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中国人口结构改变 青年潮退去社会愈来愈僵化

2023年11月02日 0:47 PDF版 分享转发

专家表示,中国社会越来越僵化,主因之一是青年潮退去,目前青年比例只有17%,而青年比例低于20%的社会很难实现政治转型,决定今后将是“小乱不断,大乱没有”。

图为10月29日北京马拉松的参赛者,在开跑前拉筋热身。路透社

美国之音10月31日刊出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口问题专家评论文章,指1976年时任总理周恩来去世引发“四五”、1989年前中共总书记胡耀邦去世成为“六四事件的导火线,一些人期待如今对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悼念活动将点燃另一场政治运动, 中共当局也如临大敌。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易富贤说,但中国如今的人口、经济结构和政治心态已经截然不同了。

他从人口结构分析,15至29岁的青年最有生育力和经济活力,最有政治热情,最具战斗力,而15至29岁人口比例超过28%称为“青年潮”。

以香港为例,1974年开始出现“青年潮”,1980年青年比例高达33%,中位年龄不到26岁,反殖民统治、民族主义、保钓的社会运动此起彼伏,让港英政府不堪其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签署了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

而台湾和韩国的青年比例从1966年的25%上升到1980年代初的32%、31%的高峰,再加上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内生产毛额(GDP)65%以上,民间力量活跃。经济高速成长,民主热情高涨,民运、学运此起彼伏,两地在1987年完成政治转型,当时人口中位年龄只有25岁、26岁。

中国方面,1965年青年比例开始攀升,是文化大革命的人口学基础,1979年中位年龄22岁,青年比例超过28%,民心思变,开始经济改革。

1980年代中国朝气蓬勃,民主热情高涨,1986年全国发生了学潮。1989年全国青年比例高达31%,中位年龄不到25岁,发生了“六四事件”。

易富贤指出,几十年来,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和西方政治家期望中国重现1989年那样的民主运动,但事与愿违,2022年11月抗议新冠清零政策的“白纸运动”也只是半个月而止。

他分析,越来越僵化,主因有3,首先是1996年“青年潮”已退去,2023年青年比例只有17%,中位年龄超过42岁,2040年将达52岁;一般而言,中位年龄超过40岁、青年比例低于20%的社会是很难实现政治转型的。

其次,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例自1983年的62%降低到现在的43%,政府越来越大,社会散沙化。第三,中国政府杯弓蛇影,将一切“小乱”提高到政权安全的高度。

他认为,人口结构决定了中国今后将是“小乱不断,大乱没有”。对中国政府而言,需要担心的不是政权安全,而是老龄化和青年比例下降导致的社会僵化和活力丧失。 中共当局应该有足够的政治安全感,放松社会管控以增强社会经济活力、提升生育率。

来源:中央社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