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中华传统文化的神韵多年前已在海外悄然而至,“孔子学院”名存实亡……为什么?

2018年09月14日 16:34 PDF版 分享转发

中华传统文化的神韵多年前已在海外悄然而至(图片:flickr/Alexandru Panoiu,CC BY 2.0)
文化的多年前已在海外悄然而至(图片:flickr/Alexandru Panoiu,CC BY 2.0)

中华文化【小编推荐:探寻复兴中华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是民族的灵魂

中华五千年神传文化源远流长,让每一位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因为这是的灵魂。中华民族虽然曾经在历史上多次遭到各种侵略和浩劫,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小编推荐:探寻复兴中华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却一直表现出极大的融合力和生命力,而且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在五千年的神传文化中,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代表着中华民族祖先的宇宙观;“善恶有报”是构成中华民族社会的常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中华民族做人的起码美德;“忠、孝、节、义”是中华民族人生在世的标准;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则成为规范人们行为和社会关系的道德基础。

大纪元上发表的作者李伟平的文章叙述,在中华民族的五千年传统文化中,体现出诚实、善良、和为贵、包容等优点。从“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可以看出百姓们敬神(敬天地)、忠社稷(忠君)、重家庭(重亲)、尊师道的根深蒂固的文化内涵。中华传统文化【小编推荐:探寻复兴中华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追求的是天人和谐,并且重视个人修养,以儒、释、道的修炼信仰为根基,所以能够包容各个民族,能够发展各个民族的文化,也能够维护人们的道德,从而能够使人有正信的力量。

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力量,不只是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带来繁荣昌盛。因为与法律的刚性约束不同的是,文化的约束是柔性的;法律通常偏重于犯罪之后的惩罚,但是文化通常可以起到提升道德、预防犯罪的作用。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伦理价值观,通常是通过文化来具体反映出来的。

众所周知,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传统文化达到鼎盛时期的唐朝,正好也是我们民族国力最鼎盛的时期,唐朝的科学实力也因此在世界上独领风骚。

当时的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地都派人到长安去学习唐朝的文化,当时周边的国家都是以唐朝为宗主国,达到了万国来朝的盛况,可谓“海外殊俗,重译款塞”。

在秦朝以后,常常被占领,包括隋、唐、元、清和其他少数民族割据的朝代。但是这些少数民族几乎都被汉化了,由此我们能够看出传统文化的巨大同化力和包容力,正如所说:“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儒家思想不主张穷兵黩武,而是以德化人、推行仁政。

以史为鉴 以天为则

署名楼宇烈的作者分析了“以史为鉴、以天为则”两大特征。

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有两个重要传统。第一个是“以史为鉴”。

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强调历史经验的重要性。

也正因为如此,我国的历史著作在全世界是最系统、最完备的,仅正史就有二十四史或者说二十五史,还有很多野史和辅助性历史资料。

每个朝代政权相对稳定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修订礼乐,第二件事情就是修前朝历史。

中国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就是通过“以史为鉴”总结出来的,是这个传统的一个成果。

商灭夏,周灭商,在历史上被称为“汤武革命”。夏商两代的历史给周王朝非常深刻的启示。

以历史为借鉴,周王朝一开始就认识到一个重要的道理:“天命靡常。

”天命并非恒常不变,不是获得了就可以一劳永逸,它是会因人而变的。那么,天命是如何变化的,又根据什么变化呢?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尚书》里记载了周人对历史的总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周人提出了一个重要观念——“敬德”,而且要“疾敬德”,国家治理者要努力地、快快地提升自己的德行。这就形成了中国文化【小编推荐:探寻复兴中华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的一个根本特性,即决定命运和政权兴亡的不在于外在力量,而在于人自身德行的好坏。……

中国文化中的第二个重要传统是“以天为则”。

孔子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孔子圣迹图 (图片:维基共享资源)
孔子圣迹图 (图片:维基共享资源)

中国人非常强调以天地为榜样,向天地学习。传统上用“德配天地”来赞扬孔子。

圣人的品德能够与天地相配,与天地一样高明博厚。人绝对不能妄想去做万物的主宰,而要向天地万物学习。“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天地是这样的广大无私、广阔包容。

人们首先就要学习天地的这种品德。同时,天地也是非常诚信的。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人道是从天道学来的,天道诚,所以做人也要诚。

人不仅要向天地学习,还要向万物学习。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要人们学习小草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又有两句诗描写竹子:“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这是用竹子做比喻,人们要学习它从根子上就要有做人的气节,地位再显赫也虚心谦下。

中很多人提到要学习的物,就是“水”。

古书记载,孔子遇水必观,非常注重向水学习,因为水的品德太多了。

老子也说:“上善若水”。水总是往下流,普润万物,却从不居功自傲,也不要求回报;水能够包容万物,却没有自己的形状,而是随器赋形。这彰显了“道”的精神。

包容涵藏“每”一滴“水”的“海”字

汉字是神传文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发展过程中凝聚了五千年文明的精华。

古人造字时,把自己的道德标准也融入了构字之中。就汉字本身而言,它也是传统文化重要的构成成分。如果看懂了汉字,也就看懂了人生。

“海”是什么?大海来自“每”一滴“水”,是一滴又一滴的水,汇聚成了一片汪洋大海。

水滴汇成海
一滴又一滴的水,汇聚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图片:pixabay)

成就人生的大海,也要从“一滴水”般的小事开始,做好了那些小事,才能成就人生的伟大。

反过来说,大海之所以博大,是因为可以包容、涵藏“每”一滴“水”。

如果是一个小水洼,能容的水就有限,这就是“有容乃大”,谦虚、包容才能大成。

“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

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便是经世致用,因此经典文学有着“教以化之”的传统。

唐代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宋代苏东坡也提出文学创作要“言必中当时之过”。

古人注重德行品格,有“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理想,关怀天下也成为其发自内心的责任。

他们超越了个人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国忧民。如《诗经》中说“夙夜在公”;孟子说君子要“自任以天下之重”、“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汉代以后的士大夫提出“以天下为己任”;宋代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明慧网指出其中精彩的部分,那就是经典文学歌颂光明正义,鞭挞黑暗腐朽,倡导道德伦理,劝善惩恶,并提出人生的归宿问题。如儒、释、道经典倡导的“仁义道德”教导人们为人处世之道。

《诗经》、《离骚》等表达了人们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从司马迁写的“廉颇蔺相如传”中塑造的蔺相如道义之上的君子风度、廉颇的“负荆请罪”和“知错就改”等这些道德准则的具体表现,人们可以感受到《史记》叙史的庄重和文学的风采;唐诗宋词被誉为中国文学双璧,作为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的各擅一代文学之胜的华彩乐段,已成为民族历史文化中最精粹的一部分涵养和塑造着人们的心灵世界。

如“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禹锡〈浪淘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等等无不给人以哲理的启示。

明清小说中四大名著,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提升人们的审美感受及审美鉴别力;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等多讲述因果报应故事,告诫人善恶有报,警示世人,择善而从。

传统经典文学作品中对人生的诸多感悟为人生道路指明方向,表达出强烈的社会关怀和人文关怀,我们从中看到了一幅幅天地正气图,听到了一首首人间正气歌,他们似一股股清流荡涤着污浊,激浊扬清。作品不仅以其语言艺术形像地展现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而且蕴含着崇高的道德境界追求和天人合一理念,为后人蕴蓄了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无论是在艺术性还是在思想性上都熠熠生辉,启迪人的良知善念,面向天道,超越人生,选择正义和善良。

“打倒孔家店”到

如何重振中华人文这种精神,正确阐释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将它贡献给世界?

“孔子学院”可不可以做到这一点呢?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共向世界输出孔子学院,十年内在全球创建500多所孔子学院、数千个孔子课堂。不过,已经遭到了西方社会的抵制,为什么呢?

他们真的是不认识孔子吗?不是。老外还挺喜欢中华传统文化的呢,对孔夫子他们也是挺感兴趣的。

那么他们是真正认识到里面有什么不对吗?这完全有可能的。

从60年代的“打倒孔家店”,到80年代不断地建立“孔子学院”,有一段羞愧的历史历程。

原本孔孟之道地位崇高,当中共认为孔孟不利于它的统治时,就大肆诋毁污蔑,连中小学生都遭洗脑荼毒,甚至乎观察当今中国现实越发离经叛道、违背历史与传统文化,与孔子的人生观、人文关怀相去甚远。

只不过现在所谓的“尊重孔子”,是要利用孔子的历史地位,利用世界对孔子的尊崇,来灌输中共自己的意识形态而已。

人家也不傻。

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有一句名言:“你可以一直欺骗一些人,也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欺骗所有人,但你不可能一直欺骗所有人。”

多年以前,大纪元分享了一篇章天亮的文章:神韵智慧的魅力。

精美設計裝潢的底特律歌劇院位於具有近百年歷史的大馬戲團公園歷史街區。神韻北美藝術團2月份在這裡演出,並應觀眾需求,加演一場。

Posted by 神韻 on Wednesday, February 28, 2018

他观察到神韵艺术团正在全球风行。而且至少有四、五位美国国会议员带全家来欣赏演出,并在采访时做出相当精彩的评论。神韵的光芒正日渐吸引越来越多的美国最主流社会人士。

这当然展示出一种新文化在崛起时的震撼力。在另一方面,也引起他对智慧的力量的思考。

「神韻是世上唯一能讓我領略有幾千年歷史的禮儀、聖典、詩作、舞蹈、歌曲、旋律的方式。」——加拿大律師Joel Etiennehttp://sypa.us/1wUffOJ「這是由更高層次的智慧激發的靈感。」——語言學教授Andre Salmon http://sypa.us/18vObtu

Posted by 神韻 on Monday, March 9, 2015

在历史上出现过几位大智慧的人,他们在财富和暴力方面都一无所有。孔子周游列国时,曾绝粮陈蔡,但即使饭都吃不上,弟子们也没有抛弃孔子而去。耶稣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马可福音)可见追随耶稣要把财富和权力统统抛去。释迦牟尼佛传法的时候,古印度诸国有王族子弟抛弃王位剃度出家。这些人舍弃的是荣华富贵,追随的则是智慧和永生。

在这里我们看到智慧的力量超越了财富和暴力。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无论是基督教被罗马帝国迫害期间、中国古代“三武一宗”试图灭佛的时候、以及现今学员被残酷迫害时,世俗的暴力与利诱都难抵信仰中的智慧的吸引力。

在现在社会中,歌剧、电影或文艺创作,基本上是以“人”为表现中心。最堕落的文化则以色情、恐怖、仇杀和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卖点。这其中全无“智慧” 可言。

欣赏神韵的演出,不仅能看到最顶级的艺术表现,更能体会到超越人的最深湛的智慧。这也许是神韵不断吸引更多观众的原因之一。

后记

如果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被破坏了,这个民族将会失去什么呢?

如果一个政府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并且以国家暴力的方式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彻底毁灭的话,那么中华民族的灵魂不复存在,民族道德和伦理也会一落千丈!

现在中国大陆已经很难看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孝、节、义”和“仁、义、礼、智、信”了。所以,恢复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每一位的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

话又说回来,“孔子学院”建立的再多,继承的也只不过是表面的皮毛,实质和精华部分都被剥离了。

当然,不见得有那颗忧国忧民的心,就得学屈原怀抱大石,跃入汨罗江……

别推波助澜就足以守住自己的良知啦!

(本文选自各大新闻媒体与中文网站,内容不代表禁闻网的观点或立场。文章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周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