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红顶商人」胡雪岩为富好仁,有拳拳爱国心,他富可敌国后,又断送于清廷的机器,悲凉醒世

2019年02月24日 10:03 PDF版 分享转发

「红顶商人」胡雪岩(图片: 网络)
(图片: 网络)

希望之声记者慧明综合报导)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红顶商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企业家,政治家;他白手起家,靠自己的勤奋磨练成才的商业奇才;他辅助清廷收复边疆,是受人仰视的富商;他为富好仁,一手创办胡庆余堂的忠厚仁者…… 他就是——胡雪岩。

1.白手起家 飞升江南

胡雪岩(1823年9月29日-1885年12月6日),名光墉,字雪岩,安徽绩溪人。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13岁的胡雪岩就开始孤身出外闯荡,先后在杂粮行、金华火腿商行当过小伙计,到杭州「信和钱庄」当学徒。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三年师满后,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

胡雪岩(图片:wikimedia /Gisling )
胡雪岩(图片:wikimedia /Gisling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19岁的胡雪岩被杭州「阜康钱庄」于掌柜收为学徒,于掌柜没有后代,把办事灵活的胡雪岩当做亲生儿子。于掌柜弥留之际,把钱庄悉数托付给胡雪岩。这所价值5000两银子的钱庄,堪称胡雪岩在商海中的第一桶金。传说在这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命里的另一位贵人——王有龄。

王有龄(1810年3月31日-1861年12月29日),字英九,号雪轩,福建侯官(今福州市区) 人,官至清朝浙江巡抚。据说有一天,王有龄因无钱进京,只得在杭州一家茶楼叹息。落魄的王有龄恰巧被胡雪岩看见,胡雪岩慧眼识珠,认为王有龄将来定有出头之日,便毫不犹豫地资助了他500两白银。后来王有龄遇到了时任户部侍郎的好友何桂清,经其推荐当了浙江巡抚门下的粮台总办。他不忘当年胡雪岩的知遇之恩,并看出其在商业上的天赋,转而资助其开设「阜康钱庄」。

胡雪岩凭借超凡的能力,敢冒风险,善抓商海机遇,不拘成法,开创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捷径。除了开展湖州、宁波、温州等各地的钱粮借贷业务外,还介入多项投资事业,「阜康钱庄」已然成为杭州第一大钱庄,胡雪岩也一跃成为财雄势大的商绅,影响晚清整个商界,被人称为「商界奇人」。

2.叱咤商场最有名的「红顶商人」

一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改变了胡雪岩的命运,1861年,王有龄兵败自杀,让胡雪岩丧失了坚实的靠山。 但很快他就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善于揣摩他人心思的能力,赢得了新任浙江巡抚的信任。 当时左宗棠的部队粮饷短缺,急于寻找新靠山的胡雪岩抓住了这次机会,他雪中送炭,三天内就出色地完成了为左宗棠筹集十万石粮食的任务。 因为杰出的商业才能,胡雪岩很快被委派总管全省钱粮、军饷的重任。

左宗棠(图片:Wikimedia Commons)
左宗棠(图片:Wikimedia Commons)

随后又不失时机地向左宗棠提出,杭州解围后应尽快解决军需民食、安定民心和恢复生产的建议。 在他的协助下,浙江各地的农民树立重建家园的信心,军队的饷银也得到了及时补充,浙江局势得以稳定。 圆通的胡雪岩以亦官亦商的身份来往于宁波、上海等通商口岸,操纵江浙商业,专营丝、茶出口;并广交外国军官,为左宗棠训练洋枪洋炮装备的常捷军,并从中获得巨额回扣。 这一时期的胡雪岩纵横驰骋商海,如鱼得水,达到了事业的颠峰。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当然,胡雪岩最为后人称道的是他协助左宗棠完成了三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其一,筹办近代中国最大的官办造船企业——福州船政局,加强海防建设。 在制定船政事宜中,「凡局务及出入款项,都由胡负责」。 胡雪岩选定马尾作为造船基地,采办建厂原料,购买法国轮机,聘请法国技师,培训轮机驾驶人才,在他的精心筹划下,马尾船厂成为当时最早最大的造船基地,并为国家培训了一批优秀的造船工程师和具有驾驶技术的海军人才。

其二,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机器设备和技术,创建近代最早的官办轻工业——兰州织呢局。 在力助左宗棠开发西北的过程中,胡雪岩采购的国外先进开石机器,大力发展了西北的水利事业;同时胡雪岩还招募农作物专家,向西北地区百姓传授技艺,极大推动了西北农业的发展。

其三,凭借其商业信誉向外国银行借军款,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保证国家领土的完整。 1866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陕甘总督,负责收复被俄国人占领的伊犁。 为了保证西征军粮饷和军费供应,左宗棠在上海设立西征军转运局,任命胡雪岩主持工作,负责向东南各省催领和转运大军的粮饷及军需物资。 从1866年到1878年,胡雪岩经手为西征军借了4笔总金额1600万两白银的外债,确保了西征的胜利。 左宗棠班师回京后,极力赞扬他「勤干有为,有豪侠之概」,后胡雪岩被赏加布政使衔(三品),赐二品红顶戴、穿黄马褂、紫禁城骑马等荣誉,成为清代最著名的「红顶商人」。

3.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初春的一天上午,胡雪岩正在客厅里和几个分号的大掌柜商谈投资的事情,谈到最近的几笔投资时,胡雪岩面色凝重。店里的掌柜们最近做了一些投资,大家多少都营利了,只是,有的大掌柜赚取的利润很少。

胡雪岩话音刚落,外面便有人禀告,说有个商人有急事求见。原来当地的一位知名布商在一次生意中栽了跟头,急需一笔资金周转,想低价转让全部家产,连房带地总共卖2000两银子,而事实上市价至少值5000两。听了布商的诉说,胡雪岩沉思片刻后说:「容我考虑一下,明天再来找我。」布商离开后,胡雪岩连忙派手下去打探虚实。不多时,手下回来告诉他说确有此事。胡雪岩听后立即安排钱庄准备5000两银子。

第二天,布商来到钱庄,胡雪岩对他说:「我买下你的家产,但不是2000两,而是按市价计算,我出5000两」。布商惊诧不已,好奇地问为什么低价不买却要出高价呢?胡雪岩拍着布商的肩膀说:「我只是暂时替你保管家产,等你渡过难关了,随时可以赎回去,到时你只需付给我微薄的利息就好。」胡雪岩的举动令布商感动不已,他二话没说签好协议,对胡雪岩深深作揖后含泪离去。

商人一走,胡雪岩的手下可就想不明白了。大家问胡雪岩,有的大掌柜赚钱少了被训斥半天,为什么他自己这笔投资赚钱更少,而且到嘴的肥肉还不吃,不仅不趁著对方急需用钱压低价格,还主动给对方多付银子。

你肯为别人打伞,别人才肯帮你打伞(图片: pixabay)
你肯为别人打伞,别人才肯帮你打伞(图片: pixabay)

胡雪岩喝着热茶,讲了一段自己年轻时的经历:胡雪岩年轻时帮东家四处问人讨债,有一天突然下起了大雨,眼看就要被雨打湿了,但是同路的一个陌生人跑过来为他打了一半的伞,让胡雪岩很感动。后来只要胡雪岩带着伞,下雨天的时候他就经常帮别人打伞,时间一长,沿街的很多人都认识了胡雪岩,都说胡雪岩是一个好人。

“那个商人的产业可能是几辈人积攒下来的,我要是以他开出的价格来买,当然很占便宜,但人家可能就一辈子翻不了身。这不是单纯的投资,而是救了一家人,既交了朋友,又对得起良心。谁都有雨天没伞的时候,能帮人遮点雨就遮点吧。”

正因为胡雪岩的「帮忙打伞」,那个布商没多久东山再起后赎回了他的家产,还成了胡雪岩的忠实合作伙伴。

在那之后,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胡雪岩的义举,官绅百姓,都对有情有义的胡雪岩敬佩不已。

4.为富且仁 乐善好施

胡雪岩功成名就之后未忘记他的发迹之地——杭州,为杭州百姓做了许多义举。他开设义渡。方便了上八府与下三府的联系,并设船,为候渡乘客提供方便,并因此博得了「胡大善人的美名」。他还极其热心于,乐善好施,多次向直隶、陕西、河南、山西等涝旱地区捐款赈灾。

到清光绪四年(1878年),除了胡雪岩捐运给西征军的药材外,他向各地捐赠的赈灾款估计已达二十万两白银。更鲜为人知的是,在轰动朝野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中,他利用自己的声誉活动京官,赞助钱财,为此案最终昭雪立下了汗马功劳,并借此案使他的义声善名更加深入人心。 此外,他还两度赴日本,高价购回流失在日本的中国文物。从这一切举动中可见他行侠仗义的仁厚之心和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

5.胡庆余堂的「戒欺匾」流芳百世

胡雪岩开设的「胡庆余堂」,始创于1874年,地处杭州吴山脚下。在中医药漫长的发展源流中,「胡庆余堂」以其精湛的制药技艺和独特的人文价值,赢得了「江南药王」之美誉,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之称。

胡庆余堂药房(图片:Wikimedia Commons)
胡庆余堂药房(图片:Wikimedia Commons)

「胡庆余堂」许多匾额都是朝向外挂的,唯独「戒欺匾」是挂在营业厅的背后,是挂给内部员工看的。这块匾为胡雪岩亲笔写就:「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唯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

胡雪岩以「济世救人」为办店宗旨,广纳名医研制出「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霍香正气丸」等数十种中成良药,赠给受灾民众。在其全盛时期,「胡庆余堂」将救死扶伤的对像范围扩大到所有百姓。

胡雪岩为富好仁的举措,他在经营上建立戒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以信为本、真不二价等原则,自然能建立起品质与商誉,以此作为成功的另一块基石,堪称华商中民族英雄的典范。

6.「雪化岩崩」 黯然离世

19世纪80年代,中国蚕丝业在上受到欧洲和日本蚕丝的竞争。为进一步扩充自己的生丝业务,打破洋商垄断生丝市场,抑制洋商的盘剥掠夺,挽回华商利权,胡雪岩决定以自己的雄厚资金财力,囤积生丝,与洋商一决高下,保护中国丝商和蚕农的切身利益。

结果,得不到一斤半两生丝的洋商联合起来严密封锁国际市场,断绝胡雪岩生丝出口。由于长期积压,生丝变质,胡雪岩无奈之下,急于出手,却遭到以不平等条约作为后盾的外国丝商联合压价,结果亏损800万两白银。

随后,胡雪岩又想通过在上海炒地皮东山再起,未料中法战争爆发,法军即将在吴淞口登陆的谣言又什嚣尘上,官民们纷纷卖房逃难,地价暴跌,胡雪岩投注的大量地皮顷刻化为乌有。国内局势动荡,人心惶惶,京沪杭的官民纷纷到钱庄提款准备逃难的盘费,在抢兑狂潮的冲击下,胡雪岩在各地的钱庄、典当铺纷纷倒闭。

1885年,胡雪岩的得力靠山左宗棠病逝,清廷乘机追查胡雪岩在购买军火、代购洋债中克扣公款、收取回扣之事,下旨将其原籍及各省财产查封抵债。但没等到圣旨传到杭州,这位曾经叱咤一时「红顶商人」便「雪化岩崩」,一代商界名流凄然离世。

清朝汪康年在《庄谐选录》中所写:“杭人胡某,富坷封君,为近今数十年所罕见。而荒淫奢侈,迹迥寻常所有,后卒以是致败。”胡雪岩奢靡的生活习性,也许与他最终的失败有着密切的关系,令人惋惜。但胡雪岩本身的人格魅力、民族气节和为富好仁的品行始终受人敬重。

胡雪岩作为当年亦商亦官的复杂身份,以及富可敌国后,又快速断送于朝廷的政治机器,这样的经历,在时人尤其是商人看来,一定很有感触和启发,正所谓「史可明鉴」。

(本篇文章和图片经希望之声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原文链接:「红顶商人」胡雪岩为富好仁,有拳拳爱国心,他富可敌国后,又断送于清廷的机器,悲凉醒世!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