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为什么中国学校能够有效的阻断孩子的人格发育?

2018年06月27日 7:17 PDF版 分享转发

转自:新世纪,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作者:黄帝战蚩尤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美国人本主义大师罗洛梅将”人的存在”提炼为三个要素,分别是现实性、个性化和自由选择。这是人作为一个人而存在的本质,也是人格发展的核心要素,如果这三个方面的发育都被阻断了,自我意识就无法成长,孩子们将来就无法独立的去开创他的人生和事业,无力对抗如影随形的焦虑。


中国教育能够有效的阻断这三个方面的发育,避免孩子们的人格得以充分发展。第一,现实性。罗洛梅指出,人生活在一个物质环境之中,与自然界有着密切的接触,这种现实性是人获得存在感的首要因素。而传统教育强调的是唐诗宋词,着力塑造所谓的”意境”,即一种虚幻的时空体验,这恰恰是反现实性的。在当下的中国学校里,很缺少观察自然、野营、做实验、同学们之间真实的交流、对话……等现实性的经验,老师教的都是一些不着边际的、空想的道理。中国教师多是现实经验和常识极其匮乏的人,他们在塑造我们下一代人的人格。


第二个要素是个性化。人必须要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自己与别人是不同的,自己不能够永远躲在别人后面,成为一个沉默的大多数。人必须把自己展现出来,被人注视和承受压力。在现实的环境中,自我的整合才能开始,从而塑造自我的核心。这是人格成长的核心要素。如果一个人的个性始终不被提醒,不被激发,那么他的成长的动力就会永远的熄灭掉。


绝大多数心理学流派都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但是这种合作是必须以自我的整合为前提的。一个自我冲突的人、一个自卑的、,一个不能够自我接纳的人,他如何与人合作呢?他只能用服从或者顺从。所以在一个人人格形成的早期,必须培育他的个性,只有一个完成了自我成长的人,他才能进行”社会整合”,即形成平等的人际关系。一个自我分裂的人,自我冲突的人,他要么成为别人的奴隶,要么欲将别人控制为奴隶,却没有能力发展出建设性的合作关系。


中国的学校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在一个人的自我意识的诞生期,在自我整合还没有开始的蒙昧期,就引导他去忘记自己是一个个体。让孩子习惯于依附于一个集体而存在,从集体而不是个人的美德中获得荣誉感。这必将极大地阻碍他的人格发育,造成终身不可逆转的人格缺陷。人本主义心理学对的定义就是:一个人无法完成自我的个体化。


第三,自由选择的权利。孩子们通过自己做出一些选择,表达出自己的一些态度,从而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感觉到自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完成一些任务,从中获得人格发展的动力。所以自由选择的体验对孩子的人格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他始终感到自己是被动的,自己是被决定的,自己只能去服从一些指令,那么他的人格中积极的因素就会泯灭掉,导致他的人生缺乏动机,缺乏主动的追求人生幸福的那种动力和能力。


而在这方面,中生的老师们的确做得非常好,他基本上不给孩子们任何选择的空间,孩子们必须完成老师所有的指令,没完没了的刷题,写作业,背答案……,而这些老师们自己也是这种匮乏型人格的产物,我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一个老师有什么独立意志,他们基本上都是盲从的人。


所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教育都对孩子们进行了有效的阻断。而我们知道人格的基础发育是在12岁左右定型,所以小学毕业的中国的孩子基本上也就已经形成了一个无核心的自我。而没有自我核心的人格就无法形成”自我肯定”,然后他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社会整合(即建立平等的人与人的合作关系),他要么就成为被动的盲从者,要么就成为强力型的控制者。这种植根与教育模式的普遍性的人格缺陷是中国社会难以发展平等合作的重要原因。、

——猫眼看人

发文者:NCN 发布时间:6/26/2018 08:05:00 下午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刘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