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运动的理论依据

自由中国论坛提供关于中国自由的一切交流,中国言论自由,中国民主自由,中国新闻自由,中国网络自由,自由中国之声,自由中国联盟,自由中国运动相关交流,发帖积极的原创作者将为您提供专栏。
  • Advertisement
本贴由热心网友分享,或收集于网络,如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发现其它问题,请点帖子右上角的倒三角图标举报该帖。

工人运动的理论依据

帖子左翼反共人士 » 2018年11月14日

佳士科技公司资方成立的企业工会根本不能代表工人阶级,他们只是帮助资方维护利益驯化员工的工具,佳士科技公司的员工应该懂得用正确的劳动价值理论去分析事情,不要把原本合理的诉求看成是没有必要争取的。佳士科技公司的员工们如果可以理解劳动价值理论,自然会理直气壮的组建独立工会要求增加福利,反对削减福利。按照劳动价值理论的定义,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代表的劳动量决定的。反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抉定商品价值的人们反对按劳分配的人们认为:“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的核心内容。无论是简单商品经济,还是发达商品经济都是如此。排斥使用价值的价值是毫无意义的。使用价值始终是商品生产者追逐的情人。既然取得使用价值实体,满足需要是商品交换的目的,那么,人们在交换中比较双方产品的着眼点只能是使用价值,而不是别的什么。只有能够反映使用价值大小的某些属性的量,才能成为商品交换的比例。但是,仅仅承认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不够的。”


  不应该否认使用价值对于价值的决定性作用。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少了任何一方另外一方就无法存在。商品的价值构成是由制造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抽象出来的壹般劳动,只是在“抽象”的过程中,把具体劳动和商品使用价值的差别性舍掉了,否则就无法抽象,但舍掉具体的差别,并非否认具体劳动和使用价值的作用,正像具体劳动是抽象劳动的母体壹样,使用价值也是商品价值的母体。其实,作为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的商品使用价值,其载体的多重功能是万万轻视不得的,正因为许多经济论者并没有真正弄清使用价值的载体功能,才在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上纠结不已。

  假设,农民可以用壹头弱驴与另壹个农民‘等价交换’壹头壮驴。经验告诉我们,不论弱驴与壮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相等的,还是前者大于后者,这笔交易都是不现实的。因为对农民来说,弱驴的使用价值不及壮驴。相反,天上掉下来的壮驴却可以与人工喂养的壮驴進行‘等价交换’。可见,在商品交换关系中,使用价值并非只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而是交换价值的直接决定者。”

  这个例子看似有理,实质上却把这个理讲“歪”了。这个问题,正涉及使用价值物质承载的壹个重要功能,即使用价值的“效用”,是实现商品价值的首要前提。其间,使用价值作为物质载体,附在它身上的商品价值或壹般劳动量,会随着载体的耗损而同步耗损或转移。拿这个例子来讲,首先举得不规范。同类商品之间是不会相互交换的,它最多是个别人的行为,如袜子换袜子,有意义吗?其次,如果作为价值载体的使用价值本身有缺陷,在交换中是不能够完全实现它的价值的,尽管它内含的抽象劳动量和其他同类使用价值壹样多。壹只桃子烂了,它就卖不出其他好桃子同等的价钱,因此,壹只病弱的驴子,怎么可能和壹只健康的驴子“等价”呢?第三,即使拿壹只年老驴子和壹只青壮驴子相比,即便伺养前者付出的壹般劳动量要比后者多,也不会卖出青壮驴子壹样的价钱,只会低价甚至无价“抛出”,因为伺养年老驴子所付出的劳动量,已经随着这只驴子多年的劳作,比如磨豆腐,转移到豆腐中去了,这只作为“载体”的驴子,也耗损的差不多了,它能和青壮驴子相比吗?就像妳能用旧袜子换人家的新袜子吗?妳旧袜子中的“价值”或“劳动量”,已经被妳“穿”得差不多了。但是,如果此类交换不是在同类使用价值中進行,而是在异类使用价值中進行,情形就不同了。比如壹台大半新的洗衣机只能换壹台大半旧的电视机,那么我们就可以从这两种电器无法类比的使用价值的交换看到其后面的交易规则了——即按两种电器各自耗损掉的“价值量”進行换算。比如洗衣机的购买价格是五千元,而电视机的价格是一万元,由货币直接度量的“抽象劳动”,在电视机中是洗衣机中的壹倍。当洗衣机用到大半新时,其耗损的价值量假定为一千元,而电视机虽然用到了大半旧,但其内存价值仍有4000元,于是交易成功——仍是“等价交换”。

  因此,只有使用价值“完好无损”,才能保证其中包含的价值“完好无损”地实现,这是作为商品价值物质载体的使用价值的第壹个保值功能;而商品价值在其载体——使用价值上,是随着其物质载体的耗损而同步耗损,这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载功能的第二个规律。而作为价值物质载体的使用价值还有第三个最为重要的功能或规律,即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属性或效用,直接决定社会对该商品的需求总量,这对此类商品内包含的价值能否全部实现,生死攸关,非同小可。也正是在使用价值的第三种功能上,引发的关于价值和使用价值关系的困惑最多,以致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也在这个问题上将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混为壹谈。

  我们先来看看这样壹个例子:假设在市场上,野生甲鱼每斤可卖到90元,而人工喂养的甲鱼每斤只卖到20元。如果从直观上看,显然,野生甲鱼没有经过任何人工喂养,但它的营养价值却远远超过家养甲鱼,因而,它的价值是直接由它的使用价值决定的。这个直观事实似乎以无可辩驳的论据支持、印证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实际效用决定其价值的立论。这个令人困惑的难题在古典经济学时代就被经济学家们发现,并最终导致了著名的李嘉图之问:“我不能克服这样的困难:在地窖里收藏了三四年的酒,或最初在劳动方面花费了也许还不到2先令,后来却值100镑的橡树。”后来,人们用水与鉆石来概括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所面临的“价值悖论”:水对人极端重要,是生命的支柱,但在通常情况下,价格却很低;而鉆石是奢侈品,对于人的生存而言没有任何用处,通常情况下价格却很高,为什么?”由于壹直没有解决这个困惑,李嘉图只得在他的劳动价值论上作出折衷和妥协:“有效用的商品,其交换价值来自两个方面:壹是稀缺性,壹是为了获得它们所需要耗费的劳动量”

  李嘉图始终没有能够解决这个难题。那么,这个难题究竟找到了怎样的答案呢?到了1870年代,边际主义兴起,经济学家才能够解答这壹问题。答案很简单:价值只能来自个体消费者的主观评估。有人花了几十年时间研究壹种东西,但拿到市场上却没有壹个消费者问津,那么,它就没有任何经济价值,不管我在这上面投入了多少劳动。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是消费者评估的结果,商品和服务的相对价格是由消费者对这些产品的评估和欲望之水平和强度所决定的。

  但这样的答案只会引起更多的矛盾或困惑。比如,按照商品使用价值的效用决定其价值的论断,在商品“效用”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也应不变。继续用上面那个例子说明:比如野生甲鱼的“效用”即营养价值是人工喂养甲鱼的四倍,每斤卖90元,那么,在野生甲鱼和家养甲鱼效用都不变的情况下,它们的价值和价值之比也应该不变,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它们的市场价格和价格之比处于常态的变动之中。我们常看到的,野生甲鱼有时降到60元、50元壹斤,而家养甲鱼有时又涨到100元、150元壹斤。如果说,前者效应不变价值也不变之说,是“消费者评估的结果,”而后者价格随市而变是“消费者对这些产品的评估和欲望之水平和强度所决定的。”这显然没有说服力,因为价值的认定和价格的变动都是销售者说了算,而所有的消费者都希望商品的价格都降到冰点才好。有人会说,这是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那么,既然用脚投票,我们只好无奈地回到供求关系之说:前者降价,是因为野生甲鱼的市场供应量多了,后者涨价,是因为家养甲鱼的市场供应量少了。然而,供求关系之说虽很简单,但它却推翻了“效用”决定价值的理论,因为两种甲鱼的营养价值并没有变;同时也推翻了“消费者评估说”,因为消费者最终不是跟着感觉走,而是跟着价格走。这样,决定野生甲鱼和家养甲鱼的价值及价值之比还有第二种力量,即供求关系。那么,商品价值的最终决定者究竟是其使用价值的“效用”还是市场供求关系?如果是“效用”,那么就应该坚持商品的效用不变其价值也应该不变,如果是供求关系,那么商品“效用”在商品价值的构成上,就根本无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供求关系将商品的“效用”降到冰点的事实在市场经济中比比皆是。于是,在这个无法解决的矛盾面前,壹些经济学家们只好用“二元价值论”自圆其说,即商品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和市场供求关系共同决定的,商品中包含的劳动和商品价值无关。这就是“劳动价值论无用”论的来源。

 然而,人们忽略了这样壹个问题,只要市场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产生影响,商品价值的构成,就和其中包含的抽象劳动脱不了关系。因为商品的市场交换中有两个最基本的事实和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息息相关。第壹个事实,商品生产者制定商品价格的主要依据,是商品制造过程中的生产价格,即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而各种生产要素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价格,是以其中包含的壹般劳动量为计量单位的;第二个事实:消费者用以交换商品的,是同等价格的货币。而这个货币量则是他工资或其他收入的壹部分,同时也是他劳动报酬的壹部分。也就是说,消费者是用他壹部分劳动报酬换取商品的,因而,消费者和商品生产者“等价交换”的只是双方商品和货币中包含的等量抽象劳动。

  这样,商品使用价值作为商品价值的第三种功能便清晰起来:壹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即特殊属性,决定了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总量。而满足这种总需求的商品总量,又是由其中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总量即价值总量(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总量)来衡量其衡量的货币表现,则是这种商品的价格总量。于是,戏剧化的情形便发生了。当这类商品的供应总量和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总量相壹致时,则此类商品价值总量和其价格总量相壹致,意味着全体消费者用自己的劳动(报酬)总量换取等量劳动的商品,因而此类商品的单位价值得以全部实现;然而,当此类商品的供应总量多于其社会需求总量时,其中超出的部分就卖不出去,卖主只得降价抛售,这样,单位商品价值就无法全部实现,如果此类商品同样能够卖光,其中无法实现的价值并没有“蒸发”,而是无偿地转移到了消费者手中,因为他们用包含壹定劳动量的货币换取了包含更多劳动量的消费品,其后果,当然是商品生产者吃了亏,他必须调整此类商品的生产才能维系他的企业不致破产;相反,如果此类商品的供应总量少于社会对它的总需求,则商品价格就会上涨,商品生产者由此获得的超额利润是由广大消费者买单的。

  因此,商品使用价值作为价值物质载体的第三种功能,直接决定了每件商品的价值能否完全实现(对商品生产和销售者而言),同时也直接决定了商品不能实现的价值部分和商品卖出后的超额利润在生产(销售)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相互转移。这样,使用价值的这种第三种功能,则能解答李嘉图的百年之问:如果稀缺商品的社会总需求是10,其价值总量或社会必要劳动总量的货币表现为10万元,那么每件商品的单位价格是1万元;但是,当这种稀缺商品的市场供应总量只有1,那么这1件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10倍,这意味着,这位消费者必须付出这种稀缺商品社会需求总量的全部价值或价格,才能将这壹件“万千宠爱集于壹身”的宝贝买回来。而这件价格10万元的“宝贝”是有它的实际“身价”的,即壹万元。只是在供求关系悬殊的情况下,社会需求总量中其他9件同类商品的价值,因为其没有“现身”,被这壹件“现身”的商品“吸附”在自已身上了。

  对李嘉图之问而言,壹瓶葡萄酒窖藏之前只值2先令,窖藏之后,它因为“窖藏”付出的劳动假定升值为2英磅。然而它在市场上却卖出了壹百英磅的价格,那么,最合理的解释就是,窖藏多年的葡萄酒在市场上极为稀缺,需求量为10,供应量只有1甚至更少,壹位钟情于窖藏葡萄酒的傻瓜消费者就以这类窖藏葡萄酒的社会总需求量的全部价格买下了这瓶酒。这样,这位窖藏者所获得的98英磅的超额利润,就是这位傻瓜消费者双手奉送的。当然,如果因窖藏酒赚钱太多,窖藏者多了起来,窖藏酒的供应量增加到十,和其社会总需求壹致,那样,窖藏酒的价格就会跌到和它的实际价值相壹致的价位了。

  其实,李嘉图将商品分为稀缺商品和普通商品,并断言前者的价值首先是由其稀缺性构成的二元理论,仍然停留在直观层面上。因为从直观层面看,任何稀缺商品的高昂价格,都直接来自于其稀缺的品质和独特的属性。比如野生甲鱼独到的营养价值,窖藏葡萄酒独特的品味等等。但在这个表象之下,人们往往忽略了壹个事实,稀缺商品的获得,往往要付出更多更复杂的劳动,而稀缺商品的价值,则仍然是由隐藏在商品稀缺品相后面的那只无形的手——劳动构成的。野生甲鱼价格的高昂,说明捕捉它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更长的时间、更复杂的技术,甚至是可遇不可求,而捕捉壹只野生甲鱼所付出的劳动和时间,会比伺养壹只甲鱼多出几倍。而野生甲鱼资源越稀少,付出的捕捉劳动就越多,其价值也就越高昂;窖藏葡萄酒不仅需要窖藏的条件,而且更重要的是需要付出漫长的时间。如果妳租壹个地窖需要付租金,窖藏需要保持壹定温度,那么租金和保持温度的设施以及妳本人付出的劳动都是窖藏葡萄酒的成本或增殖的部分。因此,稀缺商品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其社会需求总量越高,它的价格也就越高;而稀缺商品的供应量越少,为之付出的劳动就越多,它们的价值也就越高。

  另外,壹些以观赏和收藏为消费对象的特殊稀缺商品,如艺术品,其“使用价值”的特殊属性及其“效用”,是和人们用于壹般生活消费的普通商品是不同的,其界定的尺度也不相同。比如绘画、书法的观赏收藏价值,即它们的“使用价值”和“效用”,是由“知名度”这个尺度界定的。壹名绘画作者的知名度越高,其作品的“观赏、收藏”效用就越大,而作品的知名度是和它的社会需求量成正比的:知名度越高,需求量就越大;而知名度和它的供应量成反比:知名度越大,供应量就越小,因为壹流的艺术家或其他什么家,总是处于极少数的顶层,这是自然法则。

  比如,两名画家在创作中付出的训练、劳动、思考可能壹样多,但他们的作品能否完全实现其价值,则会因其知名度不同而大相径庭。

  假如其中壹名画家名声大噪,观赏者、慕名收藏者趋之若鹜,那么,这位画家的作品不仅能够完全实现它的价值,而且能够卖出超出其价值许多倍的价格。因对为对这名画家作品的社会总需求可能是100,而其供应总量可能只有5,那么这名画家出售作品所获得的利润空间,则是他作品价值的20倍。当然,也许并不是壹名观赏者或收藏者壹次性用对这名知名画家作品社会总需求的总价格购买他的作品,但这个“20倍”的利润空间则是客观存在的,也许会由观赏者或收藏者之间的数次“转让”或“转手”把这个利润空间填满。然而,如果这位知名画家死了,其作品的供应量永远定格在壹个恒数上,或这个恒数仍因散失破损等原因减少,但对其作品的社会需求总量却在不断增加,那么,年代越久远,其作品的观赏、收藏价值就越大,价格就越高,直到这寥寥几幅作品将各个时期社会对其需求总量构成的价值总量全部“吸附”到自己身上,那样,这些作品就是“天价”了,而当初这位画家在创作中付出的学习、训练、劳动、思考等“价值”,则像壹滴海水,演没在这“天价”的汪洋大海之中。

  同时,假如另壹名画家画了壹辈子没有人要,他的作品没有人赏识和收藏,壹幅也卖不出去,那么,他为创作付出的所有劳动或价值,则因为其作品没有“效用”或观赏、收藏的使用价值而无法实现,也就是说,他白做了。

  这就是商品使用价值“第三种功能”的神奇作用。

从事资本运作是生产要素的壹部份,从事生产劳动也是生产要素的壹部份。佳士科技公司的产业工人从事具体的劳动产品的生产,佳士科技公司的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本身就是壹种劳动产品。


佳士科技公司不同于其他性质的公司,不存在复杂的资本运作,在跟共匪進行官商勾结的过程中早已经建立了固定的销售通路,也已经拥有了现成的生产技术,不存在复杂的资本运作以及技术研发,因为生产技术早就有人设计好了,公司的利润的产生,除了基本的设备,除了生产设备 厂房 原料以外,没有公司的员工的劳动,驾驶科技公司的利闰是不会产生的。


无论是工龄很长的产业工人,还是新来的产业工人,除了生产设备与厂房本身的成本以及燃料成本之外所产生的利润,基本上来自于员工们的劳动所产生的社会功能在市场机制中的被认同程度在货蔽量上的体现,而这种货币量的增加,佳士科技公司的利润的增加,必然离不开公司的员工特别是产业工人所耗费的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尺度的劳动量的增加,比如在同一件商品的基础上产生的两个供给与需求没有出现失衡的订单,一个订单比另一个订单更有利润必然是作为产业工人的工作人员的劳动量不同来决定的,订单越大劳动量就越大,销售的收入就越高,公司获得的利润就越多,如果这种利润的增加不是建立在公司请了更多的员工来分担增加的劳动量的基础之上的,公司的员工比以前付出更多应该得到更多的回报,可是佳士科技公司的员工却在超时劳动创造超额利润的时候被削减了福利。


当然了这些利润,资方可以拿走壹部份,因为按生产要素分配,资方参与了投资,参与了资本运作。但是劳方参与了具体的生产劳动,利润有增加的时候,资方赚钱的同时,应该增加员工的收入,增進员工的福利待遇,而不是削减员工们的福利待遇。即使用按生产要素的原理解释佳士科技公司的劳资分配状况,这也是壹种剥削,所以佳士科技公司的抗议是正当的。


虽然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不是完全正确,忽视了不同性质的劳动以及不同的劳动产品即使在生产过程中耗费了一样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是劳动的复杂程度以及脑力与体力的具体耗费之间的差异,完全忽视具体的劳动耗费无法精确计算的问题,忽视不同的劳动产品即使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样,因为具体劳动的复杂程度不同,因为使用价值的不同,不同的劳动产品如果单纯的根据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進行等价交换是不科学的。但是也不应该否认,同样一种工作,同样一种劳动产品的生产,如果工作量比以前延长了,必然会带来更多的利润的这个基本事实。工人的工作时间被延长了,公司赚了更多的钱,就应该增加工人的福利,所以佳士科技公司的员工组建独立工会争取更多的福利是有正当性的。
左翼反共人士
反共义士
反共义士
帖子: 4219
用户主题集
用户的贴子
手头现金: 9,849.68

回到 自由中国论坛

  • 火爆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