里浪跡而已。

02

這部片子的「震撼」之處在於,Lee不是蓋世英雄,不是逆天梟雄,也不是性感鮮肉,而是現實中卑微的你我他。他能讓觀影者產生強烈的代入感。Lee的人生真實得令人髮指,他警醒的不僅僅是西半球那些生活尚可、平平安安的中產家庭,更讓遠在東方中國的打工一族、小白領小金領們也心頭一顫。影片比現實更現實。

一個20分鐘的小失誤,足以讓你畢生經營的一切毀於一旦。

一場不打招呼的暴病,你的財富連同你的尊嚴都付諸東流。

昨天還有說有笑的至親,不知何時就會成為停屍房裡一具冰冷的屍體。

而滿嘴安慰的豬朋狗友實際上什麼也做不了。即便有真心實意想幫忙的兄弟摯友,他們的狀況也不比你好到哪裡去。

《海邊的曼徹斯特》劇照

我們光鮮體面的人生,竟然脆弱得不堪一擊。抗風險能力為零的你我他,喜怒哀樂全部取決於命運的裁斷。

這大抵,就是導演在大屏幕里告知觀眾的人生哲理。

03

有人把《海邊的曼徹斯特》類比為美國版的《活著》。

相似之處不是沒有——小人物的悲涼命運,天災人禍的突然驟降,兩部影片用類似的方式震懾心魄。

但是,《活著》中小人物的命運,還可以歸咎為某個時代的特殊性,歸結為某種決策性錯誤,某種歷史局限性,人性劣根性下的時代之殤。

而在《海邊的曼徹斯特》里,你挑不出時代的毛病——幾乎每一個街坊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出了最大的善意,每一個相鄰的友人或路人、吃瓜群眾都是溫情脈脈的,連當年為LEE哥哥做出診斷的醫生都出席了喪禮。甚至,健全的社會福利保障體系(從醫院到殯儀館一個電話就有一條龍服務)、完善的法律機制和司法流程(人情味的警察和人情味的律師)也在Lee的人生里發揮過積極的作用,但Lee卻永遠也無法從那20分鐘的失誤里走出。這並不是時代之惡,而是人類的原罪。

Lee與前妻都無法放下兒女們在火災中喪生的慘痛記憶。

瞬間的偶然改變一生的走向,無常的命運之手不把任何人排除在外,這是基督教信徒Lee的宿命,甚至是我們每個人的宿命。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喬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