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中科院百人团队集体出走 朝野震惊 迷雾重重

2020年07月28日 18:35 PDF版 分享转发

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下称“中科院所”)90余人集体离职的消息,不仅引发外界关注,也引起了中共高层的关注。

7月21日,中科院网站发布消息称,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听取中科院有关情况汇报,并要求国务院办公厅、科技部、中科院等单位成立专项工作组,近日赴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就其下属研究所职工离职事件展开深入调研。“中科院”、“核研究所”、“90多人集体离职”、“刘鹤介入”……这一系列关键且敏感词汇,将该事件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研究所90多人集体出走,引发关注。(微博@安徽校园事儿)

事态罕见国务院出手调查

合肥物质结构研究院是中国科学院在合肥设立的分院,该分院下面有7个研究所,发生本事件核安全所是其中之一。“科学岛”是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办公驻地别称。据公开信息显示,该所主要学科有等离子体物理与磁约束核聚变、强磁场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与纳米技术、大气光学与遥感、环境光学与技术、仿生感知与智能系统、激光材料与技术、超导电工与节能应用、离子束生物工程、智能农业信息技术、太阳能材料与工程等。

7月16日,“90多名集体辞职”的消息一度刷爆大陆各个媒体平台。可关于他们为什么集体辞职,官方信息却含糊不清。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核(安全)所最高峰的时候有500人,这几年人才快速流失,去年开始只有200个人了。这下90多个人辞职,现在就剩100人左右。”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一名中层官员证实,这次集体辞职的就是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下面的核安全所的员工。据称,集体离职的科研人员,其中大多数是博士毕业,并拥有事业编制。

对于此事,7月16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回应称,离职属于“正常的人员流动”,并称这种人员流动一直存在,辞职人员也都有自己的安排和去向。工作人员表示,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体量很大,是中科院下属规划最大的单位之一,辞职是部分职工个人选择,“基本上都是到相关的技术成果投资公司去工作,都办理了正常的辞职手续”。

但如此大规模的科研人员集体离职事件,还是引起了中共高层的关注,为此,分管科技领域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总理刘鹤,要求深入调查。目前专项工作组已成立,正在调查离职风波背后的原因。一个研究所在半年内有近百人辞职,不但罕见,而且关系到涉事科研机构的人才环境是否正常,以及机构的科研事业发展,因此确实有必要对此事调查。短期内如此多科研人员集体离职,是否符合相关程序规定,对正常科研秩序带来的影响有多大,都应严格审视。

中国副总理刘鹤直接介入了中科院百人集体出走事件的调查。

缘何集体辞职众说纷纭

关于中科院核安全所这90余名科研人员集体辞职的原因,社交网络上和相关学界众说纷纭。有传言称,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新任院长刘建国履新后,立刻开始大幅收权。据社交网络上自称当事人的匿名爆料,刘建国履新后开始改革,第一件事就是把教授、博导的经费审批权改为10万元(之前据称为数百万)如果要进行大额支出,那就必须要经过院方。多位社交网络上匿名用户表示,新上任的刘建国“大刀阔斧改革”,“不是想着法子服务科研人员,而是制定各种匪夷所思的措施阻碍科学发展,比如扣项目经费20%,比如所长只有10万元的项目经费支出审批权,还美其名曰扁平化管理”,等等。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一院内中层官员透露,人才流失是因为今年院领导上任后改革,基层科研人员工资被降低,这两年也申请不到大的科研项目,没有钱才走的。对此,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解释称:“核所原先是一个搞核材料的研究室,之后扩张成一个研究所,揽下国家的几个大项目。但这两年申请不到大的科研项目,没有钱,人才就走了。核所每年离职率是我们院最高的。”

另有消息称,该所集体辞职事件的导火索,是院方强制为核所更换门禁和保安,核所科研人员认为自身权益被侵犯。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宜灿担任所长中科院核安全所,一直是相对独立的,核所的门禁与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并不一样。今年6月15号,因为院方强行给核所更换门禁和保安团队,双方产生了冲突,当晚23时多,30多名特警来到现场才平息事态。一名疑似核所职工的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写道:“院方不在任何提前沟通情况下拆门禁,还有不少保安巡逻,把研究所前后门锁住,对科研人员没有一点尊重,有些女同事都惊恐哭了。”

关于“集体辞职事件”,核能业界更多的是把目光放在中科院核安全所新型核反应堆研发的方向,以及在整个业界的定位上。这个新型核反应堆,就是中科院核安全所正在研发的“铅铋冷却反应堆”——在该所俗称“核电宝”。按照中科院核安全所的设想,这种小型核能反应堆可以装在一个集装箱里,同时可以移动,未来在内陆上使用,提供能源。

但多名业界人士表示,中科院核安全所目前尚缺乏实战经验,使得该核反应堆未来难以进行工程化。这90余名科研人员选择集体辞职的关键原因可能是,他们希望把目前的科研成果通过科创板进行快速产业化。

集体出走背后,他们去哪儿了

除了好奇如此之众的科研人员缘何集体辞职外,外界还广泛关注如此庞大的科研团队去了哪里。有消息称:这批集体从核所离职的90多人,脱离了“国家干部编制”,转而成为中科凤麒团队的一员,分别加入中科凤麒、中科瑞华、中科超精、中科核能、中科石金等公司。

据《人民日报》报道,2011年3月,日本发生福岛核泄漏事故后,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得以启动,中国核能中子物理与应用技术专家吴宜灿研究团队负责“铅铋冷却反应堆”项目。同年9月,中科院核安全所揭牌,吴宜灿被任命所长。上述报道提及的“吴宜灿研究团队”,指的是FDS(核能研究团队)中科凤麟团队。

两个机构有各自的官网,但所长和团队创始人都是吴宜灿,且研究领域和方向几乎重合。而从各自官网的内容来看,中科凤麟官网中的介绍和中科院核安全所介绍有着高度的重合。

公开资料显示,在此次集体辞职的90余人当中,其中胡菊萍、赵柱民、胡丽琴等人是中科院核安全所在外成立的多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同时他们手下还带有一批人。其中,胡菊萍在至少7家带有“中科凤麒”四字的公司中担任法定代表人。2020年1月16日成立中科凤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其他5家“中科凤麒”公司的母公司,股东有两位,分别是胡菊萍与高芳,各持有50%的股份;另一家公司的股东,也是胡菊萍和高芳。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家名为中科凤麒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司,注册地址同为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则由海美特(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控股,而海美特北京实际控制人是邹伟和蔡华春,并不属于其他中科系。中科凤麒科技有限公司和其他7家带有“中科凤麒”四字的公司,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关系也是待解谜团之一。

高科技人才流失之忧

中科院核安全所近百名科研人员集体出走,也引发了外界对于国家高科技人才流失的担忧。有观点认为,从国家产学研政策看,是允许研究机构开公司创业的,但研究机构如果有计划地把一批人“策划”到自己的公司,然后找一个导火索选择集体辞职,“那么性质就变了”。

事实上,科研人员辞职在当今时代的中国早已不是新闻。2018年9月,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的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副主任设计师、研究员张小平离职事件,就曾引发普遍关注。张小平离职前任低温发动机副主任设计师,在至少四个型号发动机研制中承担重要作用,离职后入职一家私营航天机构。事件也引发了有关人才流动的讨论,中共喉舌《人民日报》还为此刊发评论,表态“理解损失一个张小平的焦虑,但更认可人才的自由流动,崇尚人才管理在制度框架之内进行”,对拥有国企身份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委婉批判。

有观点认为,市场化的趋势下的人才自由流动,这本身也是社会活力的表现,也是中共官方所倡导的。这种人才的自由流动,无论是对于研究人员个人而言,还是中国的科技产业的发展,都是有益处的。至于人才流失的问题,如果只是从国企或者事业单位,跳槽到民企或者其他科研机构,其实没必要过度担忧。当然,前提是这种人才流动在合法和合规的框架之内。具体到此次集体出走时间,是否存在核安全领域涉密信息的问题,也应该在调查范围之列。

来源:HK01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石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