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老话「三天三夜说不完」竟出自一个典故,到底是哪两位历史人物能谈得如此投机?估计您还真不知道~

2019年02月11日 2:50 PDF版 分享转发

是什么事情谈的如此投机,让他俩“三天三夜说不完”?(图片:Wikimedia Commons)
是什么事情谈的如此投机,让他俩“三天三夜说不完”?(图片:Wikimedia Commons)

希望之声记者慧明综合报导)俗话说:“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说的是,在远离家乡的地方碰到了老朋友,往往会说︰“这些年的事情要说清楚,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等以后咱再慢慢道来。” 不过,也有的用来形容事情的复杂程度、曲折过程。那为什么要说“三天三夜”,而不说“两天两夜或四天四夜”呢?原来这句话竟出自一个典故。

据《史记 ?卷七十四 ?荀卿传》中所记载的一段话︰“后见,壹语连三日三夜无倦。惠王欲以卿相位待之,髡因谢去。”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这个典故是说,战国时代齐国大夫淳于髡,他见闻广博,特别强,采众家之所长。从他劝说君王的言谈中看,他更仰慕晏婴直言敢谏的为人。淳于髡擅于察言观色,揣摩别人的心意。

古人(希望之声合成)
淳于髡擅于察言观色,揣摩别人的心意。(图片:希望之声合成)

有个宾客向推荐淳于髡,梁惠王单独接见淳于髡两次,他却始终不说话。梁惠王觉的奇怪,就责问宾客说︰“你称赞淳于先生,说管仲、晏婴都比不上他,可是他一见到我,根本都不跟我说话,我一点收获都没有。难道是我不值得和他说话吗?到底是什么缘故呢?”

那个宾客就将梁惠王说的话告诉淳于髡,淳于髡说︰“我第一次见大王时,他的心思全用在相马上;再次见到大王,他的心思却用在声色上,所以我只好沉默不语了。”

宾客又把淳于髡说的话全部转告给梁惠王,梁惠王非常惊讶的说︰“哎呀!淳于先生真是啊!他前一次来的时候,有人献给我一匹好马,我来不及观看,正好淳于先生来了;淳于先生后一次来时,又有人送来歌伎,我还来不及欣赏,又遇到淳于先生来了,接见淳于先生,我虽然屏退身边的人,可是心里却想着马和歌伎,真的是这样。”

古代 马(图片:pngtree/希望之声合成)
淳于先生前一次来的时候,有人献给梁惠王一匹好马。(图片:希望之声合成)

不久,梁惠王再次接见淳于髡,两人专心交谈,一连三天三夜都没有倦意。梁惠王想给他封高官爵位,但淳于髡客气的谢绝。于是,梁惠王送给他一辆四匹马拉的舒适马车,布帛、璧玉及百两。淳于髡终身都没有出来做官。”

后来,人们就从这个故事引申出“三天三夜说不完”这句话,比喻错综复杂,述说不尽的事情,也逐渐的代代流传,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俗语。众所不知,现在人们常说的“杯盘狼藉”、“堕珥遗簪”、“乐极生悲”、“不辱使命”、“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等等词语,都与淳于髡有关。

原文:淳于髡,齐人也。博闻彊记,学无所主。其谏说,慕晏婴之为人也,然而承意观色为务。客有见髡于梁惠王,惠王屏左右,独坐而再见之,终无言也。惠王怪之,以让客曰:“子之称淳于先生,管、晏不及,及见寡人,寡人未有得也。
岂寡人不足为言邪?何故哉?”客以谓髡。髡曰:“固也。吾前见王,王志在驱逐;后复见王,王志在音声:吾是以默然。”客具以报王,王大骇,曰:“嗟乎,淳于先生诚圣人也!前淳于先生之来,人有献善马者,寡人未及视,会先生至。
后先生之来,人有献讴者,未及试,亦会先生来。寡人虽屏人,然私心在彼,有之。”后淳于髡见,壹语连三日三夜无倦。惠王欲以卿相位待之,髡因谢去。于是送以安车驾驷,束帛加璧,黄金百镒。终身不仕于梁。

(本篇文章和图片经希望之声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原文链接:老话「三天三夜说不完」竟出自一个典故,到底是哪两位历史人物能谈得如此投机?估计您还真不知道~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