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我不是药神》票房破10亿 舆论拷问中共定价机制与药品市场乱象

2018年07月08日 19:27 PDF版 分享转发

《我不是药神》因反映大陆药品市场乱象成为票房黑马 网络图片
》因反映大陆市场乱象成为票房黑马 网络图片

记者/主持人:董筱然

来源:希望之声  (记者董筱然综合报导)7月5日在中国上映的反映大陆药品市场乱象以及社会矛盾的现实主义影片《我不是药神》,仅上映4天便冲破了50亿票房大关。在美中贸易战打响第一枪的同时,该片的播出更是掀起了舆论热潮。一盒价值2万余元的进口到了就被卖到4万元一盒的天价。影片在反映癌症患者与病魔抗争的同时,还要为了生存与药商和药监部门定价机制抗争,贴近现实的表现手法,引发了大陆民众的共鸣,舆论也在拷问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我不是药神》是由文牧野执导,宁浩、徐峥共同监制的剧情片,徐峥、周一围、王传君等主演 。影片中徐峥饰演一位上有病危的老父,下有即将被夺走抚养权儿子的中年草根程勇。程勇经营一家性保健品店,靠卖神油为生,但生意冷清的房租都要交不起。

一天,一个名叫吕受益的神秘男子,找到程勇,托他从印度代购一种药。吕受益是慢粒患者,这是一种血液癌症,他要找的药是抗癌药“格列宁”。正版药“格列宁”在中国售价近4万元一瓶,普通人根本无法承受,而印度仿制药的价格只有2000元。因印度《专利法》放弃对药品化合物专利保护,允许进行仿制,而中共则不允许。但大陆买不到印度的印度格列宁,它在中国境内禁止销售。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答应吕受益的请求,就是走私药物,是犯罪。但程勇最终还是走上了这条路,他的动机并不伟大,因为他可以5000元的价格出售药物,获得丰厚的利润,程勇也被白血病人封为“药神”。但是随着他和白血病患者的深入接触,他意识到他贩卖的不仅是药,而是很多人生的希望。

当警察开始查封“印度格列宁”后,一场关于救赎的拉锯战也在波涛暗涌中慢慢展开……尽管后续的考验一波接一波——正版药商的打击,假药骗子的骚扰,公安机关对仿制药的围追堵截,印度药厂因为官司被限令停产……但程勇还是选择做下去。

对程勇来说,最大的压力不是牢狱之灾,而是吕受益的自杀,以及他身后千千万万因买不起正版药而绝望到想死的白血病人。程勇从来不想当什么救世主,但他再也无法拒绝那些饥渴求生的目光。程勇从自私走向无私,为病人的生存权抗争,但最终却还是自首投案悲剧收场 。

男主角有一个信念就是:一个人想活下去,有错吗?这不是什么神圣的理念,只是社会中一个人的人之常情。

《我不是药神》反响大因源于现实

《我不是药神》取材自真实案例。片中主角程勇取材自无锡的慢性白血病患陆勇。2002年陆勇被查出患有慢粒白血病,吃了两年的瑞士抗癌药格列宁,花了56.4万元。尽管曾经是个收入不菲的私营企业主,但面临高昂所带来的经济压力,不得不选择来自印度的仿制药。

不堪重负的他改用印度仿制药,而这种药的价格只要瑞士药的二十分之一。2004年8月,陆勇在病友群分享了这种仿制药,随后便有越来越多的病友让他帮忙代购,人数一度达到了数千人。

2014年3月,陆勇因使用网购的信用卡,帮助上千名病友购买印度仿制药,结果因“涉嫌妨碍信用卡管理罪和销售假药罪”被捕。戏剧性的是,当陆勇被抓后,1002名癌症患者在联名信上签字为他声援。他们中既有大学教授,也有普通市民。

一年后,检方决定对陆勇不予起诉。陆勇在看守所一共待了135天。

《世界新闻网》刊登署名云上风的评论文章说,《我不是药神》之所以引起热议,是因电影表达了更深一层意义,在于其被认为多年未见的实主义电影,基本上是把在2015年发作的陆勇案搬上银幕。而那起案件显示中国众多家庭被昂贵的医药费用拖垮,没钱就等死的现实,很多人感同身受,以自己的遭遇或家人的惨状,说出那份生存的危机。

《我不是药神》因为碰触高价药、卖假药等中国社会痛点,引发民众高度共鸣,媒体也相继探讨中国长期存在的药品弊病。

以本片治疗慢性白血病的原型药品格列卫(Glivec,又译基立克)来说,瑞士制药企业诺华(Novartis)投资超过50亿美元才开发出来,本来价格就非常惊人。2015年,瑞士原版一盒定价人民币2万3500元。但在中国,由于独特的关税、定价和销售制度,它的价格竟是世界最贵。

香港医务行政学院理事庄一强博士早前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同为专利保护,为何人家的定价却便宜一半?就是说,即便给了专利保护的特权,也应当根据市场环境定价。“格列宁”的天价,恰恰是中国(中共)定价机制出了问题,是药价虚高的体现。

庄一强表示,中国申报药价成本时,在各国只含制造成本和研发成本之外,又单独加上一个中国特色的成本——制度成本。药品回扣,关税,一、二、三级经销商,甚至灰色寻租的钱全部算入……必须得承认,从药物出厂定价,走到医院药房,中间的环节渠道存在太多的灰色空间,层层拔毛导致最终药价高得离谱。

不仅如此,中国药企往往因为一些必须药品、疫苗【小编推荐:显微镜学家发表对四家疫苗公司的成分分析】利润太低,乾脆把生产线停掉,将资源用于生产利润率更高的药物,造成中国至今仍不时传出“降价死”、“药荒”等严重供需失调的现象。

网民评论对中共医疗体制产生质疑 网络图片
网民评论对中共医疗体制产生质疑 网络图片

有网民评论指,“《我不是药神》将抗癌药天价等诸多药品市场乱象推给药商药企,是该片擦边通过审查得以上映的原因。而长期与高价药打交道的患者都知道,中共官方的政策:药品单独定价权,对已过专利期的药品定价机制不合理,高关税、增值税、医院加价,发改委和药监总局你们最清楚了,出来说说吧”。

还有网民发帖说“2013年人民日报的调查报道发现,治疗的赫赛汀,在大陆要卖24500元,而香港药房的最低报价约合人民币14800元,一江之隔,每盒药价格相差近一万元。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巡视员郭剑英同年9月解释了为什么大陆80%的进口原研药价格会高于香港:‘香港没有5%的关税和17%的增值税,没有15%的医院加价,流转费用也不会达到20%多’。一语惊醒梦中人。”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李心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