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华人女子134万打水漂 “换汇公司”人去楼空

2021年10月06日 5:22 PDF版 分享转发

对于加拿大的和留学生来说,“”算是日常生活的一大需求了。不过,现在每年货币汇款额是5万美元,很多人超额之后选择私人换汇这种途径。

最近,CBC就报道了一件由于换汇引发的官司,当事人吴女士将一名萧姓女子告上了法庭,而萧女士则表示“我也是受害者!”。

提醒:私人换汇有风险,一定要谨慎!!!

据悉,吴女士和萧女士打成口头协议,约定吴女士向萧女士转人民币,而萧女士转给吴女士加币。

2020年10月,吴女士声称自己将134万人民币转到萧女士在中国的账户上。按照当时的汇率,吴女士认为自己能换到$26万加币,但是一直没有收到这笔钱。

无奈之下,她将萧女士告上法庭,想要追回自己的钱。

但是,萧女士大呼“冤枉”,自己根本没有建立过什么地下钱庄,也没有正式系统地经营换汇业务,只是帮助认识的朋友相互介绍换汇,中间收取少量的佣金,实际换汇的是另外一个人刘女士。

对于这134万人民币,萧女士的解释是,刘女士(所谓实际换汇的人)表示这笔钱被执法部门冻结在了银行账户里无法使用,所以自然没有给吴女士换成加币。

萧女士表示,吴女士是想让自己对“那些偷渡出中国的钱”负责任,自己当初对吴女士承诺换汇“很安全,很保险,请放心”,而实际上这种操作一点都不安全,所以自己对此感觉很糟糕。

然而,根据CBC报告,刘女士(所谓实际换汇的人)和丈夫身上的换汇官司已经至少有8个。

最近的一起是今年8月份的一起案件。

一位“家庭主妇”表示,自己在2019年和刘女士夫妻俩签订合约,打算换汇$50万,但是一直没有收到这笔钱。

上月,卑诗省最高法院的一名法官命令刘女士夫妻俩对另一名原告支付$641,981.81,以赔偿2019年发放的一笔“贷款”本金和利息。

在另一个案件中,一个按照数字编号命名的餐厅表示,疫情期间由于现金短缺,和刘女士夫妻俩达成协议,从中国“借”了$50万来支付员工的薪水。

在索赔书中,刘女士夫妻俩被指没有偿还$21.5万元现金,违反了协议。

而在这几场诉讼中,反复提到了刘女士老公注册的一个公司。

该公司在加拿大金融交易和报告分析中心(FINTRAC)注册的信息显示为一家货币服务公司。

然而,这个公司似乎已经倒闭,电话转入自动回复状态,无法留言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而公司所在的地方上面贴着一张告示“租户已经搬走,我是房东,我也是一个受害者,请不要损坏我的商店,谢谢你。”

在隔壁工作的一名女子表示,很多人都曾到这里找过之前房子的主人,甚至有人在门口哭了起来。

商场的一位经理证实,最近几个月,该地的窗户曾被打碎。

目前,刘女士夫妻俩并未对这些索赔案回应,但是刘女士回复其中两人称,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

实际上,小编已经多次表示,

私人换汇风险很大,常见的骗局如下:【面交诈骗】

故意选择银行面交让受害者先存钱再借机逃跑

作案手法:诈骗者选择面交后,故意选择银行,且快下班的时候,设法先让受害人先把钱存进账户,然后借机逃跑。

【转账诈骗】

作案手法1:受害人在某微信群被诈骗人员盯上,借口要换汇,并使用国内账户,全程隐匿真实身份,得逞后消失,报警后案件仍停滞。

作案手法2:诈骗人员为了骗取信任,可能偷取别人的driver license照片,约定email transfer,受害者转过去加币后,被对方直接微信拉黑。

作案手法3:诈骗者专挑小额换汇的人员诈骗,很多觉得小额换汇面交太麻烦,疏于防范,轻信了对方的言语,结果被骗。

热心网友总结识别小技巧:1.骗子的微信朋友圈都显示3天可见,其实他们是没有微信朋友圈生活内容的;

2.骗子的微信朋友圈里没有多伦多本地真实生活照片(这个需要你火眼金睛自己分辨了,有的人是盗图);

3.骗子朋友圈里没有你的好友点赞和回复(骗子根本没有加几个朋友,加的都是准备骗的人,所以他们都没有真实生活信息的,也自然没有你的好友点赞回复,当然你好友不够多,也看不到);

4.骗子不敢给你看他们的驾照ID信息;

5.骗子不敢留电话,如果有电话号码,你去谷歌搜,搜不到任何信息(网上无真实生活记录);

6.骗子不敢去你指定的银行和公司进行交易,因为他们不好埋伏抢劫;

7.骗子不敢在银行里面交易,他们一定借口在外面交易;

8.不要跟陌生人在你家交易。

来源:约克论坛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刘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