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中国航天4重挫Vs美SpaceX首射成功 专家:最少落后10年

2020年06月07日 15:31 PDF版 分享转发

踏入2020年,中美两国角力均冲出地球,航天动作频频。日前,私人航天公司,成功用火箭送人上太空。反观中国虽也有「长征五号乙」首射成功,但外国更关注是其倾国之力推动的航天科技,3月中起便频有失误,当中包括两次火箭发射失败。有航天专家向《苹果》表示,中共近期事故密度异常,美国限制高科技或许是原因之一,而未来美国必全力禁制高科技流入,将直接打击其航天发展,料技术差距会持续落后美国10至15年

美国的SpaceX在5月31日,成功以「猎鹰9号」(Falcon9)火箭搭载「载人飞龙号」(Crew Dragon)太空船升空,将2名太空人送往国际太空站(ISS),是美国穿梭机9年前退役以来,再度有太空人在美国本土升空执行任务。更厉害的是SpaceX以私人公司之姿,成功发展最尖端的载人航天技术,并获得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订单。

与美国竞争表面化的中国,在航天这一领域也不闲着。根据新华社今年初报道,去年全球共有102支火箭上天,发射了492个航天器,当中,中国发射34次火箭,全球最多。今年计划发射逾40次,刷新纪录。过去,中国的航天发射除较西方收费便宜外,也以失败率低著称,例如2019年发射34次,有两次失败;2018年发射39次,有一次失败。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不过,踏入2020年,情况却似有改变。自3月16日起,中国连续两次火箭发射,因推进器异常失败;1枚中国制造的衞星在寿限前3年便报废。5月初首次发射的「长征五号乙」重型火箭,虽然顺利上天,但所携的首个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回程时出现异常,另外,火箭体在坠回地球时也失控,一度有跌落美国境内风险。

中国连串的航天事故,让外界猜测是否与美国阻止高科技出口,例如高端晶片有关。而中美两国自疫情爆发后关系越加恶化,美国不断出招防止中国获得高科技,由封杀华为、拘捕涉及中国千人计划学者,以至5月13日,国务卿蓬佩奥闪电访问以色列,施压阻止以色列再与中国有高科技合作等,反映中共再要从外输入高科技软硬件将越来越困难。这一转变,会否危及中共的航天甚至军工发展?

台湾国立交通大学前瞻火箭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吴宗信向《苹果》指,中国近年的高科技虽然有很大进步,但仍落后美国很多。这从SpaceX近年的连串成功可以反映出来,特别是最近「载人飞龙号」成功升空,进一步显示美国的航天实力远超中国。吴宗信解释,载太空人上天涉及许多维生/救生设施,系统的复杂性及可靠性要求极高。SpaceX这私人公司做到不特止,还因为火箭可以回收重用,将太空人送上近地轨道的价格,压低到约为俄罗斯的一半,只需5,500万美元(约4.2亿港元)一人。他说,SpaceX的成功,与是商业研发,不用受保守的官僚机构约束有很大关系,「像SpaceX研发垂直降落方式(2015年成功),把火箭回收重用以减少发射成本,这种想法过去在火箭界从没人考虑过。而创意、自由这方面,我不相信中国可以和美国比较。」

吴宗信表示,早前的连串航天意外「不能排除美国重要的晶片管制不给它(有关),有点认同,因为今年的出事率太高啦,跟以前比起来差很多。」

吴宗信指,美国在自由竞争,激发人才下,像SpaceX这种民间公司已把火箭每公斤载荷的入轨成本,由10万美元(约77.5万港元),降到3年前约2万美元(约15.5万港元),1次发射可送60颗小衞星入轨道,仅它一间公司已占商业发射市场6成份额,市占排第二位的Rocket Lab也是美国公司。即使中国过去两年的发射次数较美国多,但无论在技术或商业领域的占有率,中国根本无得比。

吴宗信提醒,一、两年后中国的航天技术发展,在美国持续禁运高科技下,当库存晶片或其他高科技零件用完后,中国是否能解决是个大问号。他解释,火箭由逾2万个零件构成,除了晶片外,还涉及很多精密零件和材料,中国无可能完全自产。「像火箭体必须由高强度碳纤维制造,否则无法够轻身又够强度,但这种碳纤维,全球只有5间工厂能生产,日本3间,台湾韩国各1间,中国能量产的没有。他指,在美国全力禁运下,中国的航天科技便难以前进,差距恐怕继续拉开,最少落后10至15年。

台湾智库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副研究员、军事专家李正修回应《苹果》查询也认为:「虽然(连续失败)当中也有很多背景跟原因需要中国大陆深入探讨研究」,但估计美国禁运先进晶片可能是其中一个原因。他指,大陆在商业领域上,相对俄国、欧洲等航天机构较受欢迎,主要是因收费较平,较受第三世界国家欢迎。不过,近期频频出现失败状况,则会影响潜在客户信心。

李正修强调,航天技术涉及极多高科技,任何一部份稍有差错也会导致失败。而晶片在当中起关键作用,没有高质量晶片的话,直接影响成败。他又指,过去中国的航天技术有长足进步和能收费廉宜,背后有美国商业挂帅,愿意出口技术和硬件的因素,但自中美贸易战起,对中国高科技未来发展便造成很大打击。

他说,只以民用为例,美国之前制裁中兴通讯便几乎令其运作停顿,之后对华为的晶片限制亦越加严厉,直接左右其发展,「像华为自己的『鸿蒙』作业系统结果还是失败代替不了google的系统。李正修指,这个技术差距,即使中国倾国之力,要追上也不乐观,像晶片,中国是投入很多资源全力研发,能自制14nm晶圆,「但目前来讲仍打不过台积电(7nm),更不要说美国」、「甚至中芯国际的内部人士都讲,全世界没有一个晶片制造商可以摆脱美国的依赖,还是要靠美国的设备、材料和软体,否则做不出来。」

据美国衞星产业协会(SIA)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航天产业规模为3,600亿美元(下同,2.7兆港元),其中衞星产业收入达2,774亿(约2.1兆港元),占77%。衞星产业部份,发射只占62亿元(约480亿港元),地面设备和衞星服务占2,517亿(约19,517亿港元)。

来源:苹果日报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