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古人这样吃饭,看看中国古代传统的「食礼」

2018年12月18日 7:52 PDF版 分享转发

饮食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图片:Pixabay)
饮食礼仪是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图片:Pixabay)

希望之声记者勇舒综合报导)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的历史,源远流长。《 礼运》记载:「夫礼之初, 始诸饮食」,可见饮食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小编整理了网络流传的一些“古代饮食的礼仪文化”,供您参考:

最早食礼:对神的祭祀

人的饮食礼仪是比较完备的,根据文献记载可以得知,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

最早出现的食礼,又与远古的祭神仪式直接相关。对此,《礼记.礼运》又有一段概括性的描述,其大意是:原始社会的先民,把黍米和猪肉块放在烧石上烤炙而献食,在地上凿坑当作酒樽用手掬捧而献饮,还用茅草扎成长槌敲击土鼓,以此来表示对鬼神的敬畏和祭祀。

食礼诞生后,周公提出「明德」、「敬德」的主张,通过「制礼作乐」对皇家和诸侯的礼宴作出了若干具体的规定。接着,孔子又继续对食礼加以规范,补充进仁、义、礼等内涵,将其拓展成人与人的伦理关系,「以礼定分」,消患除灾。

他们的学生还对先师的理论加以阐述、充实,最后形成《周礼》、《仪礼》、《礼记》三部经典著作。由于强调「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则不宁」,食礼与其他的礼,就成为古代社会的道德规范了,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一。

中国古人推崇厚德、厚道和仁义(图片:ntdtv)
食礼与其他的礼,成为古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文化传统。 (图片:网路图片)

古代饮食礼仪

在《礼记.曲礼》中,中国古人对应该遵守的餐饮礼仪、规矩做了详细记载。中国古人对餐饮礼仪的规范要求不比西方人宽松。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宴席礼仪

中国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是按阶层划分的:宫廷,官府,行帮,民间等。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客至,至致问候,延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规程。

作为客人,赴宴讲究仪容,根据关系亲疏决定是否携带小礼品或好酒。赴宴守时守约;抵达后,先根据认识与否,自报家门,或由东道进行引见介绍,听从东道安排,然后入座。

「英雄排座次」,是整个中国食礼中最重要的一项。总的来讲,座次「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最受尊敬的长者或最尊的客人,末席为最低者,主人多居末席。首席未落座,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都不能动手。主人与首座相对,举杯通饮,客人起立举杯致谢。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菜肴先上冷荤,后上热食,继以最贵肴馔。每进一肴。主人必举杯劝酒、举箸劝食。

古代食仪

根据《礼记.曲礼》记载:「凡进食之礼,左肴右胾,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醯酱处内,葱渫处末,酒浆处右。以脯修置者,左朐右末。」就是说,凡是陈设便餐,带骨的菜肴放在左边,切的纯肉放在右边。乾的食品菜肴靠着人的左手方,羹汤放在靠右手方。细切的和烧烤的肉类放远些,醋和酱类放在近处。蒸葱等伴料放在旁边,酒浆等饮料和羹汤放在同一方向。

如果要分陈乾肉、牛脯等物,则弯曲的在左,挺直的在右。这套规则在《礼记.少仪》中也有详细记载。上菜时,要用右手握持,而托捧于左手上;上鱼肴时,如果是烧鱼,以鱼尾向着宾客;冬天鱼肚向着宾客的右方,夏天鱼脊向宾客的右方。

同样,在,在饭、菜的的食用规格上也有严格的规定。

王公贵族讲究「牛宜秩,羊宜黍,像直穆,犬宜粱,雁直麦,鱼宜涨,凡君子食恒放焉」。而贫民的日常饭食则以豆饭藿羹为主,「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有菜肴二十余种,「凡王之馈,食用六百,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进献王者的饮食要符合一定的礼教。

《礼记.礼器》曰:「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而民间平民的饮食之礼则「乡饮酒之礼,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乡饮酒,是乡人以时会聚饮酒之礼。

用餐礼仪

在用餐方面,中国古人也给出了详细的礼仪规定:

《礼记.曲礼》载:「共食不饱,共饭不择手,毋搏饭,毋放饭,毋流歠,毋咤食,毋齧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嚃羹,毋絮羹,毋刺齿,毋歠醢。客絮羹,主人辞不能亨。客歠醢,主人辞以窭。濡肉齿决,于内不齿决。毋嘬炙。卒食,客自前跪,彻饭齐以授相者,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

「毋抟饭。」吃饭时不可抟饭成大团,大口大口地吃,这样有争饱之嫌。

「毋放饭。」要入口的饭,不能再放回饭器中,别人会感到不卫生。

「毋流歠。」不要长饮大嚼,让人觉得是想快吃多吃,好象没够似的。

「毋口它食。」咀嚼时不要让舌在口中作出响声,主人会觉得你是对他的饭食表现不满意。

「毋啮骨。」不要专意去啃骨头,这样容易发出不中听的声响,使人有不雅不敬的感觉。

「毋反鱼肉。」自己吃过的鱼肉,不要再放回去,应当接着吃完。

「毋投与狗骨。」客人自己不要啃骨头,也不能把骨头扔给狗去啃。

「毋固获。」不要喜欢吃某一味肴馔便独取那一味,或者争着去吃,有贪吃之嫌。

香港点心(图片:Pixabay)
在中国传统饮食礼仪中,人们不会因为爱吃某一道菜就独取那一味。(图片:Pixabay)

「毋扬饭。」不要为了能吃得快些,就用食具扬起饭粒以散去热气。

「饭黍毋以箸。」吃黍饭不要用,但也不是提倡直接用手抓。食饭必得用匙。筷子是专用于食羹中之菜的,不要混用。

「羹之有菜者用梜,无菜者不用梜。」梜即是筷子。羹中有菜,用筷子取食。如果无菜筷子派不上用场,直饮即可。

「毋嚺羹。」饮用肉羹,不可过快,不能出大声。有菜必须用筷子夹取,不可直接用嘴吸取。

「毋絮羹。」客人不能自己动手重新调和羹味,否则会给人留下自我表现的印象,好象自己更精于烹调。

「毋刺齿。」进食时不要随意不加掩饰地大剔牙齿,如齿塞,一定要等到饭后再剔。

「毋歠醢。」不要直接端起调味酱便喝。醢是比较咸的,用于调味,不是直接饮用的。

「濡肉齿决,干肉不齿决。」湿软的烧肉炖肉,可直接用牙齿咬断,不必用手去擘;而干肉则不能直接用牙去咬断,须用刀匕帮忙。

「毋嘬炙。」大块的烤肉和烤肉串,不要一口吃下去,如此塞满口腔,不及细嚼,狼吞虎咽,仪态不佳。

「当食不叹。」吃饭时不要唉声叹气,「唯食忘忧」,不可哀叹。

这些用餐礼仪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著影响,成为文明时代的行为规范的一部份。

筷子礼仪

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以筷进餐少说已有3000年历史,因此筷子的使用也是十分讲究。

就餐过程中不能用嘴嘬筷子;不能用筷子敲击盘碗;不能在菜盘里上下左右乱翻寻;一副筷子不可以竖着插在饭中;失手将筷子掉落在地上,是一种失礼表现;在别人夹菜时,应等对方夹完才伸筷子;将筷子横著放置在桌上,这表示用餐完毕,客人和晚辈是不可以先横筷子的;不能拿筷子当刀使用,撕扯肉类菜;不能用筷子当牙签;不能拿着筷子当刀具,在餐桌上乱舞;筷子不能交叉摆放,要将一双双筷子头尾有序整齐地摆放著,等等。

红茶(图片:Pixabay)
饮食礼仪作为很多中国家庭的家训,代代相传。(图片:Pixabay)

饮食礼仪在古代是必须遵守的社会规范,人们可以从一个人的食礼看出他的文化底蕴和家庭教养程度。饮食礼仪作为很多中国家庭的家训,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一。

(本篇文章和图片经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古人这样吃饭,看看中国古代传统的「食礼」。)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李心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