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谭慎格:州长与委员长

2023年03月22日 15:59 PDF版 分享转发

转自:新世纪,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谭慎格(John J. Tkacik)

自由时报-星期専论 20230319

我并不想暗示目前拜登政府和政权之间,可能有什麽秘密承诺。我只是想提醒读者,秘密谅解和私下保证是对外交原则的诅咒。

威尔逊(Woodrow Wilson)总统提出的「十四点和平原则」(Fourteen Points),要求「公开和平条约,以公开的方式缔结,外交必须始终在众目睽睽之下坦诚进行。」

秘密谅解和私下保证 美国外交原则诅咒

如果美国外交想要树立合法性,并约束未来的总统和政府,就不能容忍某位总统一方面对外国领袖做出秘密保证,另一方面却又向未来的总统和美国人民做出完全相反的承诺。(Richard Nixon)总统告诉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他的第二届任期内,他将从撤出美军,并与断交。然而,他却没有把他的计画告诉他的「私人特使」(Ronald Reagan)。这是一个很糟糕的举动。

一九七一年八月,尼克森委托加州州长雷根担任他的私人特使,交付给他在一九七一年十月十日至十一日访问台北的任务,并向他提示谈话要点。

当时,雷根是美国第二大最有影响力的共和党政治人物。做为一位坚定的保守派,雷根在一九六八年的总统选战中,是尼克森在共和党内的主要竞争对手,外界普遍认为,雷根将成为未来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

尼克森很清楚,他的保守派支持者—包括雷根在内—对共产的鄙视程度,仅次於他们对苏联的恐惧。重要的是,根据雷根传记作者孟捷慕(James Mann)的说法,「雷根(对台北)的访问表明,美国最孚众望的保守派政治人物正在与尼克森合作,帮助尼克森安抚他在国内的政治侧翼,不会反对他转向中国的新政策。」可是,雷根并不乐见美国与台湾断交,他在共和党内的支持者对此了然於心。雷根是基於地缘战略的考量,才会支持尼克森的中国政策。一九七一年八月,白宫国家安全会议(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的一份情报简报指出,中国正在牵制「苏联的一四○个师」(140 Soviet divisions),否则这些部队将被用来对付欧洲。

尽管中国在牵制「一四○个」苏联红军师方面具有战略重要性,但雷根支持尼克森在一九七一年与中国接触,不是没有条件的。雷根在一九七一年八月向他的保守派同僚说,尼克森「斩钉截铁地宣告,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抛弃老朋友和盟邦…不会做出任何让步,或是违背我们信誉。如果我错了,结果真的变成那样,那时候就该义愤填膺、群起而攻之了。」

在尼克森的请托下,雷根飞往台北,存疑虑的蒋介石解释尼克森的中国政策转向。十月十一日上午十点,雷根州长(在美国大使陪同下)会见蒋总统,并且「代表总统确认我们对中华民国的防御承诺,以及恒久不变的利益。」

雷根「特使」往事

凸显总统秘密阴谋没约束力

雷根的访台任务结束几天後,我们从白宫的秘密录音系统得知,尼克森总统对国家安全顾问季辛吉(Henry Kissinger)说(对话编号289-018,四十五分十秒开始):「我认为,唯一的一件事就是:我们必须记住,没有什麽事情是瞒得住的!我认为如果我们出卖台湾,我们就不可能达成秘密交易,你明白吗?」季辛吉试图转移话题,但尼克森向他强调,美国将保留在台湾的军事力量,直到两岸关系出现「和平解决」(peaceful resolution)的时候。这次谈话结束後不久,季辛吉第二次前往北京,针对如今已成为明日黄花的「上海公报」的措辞进行谈判。季辛吉对中国总理周恩来做出的让步,应该会让雷根感到震惊—如果当时他知道的话。

一个月後的十一月十七日,雷根前往白宫椭圆形办公室拜会尼克森总统,亲自报告他在台北会谈的内容。这位州长向尼克森解释道:「由於(美国的)中国政策转向,台湾的情势不稳定是可以理解的,但归根结柢,他(雷根)认为台湾人民理解总统访问北京的原因。」「尼克森录音带」(对话编号620-12;四分廿三秒开始)透露:

「雷根:我(对蒋介石)说,如果您冷静下来想一想,苏联在中国边境部署了一四○个师…您必须思考一下,如果苏联突然关闭後门,他们不再需要在中国边境部署这些军队,俄国在中东或西欧会变得多麽挑衅好战,但他(蒋介石)不太确定情况是否真是如此。…」

雷根州长可能已经听取国家安全会议关於「俄军一四○个师被牵制在中国边境」(实际数字接近四十个师)的简报,这是尼克森转向中国的最主要因素。雷根告诉尼克森:

「…很明显,他们(台北)的疑虑是基於一种认知:您可能会去北京,设法与他们谈判缓和关系(détente,低荡)之类的事情,然後您可能会试图向台湾施压,要他们以某种方式达成协议,也就是说,与中国大陆合并的协议,他(蒋介石)说,这种协议将会血流成河(bloodbath),他说,「我们会被杀光」。他还说「我们绝对不会坐以待毙,这会死很多人…」

尼克森同意雷根看法。雷根说,他设法安抚蒋介石;他坦率地为蒋总统分析美国的国内政局、民主党参议员的「厌战情绪」,以及他们「可能问鼎白宫的野心」。雷根向委员长暗示,尼克森转向中国有国内政治因素的考量:「我对蒋介石提到这个的时候,他突然转头看我,脸上露出很和蔼的笑容,然後用中文说了一句话,翻译开怀大笑说,『总统说他非常能够理解』,一瞬之间,整整一个小时的谈话变得非常不同,变得非常亲切。」雷根向尼克森娓娓道来:「我告诉他们…」

「我认为我获得授权向他们保证,这个国家绝对无意以任何方式改变其条约关系。我说,首先,我从来没有听说这次访问是为了进行谈判,而只是为了展开沟通,我也不相信美国想要强迫台湾向中国大陆屈服。而且,就像我说的,整场谈话始终维持良好的气氛。」

在此之後的好几年里,雷根一直认为他获得尼克森的直接「授权」,可以向台湾保证,美国丝毫无意改变与台湾的关系,也不会向台北施压,迫使其与北京谈判。一九八○年,雷根决定与民主党候选人卡特(Jimmy Carter)竞逐白宫宝座,部分原因就是他认为卡特背弃了这项承诺;在一九八○年的选战中,雷根曾一度表示,他在当选总统後将「恢复与台湾的官方关系」。

雷根对台「六项保证」

美国对台对中政策根本要素

一九八二年六月廿五日,已经成为总统的雷根,解除国务卿海格(Alexander Haig)的职务,因为海格企图终止美国对台军售,违反《台湾关系法》。後来,雷根私下向台湾保证—一个月後,国务院在国会的公开听证会中证实此事—美国不会设定终止对台军售的时间,也不会就军售议题徵询中国的意见,美国不会在台北和北京之间斡旋,也不会向台湾施加压力,要求台湾与中国谈判。还有,美国不会改变对台湾主权问题的立场。正如国务院到了二○二三年仍然坚持的主张,雷根的「六项保证」是「美国对台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策的根本要素」。 但是,雷根担任「特使」的往事凸显了一个现实,就是一位总统的秘密阴谋,对他的继任者、国会或美国人民都没有约束力。

星期专论 谭慎格

(作者谭慎格为美国退休外交官,曾分别在台北和北京任职,现任美国国际评估暨战略中心「未来亚洲计画」主任。国际新闻中心陈泓达译)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李心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