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曾几何时风云地——香港江湖的狂飙年代

2024年05月15日 8:34 PDF版 分享转发

转自:新世纪,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牲命记 历史与秩序 2024-02-08  浙江

电影《》完整版

20世纪后半叶,由于特殊的政治地缘和社会结构,成为了华人世界的社会暴力之都。黑道、江湖的空间模块充斥于城市的系统权力场域中。在那个江湖的黄金年代,各路枭雄辈出——不,或许应该说,是“在地空间”中的“英雄”。习惯于强国家主导社会权力矩阵的人,对于非法暴力凝结而成的帮会组织,有着黑白的观念判断。但对置身于暴力多元化,非统一,弱国家或者无政府权力矩阵场域中的人来说,社会博弈由于缺乏国家的强制的掣肘和“国家知识”书写的塑造,是非正邪观念往往是根据个体利益关联去展开认知的。而暴力本身存在规模的边际递增性,正如庄子所揭示:“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暴力规模如果大到让人无法抗拒,或者将人的关联裹挟到无法脱身时,暴力组织的黑白属性就变的模糊,甚至反转。八十年代,香港帮会产业升级,深度染指影视业,促成了香港影视帮会题材的繁荣,这并不完全是帮会资本的自我致敬的声望泡沫,对于当时底层的人来说,江湖的确是香港底层人口的生存可欲方向之一(随着大陆改革开放,这些香港帮会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开始深入内地广泛流行,这一现象背后,有着社会结构的趋同性,即大陆在八十年代后,政治权力开始从社会高度管控中退场,留下了权力真空,社会暴力同样成为一种生存策略的优先选项,可欲的生活方式。因此,内地六、七、八十年代出生的这三波人身上,或多或少受到了香港暴力影视文化的浸染。这并不限于阶层,那一代成长起来的人,国家权力体系还没有形成今天那样的效率规训机制,人还不都是“单向度的人”。在电影《江湖情》(1988年)中,一个潮州籍贯的舞女眉飞色舞的向家人述说着遇到了一位同为潮州籍的江湖大佬:“今天有个大客户包了我们所有小姐去希尔顿吃牛排,你猜包我们那个人是谁?是济哥,李阿济嘛,”而家人的回应也极为积极:“哇,中头奖了。”电影叙事的价值倾向,揭示了曾经的香港,有关于江湖暴力的传说,至少在某个阶层,不仅不为人所鄙夷,甚至是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所以,92年开始发行的《古惑仔》,第1期即风靡程度达到了洛阳纸贵的地步,单册发行量最高曾达到3万一期——要知道,这可是一座600万人的城市。如果以最终连载2335期估算,《古惑仔》漫画最终的总发行量要数倍于这座城市人口数量。

《黑社会1》中的和联胜元老与O记警官的对白

或许在大陆人看来,曾经的香港社会是一个黑白不分的价值场,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用一种自我中心主义的视角去展开褒贬,毕竟,由自我适应,从而推导出来的价值普遍主义,也只是一种特殊的地方性视野,只有对其深入的剖析,才能获悉其生存逻辑,进而理解人在不同权力场中,面临生存压力,会产生何种观念和行为。因为我没有香港的生存经验,在此就以高度借鉴了现实素材的《古惑仔》系列电影和漫画,再辅以电影《黑社会》(这分别涉及了香港的三大帮会)对香港江湖进行管中窥豹的探原。

香港的社会暴力生态

《古惑仔》作为一部帮会题材的电影,虽然属于商业片性质,并不重点刻画社会的内在肌理,但是在一些情节上,还是会反映出香港社会中的暴力土壤。在《古惑仔》第一部中,少年“陈浩南”及其玩伴,在球场踢球时,便被区域中的帮会头目“靓坤”收保护费。随后,不甘受辱的“陈浩南”一干人,顺势加入了帮会组织“洪兴”。事实上,对于香港出生的人而言,加入社团,并不是一个需要经过道德挣扎的抉择,由于社会阶层上升路径受阻,“国家能力”所能提供的公共安全服务有限,社会底层民众只能通过依附、购买、加入这类形式托庇于形形色色的社会暴力集团。

经典港片《古惑仔1》【图略】《古惑仔1》中“陈浩南”的出道缘由

《古惑仔》第五部中,前“洪兴”成员,刚刚出狱的“大头仔”,原本打算洗心革面不再与帮会纠葛,但是正如“陈浩南”所说,“(各行业)全都和黑社会有关”,于是在尝试自食其力的打拼生涯后,“大头仔”最终还是被社会暴力勒索的走投无路,只得重新依附“洪兴”

《黑社会2》中“吉米”述说自己的加入帮会的动机

香港社会猖獗的帮会势力,其形成大约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外来人口的不断流入,因为外来人口缺乏“社会资本”(信任、声望、财产、人脉),那只能倾向于采取暴力策略。二是,英国殖民者作为“客帝”(章太炎对“满清”的称呼),无法或者不愿在香港建立自上而下的权力贯彻体系,那么底层的社会冲突,也就给社会暴力使用留出成本优势,以及惩罚失效的制度性缺口。所以香港的帮会势力在那个时期,一直能够保持野蛮生长。关于“客帝”,其实还可以展开说说。我们常在香港的影视作品中,看到律师在法庭上长袖善舞,把公诉人辩驳的节节败退。从法律的角度看,是普通法和大陆法的制度差异,但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则是香港行政组织的精英吸纳能力不足(“精英”在社会科学中是一个中性词),无法有效的将社会精英化为己用。那么这些社会精英流转在社会空间中,势必掀起更大的风浪。比如香港目前当下第一大帮会“和胜和”在世的第一元老黎国华,他曾有着警察和帮会成员两重身份,但是最终他选择脱下警服,全职投入帮会职业中,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事实上,这种公务员辞职,投身江湖的案例,在过去的香港帮会中为数不少)。作为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由于缺乏身份认同和文化差异,行政控制力存在先天弱点。【图略】《黑社会2》中,面对唾手可得的权力,“吉米”不屑一顾【图略】“吉米”更希望自己的后代成为“白道”精英

当然,香港社会内部也会不断发生演变,早期资本的积累需要暴力加持进行压榨,但随着资本完成积累,开始寻求降低暴力雇佣费用,降低由多元暴力形成的交易壁垒所产生的交易成本,最终都会倾向于选择和“垄断暴力”结合,形成“政治—资本”的结盟统治。在这个过程中,江湖伦理也会受到资本的冲击。就《古惑仔》这部系列电影,其实若隐若现出一个“义气为先”“赚钱第一”的伦理转向。在“蒋天生”时期,古惑仔中更多的是强调义气为重,而到了“蒋天养”登场后,就立刻标榜金钱至上:“做大事,要成功,三个条件:钞票、钞票,还是钞票”的事情要低调,赚钱的事要高调”,并对帮会分子的转型升级设置了可欲方向:“浩南,打打杀杀,终究有玩完的一天,以前你穿T恤牛仔裤,现在穿西装打领带,斯斯文文的,这就是进步。”(穿着呈现个体获益与依附权力权力体系的关联虽然,这只是编剧在地经验不自觉的在情节上若隐若现,并非刻意设置的剧情线索,但已经暗含了香港帮会在“政治—资本”主导的新时代权力场域中的衰亡命运。这在2010年上映的《飞砂风中转》中,有一段帮会坐馆颇为无奈的对白,反映了帮会的生存窘境:“代客泊车才收二十块,卖盗版,都被网络下载给打垮了,去市场收保护费,那些老板,居然说以后只会交钱给政府。当坐馆,一三五坐差馆,二四六坐殡仪馆,黑也管,白也管,真是名副其实的坐着被人管。”

主要帮会

洪兴《古惑仔》漫画和电影中的主角帮会,原型是“新义安”。香港江湖三大帮派中,唯一私姓相传的帮派。上世纪,由向前所创立,出任龙头,后由其子向华炎,其孙向展伟继任。在《黑社会》中,则直白的名为“新记”。向家虽名义上坐享龙头之位,实则帮内事务主导权,由林氏族裔掌握。坊间有“向家天下林家打”的说法,当年向前被港英驱走台湾,“新义安”事务交由心腹林景辅政。林景淡出江湖后,由其族弟林江接任大总管,时至今日,帮内中高层,十之八九出自林氏门下,只是林氏兄弟向来忠心向氏,才不至于出现“田氏代齐”的一幕。值得一提的是,向、林二氏均来自广东传统的暴力策略兴盛之地——海陆丰。东英《古惑仔》漫画和电影中主要的反派帮会(《古惑仔》电影中,字幕为“东星”,国语发音为“东升”),原型是“14K”,,由葛肇煌创立并出任初代龙头,在其去世后,其子葛志雄被推举为二代龙头。但是因为其内部架构原因,葛志雄虽有龙头之名,却无龙头之实,36个字堆(堂口)向来各自为政。这在《古惑仔》电影情节中,有清晰的呈现:东英各路大佬对于洪兴的挑战,缺乏统一协作。洪兴时常出现跨区域的“揸fit人”协作,而在东英这边,无论是“乌鸦”“雷耀扬”“司徒浩南”都是单打独斗。另一方面,东英的龙头的继任,也明显缺乏传承关系,“骆驼”死后,继任的“白头翁”,与其不具有血缘或者派系亲缘关系。

《黑社会1》中,有一场和胜和几个区的“揸fit人”结拜的镜头中,宣读洪门誓词者,即是“和胜和”油尖旺区“揸fit人”何国柱本色出演,同时他也担任了电影的顾问。

《黑社会1》中元老门就下一届坐馆人选进行表决

和联胜《黑社会》中的主角帮会,原型是“和胜和”,是香港三大帮会中,主体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帮会坐馆由选举产生。电影情节参照了当年“鸡脚黑”“大飞”那次激烈的坐馆争夺事件,其中“阿乐”的原型就是“鸡脚黑”“鸡脚黑”在坐馆任期结束后,试图连庄,但在超级元老“尤伯”强势干预下,提携“上海仔”接任坐馆,而“上海仔”对应的电影角色就是“吉米”“上海仔”在现实中,和电影情节一致,是靠贩卖盗版光碟发家的。有趣的是,在电影中“大D”因为提出双话事人制度而丧命,而如今的“和胜和”已经改组为“四话事人”制度,任期由二年改为三年不过,直到现在,“和胜和”的坐馆产生办法,依然掌握在由退休坐馆组成的“元老院”中,而在“元老院”中,的确是有电影中“邓伯”这样一言九鼎的元老存在的(和胜和过世的元老,“国龙”、“尤伯”都可以算作是《黑社会》中“邓伯”的原型),虽然他们的徒子徒孙辈更年富力强,但叔父辈拥有辈分声望、知遇恩情、人际网络的节点能量,所以在“元老院”中,叔父辈依然拥有较高的话语权。【图略】电影《古惑仔4》中“大飞”恭维“恐龙”,而在漫画中,根本就没有提及屯门的清一色

【图略】《黑社会1》中提到荃湾都是和联胜的地盘

清一色《古惑仔》电影中,“洪兴”成员“大天二”成婚,屯门扛霸子“恐龙”前来贺喜,“大飞”恭维其领导的屯门是“清一色”。而在现实中,“新义安”在屯门确实是清一色,其他帮派无法染指。事实上,也不止于“新义安”拥有清一色的地盘。“和胜和”也有清一色的地盘,在《黑社会》的话事人竞选中,一位元老就曾说过,“大D”领导的荃湾一向强势,这与现实情形吻合,在荃湾,“和胜和”“一条龙”。而在元朗,“一杆旗”则属于“14K”,所以《古惑仔3》中的东英龙头“骆驼”的身份是和元朗有密切关联的。【图略】《古惑仔3》中的对白显示,“东星”和元朗关系密切造成“清一色”的原因有很多,正如刘邦、朱元璋打江山时,涌现了庞大的同乡团,这当然不是因为他们家的祖坟集体冒青烟了,人的资质天赋本身相差并不大,但在后天的激励惩罚机制中,就会慢慢呈现差异。因此,帮会在某个地头上,如果出现强势主导地位,那么在更强的动员能力和高回报激励下,就越可能造就出独霸一方的态势。

时代背景及组织原理《古惑仔》漫画的作者“牛佬”,为什么要选择“新义安”作为主角社团,而不是其他两个社团?并非偶然,香港江湖中的帮派,兴衰时有起伏:在五六十年代,三大帮会中根基最深的“和胜和”势力占据首位,而在七十年代,各字堆野蛮生长的“14K”开始崛起,进入八十年代后,“新义安”则最为强势,在地盘争夺过程中,将“14K”打的节节败退。有了这层现实背景,那么1961年出生的“牛佬”(牛佬的顾问是吴志雄,也就是《古惑仔》中的“B哥”。他隶属于另一个老牌帮会“和合图”,也被称为“硬壳”),他的“所见世”,就是“新义安”一路凯歌高奏的年代,这自然会影响到牛佬在创作《古惑仔》这部漫画时,对于主角原型的择取。“洪兴出打仔,东星出四仔,这是《洪兴十三妹》中的一句台词,虽然只是出于剧情正反角色设定,和现实原型并不搭边。但是,却也可以通过这句话,窥探“洪兴”“东星”两个帮会的组织行为差异。“洪兴”的原型是“新义安”,其组织架构,是单一制的科层体系,环环相扣,控制力强,高层令行禁止,下层就选择服从。而“东星”的原型“14K”,实行的是一种邦联制体系,各字堆自行其是,高层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财富再分配能力较弱,则旗下小集团为了生存,行为趋向于竞争,即使一两个字堆命令禁止,也难以协同,且在营生手段上自我设限,容易在激烈竞争中处于下风,故难禁止。如果将这个组织架构差异的思路贯彻下去,就可以发现,“洪兴”无往不利,也是同样的组织架构原理:《古惑仔》电影中洪兴各坐馆之间比较“讲义气”,呈现深度的集体协作,那是因为单一制惩罚力度更强,个体短期的零和博弈(不讲义气)不再是最优选择,而长期协作的正和博弈,才是最优选择。这在《古惑仔5》中有所反映,“洪兴”的两个堂口老大“韩宾”“基哥”的矛盾,就是在龙头“蒋天养”协调下,双方选择了共赢的协作。而“东星”的邦联制因为缺乏中央的强制力,各字头的行为选择趋向于零和博弈,所以在电影中,“东星”似乎都是唯利是图的反派人物。

这不仅可以解释《古惑仔》电影,在现实中,可能也符合“新义安”崛起的制度优势,一姓相传的权威存在,如果外部政府管控力弱,帮会内部集权所产生的协作,相对于权力封建化的帮派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不过帮会组织的一时成败,在不同政治生态中,也存在不同适应能力,“新义安”由于一姓相传,到了向家第三代时,口含金钥匙出生的向展伟无论对于江湖的认同或是进取心,不可能和那些底层出生的江湖中人一样,再加上后,特别行政区当局对帮会的管控也绝非港英时代那么松懈,面对外部的政治压力,“新义安”开始选择漂白转型。更重要的一点,由于“新义安”的一姓私传制,限制了帮会精英的上升进取动力。毕竟,出来混,“坐馆”的名位,是每个古惑仔的至高目标,否则打生打死,晋升路径还存在终极的制度瓶颈限制,自然让人意兴阑珊。反过来,“和胜和”由于其领导权的开放性,更易吸引精英加入,调动内部的积极性。在《古惑仔》漫画中,由于福田一战后,“洪兴”骨干精英损失殆尽,从此一蹶不振,孱弱多时,已经退位的前任龙头“蒋天生”就建议在任龙头“韩宾”,改组“揸fit人”制度,由龙头任命制,改为竞选制,就此“洪兴”中层骨干洗牌,一批更富野心的精英上位,重振了“洪兴”的声势。而在《黑社会》中,“阿乐”在竞选坐馆时,曾许诺,如果一旦当选,将带领帮会杀进尖沙咀这块油水地,事后如愿。从这个角度讲,如果外部政治管控压力变大,帮会的共和联邦制优势就开始显现,更快的内部优胜劣汰流通,能够有效提升帮会之间的竞争力。所以,在香港回归前夕的扫黑开始后,“和胜和”时隔几十年,又重回香港江湖风头第一。事实上,如果帮会的业务外拓空间有限,那么内部的竞争强度就决定了帮会之间的竞争态势。

“洪兴”在香港回归后识趣低调【图略】《黑社会2》中,“新记”龙头“老许”向“吉米”引荐高官

《黑社会2》中高官批评“阿乐”领导的“和联胜”强势扩张,打破江湖格局

人物原型

《古惑仔1》中,“牧师”出场

牧师:陈慎芝,绰号“茅趸华”,曾是隶属于“14K”“慈云山十三太保”的老大,一度在江湖上风头甚劲,后信奉基督教传道,颇善经营个人形象,在1987年代当选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曾在电台沽名钓誉的痛批《古惑仔》毒害青少年,不过自己却对担任黑社会题材电影的顾问来者不拒,并借机为自己在电影中刷存在感。如今凭借自己营造的江湖声望,成为了排解江湖纷争的“拆弹专家”《古惑仔6》中,“牧师”曾试图调节红毛绿毛的一触即发的口角之争,可谓符合他这一现实身份,只不过和电影中“牧师”被红毛绿毛不屌,而在现实中,江湖中人对陈慎芝还是很陴面的。此外,人们所熟知的香港电影中的“四大恶人”之一的李兆基,也就是《古惑仔》中的“基哥”,曾经也是“慈云山十三太保”中的一员。

陈慎芝在《雷洛传》中出任顾问,并借机刷存在感【图略】《古惑仔6》中,“牧师”试图调节夜店里发生的冲突因为帮会势力逐渐控制影视业,所以,有不少发展前景不佳的小混混或者过气头目,转投影视行业,其中有很多我们所熟知的香港电影人都曾是帮会分子,比如说“14K”的擂台王者。不过,作为“红棍”的陈惠敏,其江湖地位恐怕未必如其接受采访时所吹嘘的那般尊崇(网友戏称其为“吹水敏”)。江湖人虽然看重一个人在拳台上的身手,但是更尊重那些真刀真枪的实战王者。所以,陈惠敏与其在《古惑仔》中扮演的“骆驼”现实原型,曾经在香港和荷兰江湖上叱咤风云的易忠相比,那是相去甚远。不过,陈惠敏的江湖身段,在《古惑仔》中倒也能找到一个匹配者,那就是“东星”的”“何勇”(正好也是拳王)

陈惠敏所扮演的“东星”老顶“骆驼”

“东星”拳王“何勇”真正的江湖巨鳄其实是下面这几个角色的原型。东英五虎:虽然“东英”的现实原型是“14K”,但是“14K”并无“五虎”的名号设置。事实上,所谓的“五虎”“新义安”旗下的坐镇一方悍将的荣誉头衔。漫画,应该是“牛佬”结合现实的张冠李戴。新义安在创立初期,即设有“四虎”头衔,初代四虎为:林景、林胜、陈武、黄恩。而二代“四虎”则是:纪宝、张亮声、余永焯、向华波。向华波乃是龙头向华炎的亲弟,加封“二路元帅”,是《古惑仔》漫画中的“蒋天养”人物原型,而“四虎”之首的纪宝,日后成为夜总会大亨,经营赌船,混的风生水起。虽然淡出帮会事务,但纪宝对于《古惑仔》电影设定其娘家“新义安”为主角社团还是很受用,所以在《古惑仔5》的拍摄中,欣然允许电影在其赌船上拍摄。

太子《古惑仔》电影中,“太子”只是在第四部中,出场戏份很少的人物,在第五部中只是未出场的背景人物,从“基哥”言语中,可以推断,“太子”是一个拳王级的格斗好手。而在《古惑仔》的衍生剧《洪兴十三妹》中,则明确太子坐镇尖东。与电影的情节差不多,在《古惑仔》漫画中,“太子”是全港江湖公认的战神,在洪兴的地位更是位列“龙头”“白纸扇”之下的。这个人物在现实中有原型,就是原先被封为“尖东之虎”,后因为势力强横,地位超然,被加封为“新义安五虎之首”——“尖东虎中虎”的黄俊,和漫画中一样,黄俊在“新义安”内部也是位极人臣。陈浩南《古惑仔》的主角,现实原型就是“湾仔之虎”陈耀兴。在漫画中陈浩南和太子二人作为洪兴的头面的“金牌红棍”,出生入死,感情甚笃,而在现实中陈耀兴和黄俊也是结拜兄弟,坐镇铜锣湾。乌鸦、笑面虎《古惑仔》电影和漫画中的“下山虎”“笑面虎”。,现实原型就是“14K”“黑白无常”,和《古惑仔》中的情节一样,一文一武,曾经称霸铜锣湾,后被新义安纪宝和张亮声携手打退。

尾声2020年,连载28年的《古惑仔》漫画完结,这其实是一个明喻。自从香港回归以来,江湖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如今的江湖已成为干涸的湖泊,早已没有承载大鳄的生态,只有剩下一些顽强的小鱼还能存活在洼坑余荡中潜息(我个人认为香港江湖的衰落,应该以寨被拆除为标志。通过瓦解九龙城寨这个国家权力无法监控的“赞米亚”空间,香港进入了全面“敞视统治”,抬高了“非法”成本)

九龙城寨,是一个国家权力真空之地

有很多批评认为《古惑仔》这部漫画蚀害很多青少年,这个的确是成立的。《古惑仔》作为一种行为模因,可以感染青少年的行为,但是在历时性的观察中,同样可以发现,在“国家—资本”更强大的效率驯诫机制下,深受《古惑仔》影响的这代人,如今行为策略要比上两代人要平和许多。那是因为,新崛起的“国家—资本”权力矩阵中,巨大的惩罚效率和成本,并没有为暴力留出多少收益激励的博弈缺口。不过呢,江湖并不会离开,因为暴力是人际博弈过程中,一个选项,正如撒谎一样,粗通一点人事,人就学会使用暴力。但凡有一天,“国家—资本”权力矩阵发生松动,暴力依然会作为一种策略在社会上兴盛。

陈浩南对山鸡的暗战——一种更真实的人际关系视角

——网友推荐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