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如何从独裁走向民主? —— 从香港看非暴力抗争对抗独裁政权的可能性

2019年09月13日 2:43 PDF版 分享转发

转自:新世纪,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文:林庭安/美国罗格斯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本文重点:

  • 非暴力抗争可以推翻并不是奇蹟,关键在於认知到:「政治权力的维持必须仰赖被统治之人民的服从」这个事实。
  • 由历史经验得出的「3.5%法则」告诉我们,只要反抗政府的人数达到人口的3.5%,政府的权力就很有可能会被瓦解。
  • 反送中运动进行至今充分体现了非暴力抗争的精神,在人数、动摇政权执行人力等方面以达到正面的进展。
  • 若能继续秉持的精神,并凝聚人民以及政权执行人力(公务员、警察、军队)的支持,香港反抗运动或许真的能带来政治上的改变。

图片来源:C.C. by Etan Liam

自6月9日以来,为了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香港人走上街头抗争已经持续近两个月,许多人对香港反抗运动感到敬佩,但对其未来感到悲观、认为其最终仍无法抵挡中共的强势压制。

面对极权统治,人民真的一点机会都没有吗?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从「非暴力抗争推翻独裁政权」之理论与历史经验的角度,提供香港反抗运动一些乐观与希望。非暴力抗争的理论指出,由於政治权力奠基在被统治者的服从之上,人民的对政府的不合作能够有效地削弱政府的权力。香港当前正在进行的反抗运动充分掌握了此要领,透过多种非暴力抗争形式对政府的权威进行质疑,目前已在人数、动摇政权执行人力等方面达到正面的进展。若能继续秉持非暴力抗争的精神,持续凝聚人民的支持,其前景是乐观的。

非暴力抗争的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

面对独裁政权,人民如何可能推翻高压统治、建立制度?Gene Sharp在《从独裁走向民主》一书中,1论述以非暴力抗争推翻独裁政权并建立民主的可能性2相较於军事政变或期待国际援助,3Sharp认为,从内部人民组织发起的「非暴力政治抗命」才是最有效且可行的方式。

这个听起来过於理想的宣言,建立於一个关键认知:政治权力的维持必须仰赖被统治之人民的服从。再怎麽强大的政权,都必须建立在足够数量的人民对此政权的接受、服从、与合作。越多人愿意与执政者配合,执政者就获得越高的政治权力;反之,要是越多人对执政者反抗、质疑、不配合提供相关的资源,其政治权力就会被削弱这样的原则不仅在民主政权适用,在极端的独裁政权也是如此。要是没有了人民的支持配合,执政者的权力便有可能被瘫痪。

From Dictatorship to Democracy一书的不同版本封面

为什麽要强调「非暴力」抗争呢?武装反抗不行吗?Sharp认为军事武器是独裁政权最有优势的方向,所以若是使用暴力武装的方式与其抗衡,等於是选择了压迫者几乎总是占尽优势的抗争形式。4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哈佛甘乃迪政府学院公共政策教授Erica Chenoweth在TED演说中提到了选择非暴力抗争的其他优势。相对於武装反抗,加入非暴力抗争的门槛较低(例如:很多人民可能会觉得武装反抗太危险、或不具备武装反抗所需的能力,相对之下,上街静坐抗议安全得多、也不需要经过什麽训练),所以有机会吸引到较多人民的参与,吸引出来的群众也会更多元。这样的参与状况,不仅对於抗争的成功有帮助,对於往後建立民主体制也是重要的。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但要多少人民的加入才有可能抗争成功呢?Chenoweth研究了1990到2006年间所有超越千人的大型反抗运动,给出了这样的答案:3.5%。在这段期间内,即使面对的是强大高压的极权政府,只要有达到全国3.5%的人民一起凝聚起来,有系统、持续地进行抗争,反抗运动最後都获得了成功!(有些反抗运动甚至利用少於3.5%的人数也达到成功。)Chenoweth将此观察称为3.5%法则(3.5% rule)。大量人数动员这件事也再度呼应了非暴力抗争的重要性。Chenoweth指出,非暴力抗争的规模平均是暴力抗争的4倍大,而且在她研究的这段期间,所有达到3.5%人民投入的抗争,全部都是非暴力抗争。当然,3.5%这样的比例也不是个小数字,在台湾,等於需要82.5万人的动员投入。但至少,3.5%这个数字听起来并非如此遥不可及,而且「所有达到3.5%民众动员的反抗运动都成功了」这个消息听起来让人充满了希望。

香港做到了什麽?

了解了非暴力抗争背後的理论与经验基础後,我们来看看香港正在进行的反抗运动。以下几项观察让我觉得香港目前为止的抗争充分掌握了上述之非暴力抗争的精髓。

发挥「人民的不合作」

香港人民充分掌握了「人民的不合作就是对政权力量的重要削弱」的要点,除了用上街抗议等方式表达对政府的不合作之外,也发表声明,对中国统治香港之权威性提出质疑。例如:7月26日香港网民集资在台湾媒体刊登广告,名为感谢台湾人为香港保存《南京条约》的正本,但更点出中国政府并没有《南京条约》的正本,不具备统治香港的正当性与合法性。

秉持「非暴力」的抗争主轴

香港的公民抗争一直是以「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为号召,在这次运动中也依旧是核心基调。即使面对警方的催泪弹、橡胶子弹,港人仍以「不受伤、不送命、不流血」为重要口号。

使用了多项非暴力抗争的方式,分进合击

Sharp把非暴力抗争的方式分成三大类:(a) 抗议与说服,例如象徵性的游行示威、发表声明、连署;(b) 社会性、经济性、或政治性的不合作,例如罢工;(c) 介入干预,例如非暴力占领。香港这次运动广泛地使用了这三大类的多种策略,从集结上街头、发表质疑政权正当性的声明、连署批特首,到号召大规模罢工,及其他新时代创意的抗争方式,都为运动注入了坚定的能量。

去中心化的实践

另一点令人惊艳的是运动是以相当去中心化的组织架构进行着,至今并未出现核心的领导人物,而是仰赖共同的价值、人民的相互呼吁、在各自领域发起的支持,达到各层次不合作的「遍地开花」。去中心化的实践除了使反抗运动更加坚韧之外,如果认知到运动的目标不仅是推翻独裁政权,而是建立民主体制,那麽正在进行的反抗运动可说是民主精神的绝佳实践。

图片来源:C.C. by Etan Liam

目前的进展

香港的抗争进行至今,尽管是场苦战,已经达成许多正面的进展:

人数达标香港3.5%

香港人口有约740万,若根据3.5%法则,就是要有近26万人持续投入反抗运动。从数起街头游行,到仍持续在各行各业进行的种种不合作、占领、宣言、罢工,估算起来,持续参与的抗争人口应该已远超过香港人口3.5%这个门槛,而从林郑月娥的退让(宣布《逃犯条例》寿终正寝)看来,反抗运动的确也对香港政府达到相当的威胁。

状况比较特殊的部分是,香港是特别行政区而非主权国家,所以即使成功对香港政府造成政权的瘫痪,後面也还有个中央政权需要撼动。而以香港之於中国总人口的悬殊状况,即便所有香港人投入反抗,也不可能达到中国人口总数的3.5%这个门槛。尽管如此,从中共近期用各种新闻煽动仇港民意、威胁动用解放军的反应看起来,香港的反抗运动仍对中共政权造成了相当的压力。

图为今年6/16的游行。来源:C.C. By Etan Liam

政权执行之人力的动摇

军队、警察、官僚是支持政权运作的重要核心人力资源,所以若是这些核心的组成有所动摇,对於推翻政权将是重要进展。最近,暨500公务员连署批特首之後,也出现号召公务员「公仆仝人(同仁),与民同行」的集会,强调「脱下制服都是港人」。除此之外,港府新闻处近400位行政主管也发表公开信批评警方滥用武力、选择性执法。这些政权运作所依赖的重要人力资源若开始对政权质疑、不合作,对於反抗运动都将是重要助力。

那麽,接下来呢?

这场抗争接下来会如何发展没有人知道,但这些答案或许会因为我们的行动而有所不同。怀抱着从非暴力抗争的分析中所获得的些许乐观与希望,我想分享几个可以思考与行动的面向。

对非暴力路线的坚持

回到这篇文章一开始的主题,我认为坚持「非暴力抗争」的基调对於香港的反抗运动应是胜算较高的选择。尤其看到政府不断用各种方式试图催化「暴力与冲突」,都呼应了Sharp所指出的:使用武装的方式与政府硬碰硬是落入了陷阱、选了政府最占优势的抗争形式

你可能会问:「但难道人民就白白给警察打吗?」「坚持和平理性,结果警察还不是一样动用武力?」我同意。就算是使用非暴力抗争,也必定会有伤亡牺牲。但如果最终运动成功了,这些就不是白白牺牲。反之,如果逞一时之气打回去,造成运动的削弱或失败,那才真的是白白牺牲。顺着这样的想法,我认为,反抗者不该执着讨论要使用暴力或非暴力进行抗争,真正该思考的问题应该是:在非暴力抗争的前提下,该怎麽做才能提高反抗运动的成功率

消除人民的恐惧

消除人民的恐惧是提高运动成功率的一个关键。重述前面提过的:「政治权力建立於人民的服从与合作之上」,因此,当越多人能克服恐惧、不再习惯性地服从政府权威,那麽人民的权力就会越大,站出来反抗的人民也就会越安全。

问题是:要如何克服恐惧、让更多人愿意站出来呢?Sharp跟Chenoweth都指向了类似的答案:让人们从风险低、感受得到其他参与者的方式开始尝试。例如:上街静坐、穿同样颜色的衣服、在同样的时间关灯等。而如果现身聚集到某个地方太危险,那也可以反向操作,让人们离开他们平常应该出现的岗位,例如:罢工、待在家里。当足够的人数一起「不作为」,也可以达到瘫痪社会运作的效果。

从公务人员、警察、军队下手

要吸引到公务员、警察、军人这些政权执行人力的配合,就要先了解到他们所面临的拉力与阻力,利用策略去强化拉力,同时削弱阻力。在强化拉力的部分,重点是要让他们感到自己也是一般人民,因而对反抗民众同理。例如:透过家人、朋友诉诸温情,让他们发现自己武装对付的就是自己在意的人们。另一方面,这些人要选择反抗面对的阻力比一般人更强大 — — 部分奠基於对政权本身的忠诚与服从,部分则源於他们反抗所需面临的後果更严重。因此,在削弱阻力部分,要想办法削弱他们的恐惧、瓦解他们对政权的服从。如前面所述,克服恐惧的起点,是从「风险低、感受得到的方式」开始参与。如果罢工的风险太高,那麽可以从较缓和的不合作开始,例如Sharp提到的:在团队里传播不满情绪、低效率、默默地不理会命令等。先使用能够号召越多人加入的行动,以此方式增加参与者的信心,同时降低参与所需面临的风险。

就香港目前的状况而言,可以看到已吸引到公务员加入反抗势力,这是很好的迹象。如何延续此动力,吸引警察的支持将会是重要的下一步。不过在香港的状况里,军人的角色会是最麻烦的一环。要是中国政府真的动用解放军来对付香港人民,大概难以透过上述的策略去吸引军人的支持(没办法跟解放军说:「脱下制服都是港人⋯⋯」)。至於中国政府会不会走到这一步、香港人民该如何对付这一步,必须继续关切。可以确定的是,选择暴力抗争会让中国政府更容易合理化动用解放军,相反的,如果保持非暴力抗争,则会让中国政府较难找藉口。要是真的(不幸地)动用了,也会面临更强大的国际压力。

不可否认的是,即使人民坚持非暴力抗争之路,在抗争的过程中,也必定会有牺牲、流血(但会比暴力抗争来得少);要能够达成民主的追求,也还需要策略的规划与配合。但至少这些非暴力抗争的理论与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即使是面临强大的政权,人民依然有机会推翻独裁、走向民主。希望这能给予勇敢对抗独裁、争取民主与自由的港人一些支持。


相关资料

  • Gene Sharp, From Dictatorship to Democracy, 中英翻译对照版
  • TED. Erica Chenoweth:The success of nonviolent civil resistance(非暴力公民抵抗的成功)
  • 张洁平,49天,香港反送中运动如何来到临界点?
  • 菜市场政治学香港政治文章集
  • 李敏刚,一个城市的起义:香港人在抗议什麽?

注释:

  1. Sharp, Gene. From Dictatorship to Democracy. (1993). ↩
  2. Sharp在书中的用词是 “political defiance”「政治抗命」。 ↩
  3. Sharp认为,军事政变或许能推翻当前的独裁政权,但无法改变政府与人民之不平衡的权力关系。换句话说,就是「独裁」的本质不变,只是换人坐上独裁的位子。另一方面,由於其他国家在进行决策时,还是常以自身的经济或政治利益为考量,要是支持独裁政权对自身利益有帮助,这些国家可能会容忍、甚至帮助独裁政权。因此,完全指望外来的支援也是不切实际的。 ↩
  4. Sharp同意在某些状况下规模较小的暴力手段是不可避免的。但他认为整个反抗运动的主轴仍须尽可能维持在非暴力的定位。 ↩

——菜市场政治学

发文者:吴一舟 发布时间:9/12/2019 11:10:00 上午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赵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