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习近平效仿朱镕基 王岐山隐身再传新说

2017年10月10日 10:11 PDF版 分享转发

9日海外党媒援引讲话表示,5年来解决了许多“难题”,办成了许多“大事〞,这背后是“生死之战”。文章称,外界对于所谓“的神隐”多猜测他在办理何种大案,其实王岐山时刻面临生命危险。披露,周永康至少曾两次暗杀习近平,而王岐山遭到暗杀次数多达27次。

10月9日,编辑部在的海外党媒多维网称,习近平曾在一次会议上说,5年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文章称,解决这些〝难题〞与办成这些〝大事〞的背后,是不为外界所知的〝生死博弈〞,这博弈背后,不仅是政治命运的放手一搏,甚至是人身安全的生死之战。

2014年8月4日,一家地方党报“不经意间”披露了习近平讲话,“与腐败作斗争,个人生死,个人毁誉,无所谓。”此时距离有“政法王”称号的落马不到一周。

文章披露,2014年6月26日的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曾有相似的表述:“有人威胁说要我们走着瞧,我要正告他们,谁怕谁!当年说要准备100口棺材,99口给腐败分子,最后一口留给自己……今天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勇气。”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上述讲话之后的第四天,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徐才厚被“开除党籍”并移交军事检察机关。

目前距离不足10天,中共机构透露,习王5年的反腐战役中,已有134万中共党政军各级官员落马。仅党政军副部级、副军级以上的高官,就达300多名,包括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等,几乎是清一色的江派要员。

作为习近平反腐〝打虎〞的主帅,王岐山每次长时间不在媒体公开露面,都是〝打虎〞大动作的前兆。因此,〝王岐山一隐身,大贪官必现身〞成了中共官场和民间共识。而王每次〝隐身〞,外界就有猜测,又要向哪个〝大老虎〞摊牌了。

上述多维网文章援引中南海匿名人士透露,媒体对于所谓“王岐山的神隐”,更乐于猜测他又在办理何种大案,而忽略了王岐山时刻面临的危险。外界往往聚焦习近平强势的领导风格,而没有想过他面对众多强势对手时的死亡威胁。

对于习近平与王岐山,实际情况是,因为一个主导反腐,一个操刀反腐,以至于中共的安保部门不得不针对他们二人采取超然的安保措施。

据港媒披露,习近平和王岐山都曾遭到多次暗杀。

2012年2月14日,习近平访美期间,美国媒体《华盛顿自由灯塔》选择曝光王立军移交美领馆材料中有关薄熙来、周永康联手图谋发动政变、最终废掉将在中共〝十八大〞接班掌权的习近平的计划。

2013年12月港媒东方日报引述消息说,2012年夏季北戴河会议前后,与前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过从甚密的周永康,至少两次策画暗杀习近平,包括在会议室放置定时炸弹和趁习近平到解放军301医院体检时打毒针,试图发动政变,习近平因此一度移居北京西山军事指挥中心,以防不测。

2012年3月薄熙来遭解职后,北京曾爆出「军车进城」疑似政变传闻,而习近平之后也罕见缺席北戴河会议,9月初更突然从公众视线中消失逾半个月,官方至今仍未解释原因。

港媒:王岐山自曝遭27次暗杀笑言有特异功能

据港媒《动向》杂志2016年12月号透露,王岐山到地方视察还有一个习惯,每次都推掉乘坐由红旗牌轿车改装的防弹、防撞压、防燃烧专车,在暗杀手段日新月异的现代高科技时代,王岐山的行事风格显得不同寻常。

据称,王岐山在北京工作调研会上笑言,〝我命可大,有千岁,眼、鼻、耳有特异功能死不了。我有个灵感,祖先暂时不想和我会面。〞

报导说,王岐山任中纪委书记以来,已先后遭受27次暗杀。上任4年来,王岐山遭武装、器械、车辆等暗杀17次,邮件、包裹落毒化学品等谋害8次,在河北、四川等地的下榻招待所的饮用水、稀饭中被下毒各1次。

最近的一次,是王岐山11月在山西调研期间,曾到阳泉市视察,车队先头队伍驶出太原市郊进入晋中市高速公路卡口200米处,与遭迎面驶来的货柜车相撞,造成车队先头队伍的越野车全毁焚烧。据悉,货柜车是蓄意抛锚停在卡口准备作案。

文章还点明,北京最高层和王岐山心里都非常清楚,策划谋害他的黑手就在党内。

香港《动向》2014年5月号报导,2013年8月下旬,王岐山到江西南昌等地考察地方领导班子廉政建设工作。在下榻的省招待所第五院,电话、电视、照明电中断近50分钟。期间有两名“上访”人士竟然能潜到五院要向王岐山递交“申冤状”,后被王随行警卫抓个正着。据知,两名上访者并非受迫害冤民,而是被开除出公安系统的警官,查证是被雇用的杀手。被抓时曾企图自杀毁灭人证。

阿波罗网林亿报道

来源:阿波罗网林亿报道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