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中共打数字太极 美国拒信中共气候政策

2021年05月20日 4:23 PDF版 分享转发

屏幕上显示,2021年4月22日,(左二)通过视讯参加拜登领导的国际气候大会。

虽然北京当局承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给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但总统气候特使近日直言,相信是“愚蠢且渎职”。同时,前中共央行行长周小川承认,中方仍想在年度碳排放总量的数字上“打拳”给外国人看。

在去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和今年4月的全球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都表示,将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所谓“碳达峰”,是指碳排放不再增长;“碳中和”就是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抵消掉排放的所有二氧化碳。

这一承诺是否会履行?外界普遍持怀疑态度。

据美国政治网站“政客(Politico)”报导,美国总统气候特使约翰‧克里(John Kerry)在5月12日向国会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表示,拜登政府不能仅“依靠某人的话”,来确保中方履行其气候承诺。

“这不是一个以信任取胜的问题。”他说,“如果我们只是建立一种信任的事情,那将是愚蠢和渎职的。”

克里4月中旬应邀访华,与中共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上海举行会谈,就两国的气候变化合作以及将于11月举行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6)等交换意见。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他透露,当时与中方官员谈到中共资助海外燃煤时,谈话变得“非常激烈”。

克里表示,要想让中共在5个月后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接受外界认为的“合法的东西”,美方必须继续工作,因为现在“还没有达到那一步”。他已经和欧盟外长们讨论过一个统一战略,以就气候问题应对中共和其它国家。

一带一路转嫁煤电污染中资银行被指助境外伐林

美国对中共气候政策的不信任,源于中方在环保方面的实际作为。

据美国之音报导,环保人士批评,中共虽然在国内制定减排目标,却通过“一带一路”向其它国家提供开发燃煤电厂的资金。这等于转嫁污染,破坏全球的气候效益。

据统计,中共为其它一带一路国家兴建中的煤电厂提供了四分之一的资金。这些容量总和达102GW(吉瓦)的煤电厂若建成,将占全球煤电总容量的5%。但由于全球碳污染排放量是以国别来计算的,此类煤电厂未来所排放的碳污染量就不会挂在中国账上。

绿色和平组织东亚区的全球气候政策顾问李硕表示,“北京应该开始限制其对海外(电厂)项目之资助⋯⋯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前提出规划,这将有利于中国。”

除了外包污染,中资银行近日也被指资助境外森林砍伐。

据英国《金融时报》本月初报导,由全球非政府组织组成的联盟“森林与金融”(Forests& Finance)分析的数据显示,从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中资金融机构为一些从事大宗商品贸易的公司提供了150亿美元贷款和承销服务。其中,国有中国工商银行是最大的贷款和承销服务提供商,提供总价值达22亿美元。而这些大宗商品与东南亚、巴西和非洲的毁林活动有关联,加剧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报导指,这与习近平提出的“2060实现碳中和”目标背道而驰。

“碳达峰”峰值多少?中共打数字太极

另据“全球燃煤电厂追踪(Global Coal Plant Tracker)”组织统计,中国境内目前营运中的煤电总容量约达1,023吉瓦,占全球煤电容量的一半。

外界普遍认为,要达到减排的目标,中国应在2030年关闭至少五成的煤电厂,甚至在2040年前关闭全部的煤电厂,才能达到2060年碳中和的净零目标。

但《纽约时报》撰文指,中共的“十四五(2021~2025)”规划似乎没有完全朝这个目标努力,而是给煤炭辩论的各方留下了立足点。

一方面,该规划承诺绿色增长,除了建设核电站外,还将扩大水电、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的能力,并表示到2025年时,非化石燃料将占到中国能源消费的五分之一;而另一方面,规划不但没有给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制定绝对上限,反而暗示会继续建设燃煤电厂。

今年1月底,中共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对陆媒表示,调研发现,“不少地方认为2030年前还可以继续大幅提高化石能源使用量。”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也在今年3月发布“2020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提出在未来五年里适度增加煤炭消费量,在2025年达到42亿吨。报告还称,中国应该培养三到五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煤炭企业”。

该协会在早些时候公布的未来五年煤炭行业发展指导意见中写道,“煤炭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压舱石作用不会改变。”

芬兰赫尔辛基能源和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enter for Research on energy and Clean Air)的首席分析师柳力(Lauri Myllyvirta)认为,中共正将“很多繁重的任务留给2030年以后”,“扩大老式经济增长模式与促进绿色增长之间的核心矛盾似乎尚未解决。”

《纽时》指,关键问题不仅是中国的排放量何时达到峰值,而是达到多高的峰值以及达峰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大幅下降。

对此,前中共央行行长、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周小川在上个月谈“建立什么样的碳市场”时称,2030年碳达峰的目标明确了碳排放强度减少65%等,但排放总量究竟是多少还不清晰,各家分歧也不小。

他透露,年度碳排放的总量规划显然尚不清晰,这可能是出于两种考虑:一是继续不使用绝对量指标,可以数字上“打太极拳”,特别是打给外国人看;二是实际上中共自己的基础数据工作没做好,没办法拿出一致且可信的数据,并依此进行计量和规划。

来源:大纪元记者张北综合报导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赵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