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陈氏教养方式:“我只要你用善德来孝养我,不是要你做官后用俸禄来养我。”

2018年07月11日 5:44 PDF版 分享转发

尹焞小时,陈氏教育他言行举止要得体,符合礼义。(示意图)(网络图片 )
尹焞小时,陈氏教育他言行举止要得体,符合礼义。(示意图)(网络图片 )

记者/主持人:李文涵

来源:希望之声  (记者李文涵综合报导)宋朝著名程颐有一个弟子,名叫尹焞(1071年─1142年)。杜若根据《八德须知?四集?礼篇》卷五 及《宋史?道学》卷四百二十八整理了如下故事。

尹焞家境贫寒。尹焞的母亲陈氏处理家务向来严肃整齐,虽然家境清苦,但是家中整洁。尹家人生活得坦坦荡荡,人们也看不到尹家人有哀愁的脸色。

尹焞小时,陈氏教育他言行举止要得体,符合礼义。尹焞稍稍长大一些,陈氏教授他读圣贤书籍,学习经义。陈氏听说,伊川先生程颐善于教导学生,于是就叫儿子去拜程颐为师。

陈氏听说,伊川先生程颐善于教导学生,于是就叫儿子去拜程颐为师。图为程颐像,清宫殿藏画本(图片:维基共享资源 )
图为程颐像,清宫殿藏画本(图片:维基共享资源 )

尹焞临走之前,母亲训诫他说,凡是求学,一定要学到本源,一定要学懂经义、求得其解才好。如果读书不着重理解义理,就像只耕田不去收获,开垦荒地却不施加肥料,这些没有恒心的习惯,都不足取。

后来,尹焞学业小有所成,前去应考。那次考试的题目是关于诛元祐诸臣。崇宁元年间,奸臣蔡京拜相后,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将、苏轼、文彦博等309人的名字刻在石碑上,称之为元祐党籍碑。考试题目所说的元祐诸臣就是指这309人。尹焞觉得这次考试议题意义并不好,于是连文章也没有写,直接走出了考场。

宋朝的科举考试情景 (图片:维基共享资源 )
宋朝的情景 (网络图片 )

回到家后,尹焞将此事告于母亲。母亲说:“我只要你用善德来孝养我,不是要你做官后用俸禄来养我。”

伊川先生听说这番话,赞许地说道:“真是一位贤德的母亲。”

虽然,尹焞终身都没有再参加考试,但是因其名望高隆,靖康初年被宋钦宗召至京师,赐号“和靖处士”,后来担任礼部侍郎兼侍讲。

俗话说:“栽种桑树苗,从小就要扶直,树长大了依然是挺直的。”古人,在子女年纪还小时,就开始慎重地教育,从言行举止,到说话的礼义,甚至独处沉默时,都会细心地指导。

俗话说:“栽种桑树苗,从小就要扶直,树长大了依然是挺直的。”图为《毛诗品物图考(二)?降观于桑》(图片:维基共享资源 )
俗话说:“栽种桑树苗,从小就要扶直,树长大了依然是挺直的。”(网络图片 )

陈氏以礼义教育年幼的尹焞,作为他立身立世的基础,等他长大了,再为他选择好的老师。内有母教,外有良师,孩子的成长就不会偏离。

(本栏目文章选自各大新闻媒体与,内容不代表希望之声的观点或立场。文章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