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杜耀明评论】医疗制度快崩溃 凉薄政府罪难逃

2019年01月24日 21:05 PDF版 分享转发

面对庞大工作压力长期无法纾缓,前线终于忍无可忍,上街抗议政府熟视无睹严重短缺,足见当局已失解难能力,也反映一贯凉薄的特区政府,正一步步把香港廹向崩溃的边缘。

护士的愤怒在于他们的困境没有尽头。护理人员长期缺人,护士与病人的比例,由1:12不断上升,极端情况如流感爆发,更不时增至1:24,远远不符1:6的理想比率。极大的工作负荷,不仅使护理人员疲于奔命,也难免顾此失彼,降低护理质素,以至损害了病人的利益。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根据香港护士协会的控诉,病房不断加设临时床位,环境不断恶化,病人应有的私隐牺牲了,他们得到照顾的时间减少了,有时连病房物资亦供应不足,病房床位和设备的摆放甚至违反消防条例,而病房的密集环境更大大提高病菌交叉感染的机会。为己为人,受过专业训练的前线护士,面临护理水准跌破底线的冲击,又怎能尸位素餐,若无其事,勉强自己哑忍下去呢?

引发今次护士上街抗议,也由于管理局高层的束手无策。十年前,当局早已发觉护士人手不足,并增加受训护士的数目,同时加聘兼职护士,并且重聘退休的资深人员。但人手短缺问题至今改善不大,2013-14年度大约20-26名护士要照顾一千名住院病人,到2017-18年度,数字大约是20-24名,个别区域甚至稍稍下降。如此不济的表现,显示高层把错症落错药,无法挽留有经验的护理人员。即使近年医管局每年招聘护士的目标超过二千人,结果是整体数目増加不大,而新入职者大多是新人,导致青黄不接问题加剧,大大加重有经验者的压力,护理队伍难免军心不稳。

医管局以至政府高层看来不明白问题的根本在哪里,除了继续征聘人手,只有在管理上动脑筋,但结果是适得其反,令前线护士信心尽失,质疑他们是无力还是无心解决问题。例如为求减少急症室人满之患,便尽量把病人编排上病房,而病房病人过量,便迫他们尽快出院,即使病人未完全康复,不久后又要光顾急症室然后再入病房,也在所不计。

如此自欺欺人,无疑可改变反映医院挤迫情况的统计数字,而不是改善僧多粥少导致的挤迫问题。护士协会更批评医管局造假,提高基本病床的数值,从而降低病房超额入住的比率,掩饰医院已到崩溃的边缘。这些形象补救工程当然于事无补,而人手招聘也不能弥补人手流失,医管局唯一有效办法是道德勒索,把压力强加医护人员身上,要他们加班丶卖假丶不时调动至不同病房支援,应付不断加码的护理需要,否则便要背负不顾公众利益的污名。

不过,管理层以自欺欺人丶弄虚作假丶道德勒索掩盖真正问题,却不触及根本的丶公共医疗服务供求失衡的困难,试问护理人员又怎会不彻底失望?香港医疗制度的特征清楚不过,看来只有医管局和政府高层看不见,就是由公立医院提供近九成的医院服务。由于人口增加丶人口老化和流感爆发日趋凌厉,而现行制度按需要收症,不设配额也没有上限,因此医疗需求剧增,而供应却远远追不上。反观目前的医疗规划只是闭门造车,并没有按上述变数规划服务,从而加建医院,增设病床,及时扩大培训及招聘医护人手,结果弄致今日如斯田地,既罔顾市民医疗需要,也使医护人员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千禧年以来,政府把希望寄托于医疗保险,试图由市民的保险开支,逐步降低政府对公立医院服务的财政承担。但问题是,政府推荐的医疗保险计划不类不伦,不受欢迎,当然落实无期,却又不敢面对现实,反而坚持掩耳盗铃,无视需求增加,也不去扩大服务规模。结果年复一年,磋砣岁月,黎民陷于水火,好官我自为之。

其实从特区官员刻薄寡恩,斤斤计较,剥夺有需要者申请长者综援的可见,又怎能期望他们以社会之心为心,替市民做应做之事呢?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来源:RFA, 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林远翔