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江苏女孩和台湾女孩

2016年11月02日 11:09 PDF版 分享转发

《旺报》刊文,提及有个,参加台湾交换生计划。她在台湾呆过一段日子后,迎接台湾的室友来大陆,带着室友到处游玩。

可这位台湾女孩,每到一处,总是要问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她会问:博物馆里写的“爱国主义基地”是什么意思?又或是:入口的安检,为何会这么严格?江苏女孩却从未想到过这也是问题,被问得不知如何回答,只好应付一句: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特色”吧,习惯就好啦!

台湾女孩却笑嘻嘻地说,有些事情,不能用一句习惯概括全部,这是不负责的行为喔。

江苏女孩说:正是台湾女孩这种有些“不讲理”的追问,才让她关注到了很多此前从没有关注到的细节。台湾女孩像是一面清晰的镜子,让江苏女孩看清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

但实际上,这根本不是什么细节,而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思维方式。这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源于目的完全不同的教育!

长野中学的历史课

Fangliyan先生,是位在日华人。近日他陪同一个国内来的教育旅行团,参观了长野县中学,并旁听了历史课。所历所见,让他大为震憾。

长野县中学的历史课,讲的是近代史,是关于日本战败后签订的两项条约内容。一个是《和约》,一个是《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老师分别将条约的内容向学生作了解释,然后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讨论该条约的签订是好还是不好。好的话,好在何处;不好的话,又是为什么?

关于《旧金山和约》:学生们讨论之后,做了如下回答:

认为签得好的意见:避免了战败后的赔偿问题。日本就此重归了国际社会。

认为签得不好的意见:留下了至今未解决的北方领土问题。没有中国和朝鲜这样的战争被害国参加的条约签订,是不合理的。

关于《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学生们讨论之后的结果是这样的。

认为签得好的意见:没有战斗力的日本有了的保护。不与美国为敌比较好。

认为签得不好的意见:致使美国的军队至今残留日本。留下了冲绳美军基地问题。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Fangliyan先生说:日本老师让中国学生也参加讨论,并希望他们发表看法。但据带队的中国老师说,不习惯于这样的教学,因为中国式的教学还主要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尤其是像历史这样的学科,是已有定性的内容,对此评判是非曲直,在中国的课堂上是不太可能的。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差距。

教育的目标

Fangliyan先生所见到的,是一种启发性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也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基本资料的识别、辨析、研判,运用逻辑推理,最终得到符合常识的结论的过程。受过这种良好训练的人,就会掌握有效的思维技能,形成良性的思维习惯,在任何涉及于智力或想像的领域,轻易不会被误导。

这就是台湾女孩,来到会问个不停的原因。因为她具有的是独立思考,掌握了充足的思维技能,一旦发现与常识不符的怪异现象,自然就会流露出讶异。

这也是大陆女孩,无法理解台湾女孩的问题。因为大陆孩子受到的教育是灌输式的,不是让你学会思考,更无法让你掌握思维技能,你必须要接受某个固化的结论,哪怕你对此结论稍有疑问,都会直接影响到你的分数,甚至影响到你的前程。这沉重的代价,决非是一个孩子能够承受得起的。

比如说“爱国”这个概念,对于受过正常教育的台湾女孩来说,你生长于一个国度里,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及财产保障权,你的劳动受到社会承认,你所创造的价值受到社会尊重,你的付出与你的酬报相对来说对等,你身边人的普遍观念是爱、尊重与感恩,而不是仇恨、污辱与伤害。你自然而然就会爱惜这个公正的环境,不需要什么人耳提面命,爱国只是你发自内心的充沛情感。这种思维境况下的孩子,突然看到“爱国主义基地”,难免困惑。因为对她来说,一个值得她爱的国家,不需要基地她也会爱。而如果这个国家无法保障她的基本权力,就算是拿基地把她围起来,她也难以接受。

同样是爱国这个概念,在大陆却完全与个人的品德行为无关,你努力工作不是爱国,你奉献纳税却被骂为奸商,你潜心学术却会被骂汉奸,你扶起倒地的老人只会遭到讹诈。相反,殴打老人的讲师说他爱国,骂娘的教授说他爱国,爱国不再是全体国民的朴素感情,成为了一些品德可疑人士的特权。最终的结果,爱国成为无良人士的代称,正常的是非黑白价值判断,在此完全颠倒。

环境是比课堂更重要的教育。但环境的异常和进一步恶化,让我们的教育始终停滞在低质量成品灌输的原始状态。这时的教育已经不再是教育,而如同标准化的工业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是同质产品。而这种工业化教育的产品特点,就是价格低廉,同时对环境造成可怕的污染——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大学生不值钱的原因!

论及知识储备,我们的学生只强不弱,但在国际竞争上却占不到优势。就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回避了最根本的智能开发,回避了思维技能的训练。

咱们的历史课

有关独立思维的教育与训练,历史学科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堪称重中之重。但我们的历史教育,却完全固化为不合时宜的教条。说到古代史,凡是加强中央集权就是正面,凡是群体暴力就是农民起义。说到近代史,凡是签订条约就是丧权辱国,凡是排外对抗就是爱国主义。这种极端而片面的标签,与真实的历史无关。这种教育,决无可能到达智力开发的目的,只会导致极端的厌憎情绪。

日本有《旧金山和约》,有《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从好坏得失两个角度,进行理性分析。而我们也有类似的《条约》,但我们的学生绝不允许擅作价值判断,课本早已给你作出了标准解释。拿起课本,你只需要背下这句话:《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如果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这样对你说:孩子们,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人来说好处有哪些,坏处有哪些……如果真的有哪个老师斗胆这么说,你会知道后果有多严重!

学校也是为你好。

最后的结果是,你的分数是以智力的牺牲为代价。智力萎缩多少,分数就会增加多少,此消彼长,我们得到了高分数低能的废物。

就这样,我们远离了独立思维的启迪与开发,远离了思维技能的掌握,最终失去的,是我们自身的智力,是我们在这个社会上生存能力。

如果有谁认真的看一下《南京条约》的具体条款,定然会让你大吃一惊!

不平等、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共计十三条,第一条是这样规定的:

嗣后大清大皇帝、大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中文版本中的“身家全安”,其英文原文是:shall enjoy full security and protection for their persons and property……意思是:人身权和财产权要受到保护,而且这一点要由政府承诺并提供保障。

换句话说,这一条要求于政府必须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其要义是,英国公民在中国,其人身权和财产权要由中方提供保障;同样,中国公民在英国,英国政府也承诺保障人身权和财产权。

《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是无庸置疑的——但在第一条中,却会让我们发现更多的东西。清帝国时代的民众人身权及财产权,居然还需要英国人来提醒中国皇帝,甚至要以条款的形式记述下来,这就足以让我们思考很多。

实际上,说到不平等条约,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在性质上与中国的《南京条约》没区别,同样是不平等。美国可以在日本建军事基地,而日本却不能去美国建,这岂不是丧权辱国?

而日本之所以不由官方钦定性质,却任由学生们在课堂上肆意讨论,理由很简单,就是日本官方不能籍此剥夺民众的思考权力。纵然你所定性的结论千对万对,难道你治下的民众个个都是大蠢才?不由你事先定性下结论,大家就会统统蠢死不成?

这个问题,可以解答几日前有人提出的疑问:何以日本以弹丸之地,竟然有22人获得诺贝尔奖,而中国空自拥有十数亿计的庞大智力资源,却望诺贝尔之门而不得入?(中国自然科学类诺奖得主为零。自然科学类诺奖才是最重要的)。

答案就是:日本教你如何变聪明,这里教你如何更愚蠢!

创造力来自于民众

日本不给条约定性的理由,说起来也很简单。

一个国家,必然是由全体国民来建设。国民越聪明,越具有智慧,创造力越强,则国家就会越来越强大,国力就会不断提升。

没证据表明政府比百姓更聪明,政府也是由人组成,成员来自于民间百姓。做百姓时就是不明真相低智商,一旦掌握权力就英明神武高瞻远瞩了,这不符合常理。

权力精英或许玩弄权术有一套,但说到创造力,这个必须要依赖于民众。政府最大的功能就是界定一个公正透明的竞争规则,让民众中最优秀的脱颖而出,而政府则在这个过程中,获取相应的利益份额——这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常识!

何止日本,独立思考的启迪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凡是正常的国家在这方面都是不遗余力。

南方周末称:2014年8月,美联社报道,中国已经取代韩国成为美国海外高中生源的第一大国:2013年,共有31889名中国学生获得赴美高中F1学生签证,这几乎是八年年前的50倍,两年前的5倍。

美国之外,加拿大、英国、新西兰等国,也正在成为中国小孩新的目的地。《华尔街日报》刊文称,过去五年,加拿大多伦多地区的国际中学生突然飙升了40%,其中四分之三来自中国。

这些孩子的家长们,已经不再只限于富人、官员和知识精英,更有普通的工薪阶层,中国的下一代教育是否正在另一种体制里突围?

孩子们为什么逃离?他们只是不想被强制灌输成为低质廉价的标准产品,他们要思考,要智慧!未来属于掌握了思维技能的孩子

中国已经进入商业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毫无疑问,掌握了思维技能的孩子,在日后的社会竞争中就会拥有令人羡慕的智力优势。而以智力萎缩换取分数的孩子,必然会屈于下风。

更残酷的是,由于我们自身教育所固有的缺陷,兼以国内高校行政化痼疾难除,僵化而落后于时代的思维,导致许多高校仍然采用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法,这残酷的压制了孩子的自由天性,也让许多孩子产生了强烈的厌学心理。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把教育还给学校,把智慧还给孩子。

我们的孩子在经过教育流水线的严格矫正,定制成低质价廉的标准化产品之后,下一步就全看孩子自己的造化。看孩子是不是还残留了足够的自救能力,是不是有意识的尝试个体突围。

能否于现实教育的困境中杀出血路,孩子们完全是听天由命!几乎得不到任何实质性的帮助。这种孤绝环境下的抗争,带给我们无限凄凉的感觉。所以,相比于我们个人的苦逼拼挣,我们更期望社会力量能够早一些觉醒。群体的自救,才能够合成更强劲的合力,彻底摆脱教育的困境。

群体的自救,遥未有期。眼下我们只能从自己开始。

责任编辑:华启善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刘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