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金融危机信号?包商银行因严重信用风险被接管

2019年05月25日 15:05 PDF版 分享转发

被央行接管。

5月24日,中共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公告称,因包商出现严重,即日起对包商银行接管一年,包商银行业务将由建设银行托管。有陆媒以“罕见”、“重磅”为标题报道,显示消息引发业内某种程度的震动。中国金融体系积累巨大泡沫,随时都可能引发,连中共金融高官方星海也承认,一些银行发生挤兑和倒闭的可能性很大。有经济学家分析,在金融挤泡沫的过程中,更多的可能会消失,包商银行可能不是终点。

因出现严重信用风险包商银行被接管

5月24日北京时间晚间,中共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公告称,因包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出现严重信用风险,银保监会决定自2019年5月24日起对包商银行实行接管,接管期限一年,至2020年5月23日止。

公告称,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组建接管组,自接管开始之日起,接管组全面行使包商银行的经营管理权,并委托建设银行托管包商银行业务。

官网信息显示,包商银行成立于1998年12月,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前身为包头市商业银行,2007年9月经中国银监会批准更名为包商银行,目前在内蒙古自治区内有包头、赤峰等14家分行,另外在北京、成都、宁波、深圳各有一家分行。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表示,监管部门接管包商银行,是继安邦保险之后,又一家被接管的金融机构。

“罕见”、“重磅”等词汇现媒体标题

对于包商银行被接管的消息,陆媒《华尔街见闻》以《罕见!中国央行、银保监会决定对包商银行实行接管,期限一年》为标题报道;《南方都市报》以《重磅|包商银行今起被接管!因其出现严重信用风险》为标题报道,显示该消息在业界引起一定程度的震动。

《券商中国》5月24日报道,有银行业内人士透露,包商银行近几年不良资产高企,股东也在处置兜售资产和股份,但难度较大,很少有人愿意接盘。

报道说,包商银行的危机在去年已现苗头,至今都未披露2017年、2018年的年报。

根据已披露的业绩情况看,包商银行净利润近年来持续下滑。2017年前三个季度,包商银行净利润为31.95亿元,比2016年同期的37.12亿元下降5.17亿元,降幅为13.93%。不良率也连续多年攀升。当然,这只是账面情况。

方星海:中国有些银行可能会破产

现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的方星海,早在2014年已经表示,中国大陆一些中小型银行有发生挤兑和倒闭的可能。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时任中财办办公室巡视员的方星海,2013年11月20日以个人名义在“财经:2014预测与战略”表示,中国大陆存在流动性、利率、资产质量和意外(或有)这四种金融风险,这四个方面的风险最后绝大部分都会体现在银行业中,难保一些中小型金融机构可能因为流动性风险面临挤提、倒闭的状况。

方星海当时说,“也许明年某个时候,一两家中小型的银行发生挤提、倒闭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这样的风险如果做好了预案,及时处置了,不会扩散到整个系统中。如果处置不及时,恐怕就会一下子扩散开来,就会形成一个非常大的不稳定因素。”

专家:狂欢后的金融出清越来越多金融机构会消失

如是金融研究院经济学家朱震鑫5月24日撰文表示,包商银行因出现严重信用风险被央行、银保监会接管一年,成为历史上首个被监管机构接管的商业银行,也是继2018年2月安邦集团被保监会接管后的又一金融机构。随着2017年供给侧改革重点从实体去产能转向金融去产能,越来越多不合规的金融机构会消失,安邦、包商可能不是终点。

朱震鑫表示,过去十几年,金融跑的太快,后果是泡沫和风险滋生。从存量看,金融资产规模年均增长15%以上,远远超过同期GDP增速,2009年四万亿时期金融资产增速曾一度达到24.1%。2016年我国金融资产规模约为553万亿元左右,占GDP比率大幅攀升到740%。从增量看,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05年开始逐年上升,截至2016年已经达到8.4%,不仅远远超出韩国(2.3%)、德国(4.1%)等发展中国家,甚至超过了美国(7.2%)、日本(4.4%)等传统的金融强国。

他认为,泡沫膨胀的结果必然是出清。当金融大厦垮塌的时候,先是上层的金融泡沫出清,然后是底层的金融产能去化。2015年至今已经经历过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15年到2017年,核心是金融去杠杆,挤出金融资产泡沫。第二阶段则是2017年开始,主要是金融去产能,消灭冗余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民工。

从股市来看,2015年的股灾使其成为第一个被戳破的金融泡沫,上证综指从5178点最低跌到2638点,1000多只股票跌幅超过50%,接近100只股票跌幅超过70%。从债市来看,泡沫破分两步,第一步是2014年出现个体的债券违约,这比股灾还早,但真正到大规模债灾是在2016年四季度。由于央行货币政策收紧,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6%一路反弹到4.0%,跌幅达140bp。与此同时,信用违约事件也愈发频繁,自2015到2018年,债券市场共发生162起违约事件,2016-2017年共有127只债券违约,当中不乏债项评级和主体评级AA+的债券,而2014年只有6只债券违约。

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说过,“消灭风险最好的办法是让风险暴露,允许金融机构破产。”很多人可能对金融机构破产没有概念,尤其是觉得银行根本不可能倒闭,但事实上,不管是证券公司、信托公司还是商业银行,都曾经发生过破产倒闭的惨剧。

倒闭的非银机构里最有名的是君安证券和广国投。1999年1月,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由于资不抵债向申请破产,成为中国第一例非银金融机构破产案。当时主要是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一大波信托公司倒闭。数据显示,1997年,中国有242家信托公司,现在只有68家,其他大部分都破产或者被叫停了。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是很典型的案例。90年代海南房地产泡沫,多家信用社通过高息揽存的方式开展业务,资不抵债。1997年,28家信用社并入海发行,但海发行宣布不再付高息,一些投机者纷纷撤资退出,引发其他储户挤兑,连续两个月在海发行网点排队取款,兑付压力加上当时房地产泡沫破灭带来的贷款坏账压力,最终把海发行压垮。1998年6月21日,海南发展银行成为中国第一家由于支付危机而倒闭的商业银行。

朱震鑫写道,繁荣之时鸡犬升天,危难之时大浪淘沙。过去两年,实体去产能带来了产业的集中,未来两年,金融去产能也可能带来金融业集中度的提升。事实上,这几年银行业已经出现小型商业银行合并的现象(比如河南13家地方性银行组建成中原银行),期货业已出现兼并重组浪潮,十年内机构数量下降近30家,证券业也已涌现出申万和宏源合并的案例,未来几年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多。

来源:希望之声记者賀景田综合报导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