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悉尼女孩:中国人毁了我的心情 我不会再去中国

2019年01月28日 13:43 PDF版 分享转发

吉尼莉亚·艾琳(Jinilia Irene)是一位澳大利亚,毕业于利兹贝克特大学(Leeds Beckett University),目前生活在。她是一位专业摄影师和国际旅行者。

去年夏天,艾琳来到中国进行了为期半周的访问,在这期间,她仅去了一个景点,就匆匆回国了。问到原因,艾琳说,“毁了我的心情,我不会再去中国了”。

艾琳说,在澳大利亚,我一直听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有着数不胜数的风景和古老独特的文化。因此,在8月份的时候,我踏上了来中国的飞机,打算在中国享受我的假期。

我去了九寨沟地区,那里挤满了旅游的中国人。这个地方有着令人惊叹的景色,但是中国人毁了我的心情,我认为我不会再去中国旅游了。

中国人的声音非常响亮,看起来,他们似乎对着对方大喊大叫,而且这是正常的。我不喜欢接近中国人群,实在太吵人,但是我无可奈何,因为每个景点都挤满了他们。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中国人似乎不知道“礼貌”为何物。当其他人拍照的时候,我们会主动避开镜头,这是建立在世界各地的旅游区的不成文规矩,对吧?中国人不会那么做,当他们知道自己正在阻挠别人照相时,甚至没有表现出一点愧疚感。

他们中的许多人也不懂得排队,无论是排队买票还是排队拍照。一旦你突然分心,就会有一个人插在你的前面。

对于一些显而易见的规则,一些中国人往往会故意忽视。有一次,我们乘船,导游从一开始就警告我们不要站着拍照,因为这样会妨碍别人的视线。但是有两个中国女人偏偏站起来。导游告诉她们不要这么做,她们只是不在乎,继续站着。直到另一个男旅行者(也是中国人)有点生气,让她们坐下来。

然后,这两个女人突然对那个男人怒不可遏。我们(一整船的人)立即帮助了那个男人,我向女人们嘘。我不会说中文,所以只能嘘,直到她们坐了下来。我们的游轮被两个疯女人分散了注意力,让我非常遗憾并气愤。

当然,我知道我的经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中国人都是这样。但是我的确被中国人毁了心情,我不会再去中国了。

中国网友“诺贝尔可爱奖”看完后表示:

毁了这位悉尼姑娘心情的,与其说是游客,不如说是规矩。也许她说的有点偏颇,但吵闹、随便插队、妨碍别人视线等,与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一样,确实是我们经常被指责的地方。

也许它显现的是国人对规则意识的集体漠视。我们需自觉、自律,提升文明意识,让文明出行的规则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个人心里。约束自己行为的同时,我们也从中获得最大的自由和安全。

规则意识,是指是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比如说遵守校规、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拿排队作个比方:排队的次序是法治,每个人都可以排队是民主,那么每个人都愿意排队就是规则意识。

没有这个意识,民主和法治都是空的。这个最基本的意识和人性与良心有关,和道德与信仰有关。

规则意识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都必备的一种意识。规则意识有三个层次,它首先是指关于规则的知识。

但仅有规则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这是规则意识的第二个层次。谁都知道偷车是不应该的,是违反社会秩序、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没有哪个社会或哪所学校鼓励学生偷车。但是,为什么偷车事件还会屡屡发生呢?

这是因为有人并没有一个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因此,重要的不是知道规则,而是愿意和习惯于遵守规则。这尤其表现在没有强制性力量阻止违反规则的时候,也自觉予以遵守。车子未加锁,周围又没人?怎么办?是顺手牵羊,还是帮其看管?古人说的好:君子慎独。

君子在独自一人的时候是很慎重的,因为没有人监督你,人性中的不好的一面就会跳出来,千方百计地诱惑你。如果没有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在四周无人的情况下,顺手牵羊不是没可能的。而在一念之间,你可能就铸成大错,后悔莫及。

规则意识的最后一个层次是遵守规则成为人的内在需要。在这种境界中,遵循规则已成为人的第二天性,外在规则成为人的内在素质。从规范向素质的转变,对于个人来说,意味着规则不再仅仅是一种外在强制,从而在某种意义上使人获得了真正的自由。按孔子的话来说,这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大家可能觉得这种要求太高,因为能达到这种境界的是孔圣人。其实不然。

在国外,几乎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曾经讲过这么一件事:“我有个中国同事在联合国任职,他的孩子从小在瑞士长大。

有一次大家在日内瓦湖上划船,我们代表团有个成员喝完可乐以后,顺手就把可乐瓶扔到湖里了,这在国内司空见惯。可是这个在瑞士长大的小孩当时脸色都白了,告诉了他的母亲,好像扔可乐瓶的人犯了很大的罪恶似的。”

前不久,国内报纸也报道过“美国女士街头救人,武汉数十名同胞围观”的新闻。而在以前,曾有主动地在长城捡拾垃圾。众所周知,长城是中国人的宝贝,污染也是由中国人造成的,与外国人毫无瓜葛,他为什么要去捡垃圾?

还有,为什么瑞士小孩在意中国人的不文明行为?为什么美国女士在异国街头援救并非“同胞”的外国人?一句话,习性使然,是他们自小在本国内培养的习性使然。他们打内心里就知道,不能随手扔垃圾、不能见难不救、不能污染环境。所以,他们在我们看来完全不必要的时候站出来,很自然地做了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古有律例,现有法律,为什么那些条例在那儿存在着,仍旧有许多人触碰它?如果没有了那些严禁条例,人们是否会学会自律?触碰条例的人是不是也少了呢?严禁与自律,更像是一个天平,应该保持平衡,不偏不倚,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来源:知乎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林远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